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最美不过书香气,古人谈读书十则 [复制链接]

1#
在北京线咨询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中国自古就有读书的优良传统,热爱读书、崇尚读书之风绵延数千年。古代先贤有关读书的许多至理名言,影响一代代读书人,引领一代代读书风尚,至今仍影响深远。今天我们分享古人十则读书观点,以飨读者。

01

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在《论语》中,多处谈到为学读书的态度或心态,对我们很有启迪:

一是要做到不耻下问。《论语》记载了孔子与子贡的一段对话。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认为,孔文子之所以谥号为“文”,是因为他既聪明灵活、爱好学习,又谦虚下问,不以为耻。其实,孔子自己就是一位为人谦逊的人。《论语·八佾篇第三》记载:“子入太庙,每事问。”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向别人请教。他自己认为,这正是礼的要求。

二是要做到学而不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勉励人们为学读书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诲他人而不疲倦。

三是要做到只争朝夕。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在孔子看来,读书人学习明理要有时间的紧迫感,早晨得知了道理,即使当晚死去也不觉得遗憾。从孔子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学习态度,对于我们的学习成效和读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不耻下问、学而不厌、只争朝夕,这正是我们今天应当大力弘扬的良好学风和传统美德。

02

曾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曾子在《大学》中深刻阐述了学习与修身的关系,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亲即新),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曾子关于学习的观点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他谈了两层意思:

一是学习的根本目的。他认为,大学学习的目的或要义,在于彰显人类本身所固有的光明的德行,在于使人们除旧布新,在于达到完美的境界。

二是阐述了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他提出,人们只有知道了学习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做到确定志向,才能安心修养,才能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人们如果知道了道德修养的先后次序和轻重缓急,也就接近于做学问的方法了。

03

荀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开篇特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