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邻梦
网友提问:如何看待高学历人士扎堆应聘中小学教师?
回复:高学历教育必然加重家庭综合生育成本。虽说,人均学历提高对社会综合发展有利。但是,每个家庭需要花在辅助孩子学习成长上的综合精力和时间必然增长,并且会形成无止境的高学历教育“军备竞赛”。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自然创造生命物质之时并没有锁死生命的成长轨迹,每种自然生命除了基本成长形态、体貌特质、营养补给途径,真实的生长状况任然需要生命个体诞生之后自主适应。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的社群性、高智商哺乳动物,自然生命体系之中唯有人类进化出了成体系的抽象社会文明成果、唯有人类具备通过大规模同类分工协作改造自然物质组合形态的本领、唯有人类通过驯化播种植物+驯服圈养动物改善了自我食物供给结构......但是,人类社会生存技能并不具备自然生理遗传功能,人类婴儿必须在出生之后通过进食物质营养和补给精神养料长大成年。那么,为什么说高学历教育会加重家庭综合生育成本呢?
一、孩子的学习消化能力并不会因父母学历增高而增强
大发明家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才是最重要的。的确,自然生理基因源于神奇的大自然,它并不会在短时间因人类意志而改变,以人类自身为例,人类原始祖先的孩子能走路就必须随父母外出狩猎或采摘植物果实、农耕时代孩子7-8岁便能够跟随父母深入田间劳作。今天,人类社会综合文化素养水平之所以有了较大提高,那都是孩子们专注学习时间增长的必然结果。
天不生人上之人,亦不生人下之人。人类婴儿出生之时几乎是完全平等的,现代的人类孩子并不会一出生就比古代孩子聪明、出生在不同家庭环境中的孩子本质上也不存在贵贱之分。同样,父母被的高学历依然不会改变每个孩都必须从零开始模仿学习人类社会生存技能,并且每个孩子消化吸收知识技能的速度也不会有明显增长。
高学历是把双刃剑
二、学校有统一教学大纲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虽然不是门当户对,也强如陷于贼中。”门当户对,旧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不相上下才适宜通婚结亲。同样,教育工作并不是老师学历高就必定能够教好孩子,它最需要的教学内容与孩子们的学习接受能力相称。学校教育系统中教材和教学辅助用书都是标准定制版,和高学历后半程所学知识内容的关联程度并不高。因此,一味追求高学历老师,大概率只会得到“高射炮打蚊子”之列的效果。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成长速度和潜能,教育的基础工作就是俯下身段去了解孩子们具体、真实的学习成长能力,把适合与孩子们学习能力相当的知识技能传授给他们。
三、过度学历包装加重家庭生育负担
大学生安保、博士生上流水生产线、博士生进幼儿园+小学......是人类社会文化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的表现。但是,家庭培育大学生、博士生都需要花时间和财力,大学生、博士生他们工作之后也需要培育自己的后代。那么,他们曾经上学的家庭投入+他们培育子女的财富从哪里出呢?
薪酬待遇!
高学历与高薪酬俨然一对双胞胎,今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数十万年薪招聘中小学老师的新闻、看到数千元一小时的课外补习费。试想,长此下去是不是会更进一步加剧家庭生育“军备竞赛”、普通家庭子女成长成长的希望会不会变得越来越渺茫。
《荀子·劝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其实,孩子才是自然生命体系中最大的驽马群体,孩子出生之后练习控制自己的肢体行为实践、武装自己的大脑思维。同样,没有任何一个孩子能够在不会走路的情况下练习跑步、能够在识字不过百的情况下成为文学爱好者。因此,高学历教育必然加重家庭综合生育成本。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