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韩信为什么一直玩不过刘邦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5/5599614.html

刘邦和韩信这一对君臣是很有意思的。刘邦是著名的长腿的首领,喜欢到处去撩项羽,但是每次都被项羽打得满世界跑;韩信则是所向披靡,逢战必胜,最后在垓下之战逼得西楚霸王乌江自刎,成就“兵仙”的千古美名。

用今天的话来说,在军事领域来说,一个是学渣,一个是学霸,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让人啧啧称奇的是,惊才艳艳的韩信却一辈子被“不学无术”的刘邦压得死死的,几乎是刘邦想怎么玩他就怎么玩他,甚至最后轻而易举就把他软禁在长安,被吕雉和萧何合谋将其处死。

为什么那么聪明的韩信在刘邦面前毫无还手之力呢?

相同的出身

刘邦和韩信看似反差极大的人生,其实有着相同的出身,他们都是“游士”。

历史沧海桑田,慢慢演变出来一个特殊的群体——游士。

游士都是一些什么人呢?在封建秩序之中,坐拥天下的叫天子,他们拥有的地盘即为天下;分封邦国的叫诸侯,诸侯管理的地盘叫国;替诸侯管理小地盘的叫卿(大夫),他们管理的地盘叫采邑,也就是家。卿大夫们又会聘请一些有一技之长的人帮助他们管理下面的子民,这些有一技之长的人就叫做“士”。因此,所谓的游士,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固定职业的士。

古代读书人常说的“家国天下”基本上也就是根据上述的原始意思而来的。

如果按照今天的理解,“士”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阶级呢?以职场划分来类比,天子就相当于集团公司的老总,诸侯相当于各分公司的老总,卿大夫则相当于各分公司的部门经理,至于“士”则是各部门的基层管理人员。

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社会关系的主要矛盾会逐渐下移的。改朝换代属于真命天子之间的争夺;周文王伐商纣王则是属于诸侯反天子;“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则标志着卿大夫反诸侯;到了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大声呐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则标志着“士”这个原本没有进入原有政治编制的阶层极度渴望登上政治舞台。

“士”都是一些有一技之长的人,代表着当时社会的先进生产力,所以在战国时代,这些“士”都是贵族阶级争相拉拢的对象。

大家还记得苏秦、张仪这些人风风火火走四方的历史吗?本质上就是因为当时社会的“士”供不应求,他们走到哪里都会很受欢迎。

到了战国末期,由于“士”的数量逐渐增加,于是诞生了很多流落民间的游士,这些人若不能为贵族阶级所用,很容易对统治秩序产生更大的破坏力。所以很多贵族开始笼络和收养“游士”,也就是养士、豢养门客。最出名的就是“战国四公子”。

用商品经济的逻辑来解释,战国末期的时代就是一个用低价囤积优质资源以完成资本家对市场的垄断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会长久吗?不会!因为士族阶级自带觉醒基因,他们的爆发其实只是需要有人帮他们捅破那层薄如蝉翼的窗户纸而已。

陈胜、吴广策划和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就充当了这个功能,捅破那层窗户纸,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凭什么我们这些有能力的人不能居庙堂之高呢?

很多人都说刘邦最后的成功是因为他赶上了一个好时代,确实如此,如果在其他一个固化的时代,按照刘邦的行为逻辑,估计他会把牢底坐穿!大量的“士”趁势而起,这为刘邦、韩信这样身似浮萍的游士提供了一个大形势的保障,你怎么做都是合理的,只要你不自己把自己作死,你就会有机会。

啥意思?还记得早几十年前,大学生比较稀缺的时候吗?是不是只要这个大学生不违法违纪,即便成绩差一点,照样能混到一个“人模狗样”的工作?

刘邦和韩信皆是吃了时代红利的人!因为他们都是那个时代必然崛起的士。

韩信不事生产,整体挎着一把破剑到处装清高,还有一身“无师自通”的军事才能,所以说他是一个典型的游士,这是对于大家来说,是很好理解的。

但是,刘邦他不是流氓吗?不是农民吗?他怎么也变成一个游士了呢?

读历史,一定要关联细节。刘邦是很流氓,但是人家还真是凭实力耍流氓。若刘邦真是一个农民家庭出身,他那些套路能玩得那么溜吗?他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有那么强吗?能给张耳当门客吗?敢把信陵君当偶像吗?能和张良讨论《太公兵法》吗?他爹刘老丈能娶几个老婆吗?他弟弟刘交能拜入荀子门下吗?他能写出《大风歌》吗?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刘邦就是一个有文化的流氓。否则,他连叫刘季的资格都没有,顶多只能叫刘老三!

所以说,刘邦和韩信都是士族出身,两人在社会阶层的起点并没有高下之分。那么,为什么两个出身相似的人,最后却渐行渐远,高下立判了呢?且看两人不同的阶级立场。

不同的追求

刘邦和韩信虽然都是士族出身,但是这两个人在人生发展规划上却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举个通俗的例子,两人都是农村的知识分子出身,韩信是一门心思想在求职这条道路上做到极致,在这种人生选择和精神追求下,韩信最后位列“汉初三杰”之一,被封楚王,也算了是得偿所愿了。刘邦不一样,这家伙是一个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人,他的终极追求是建立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说白了,这小子想当老板,当一个别人需要仰视的老板。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看两人的行为特征!

刘邦早些年也游离江湖,甚至也投身于张耳门下当门客,但是他的终极偶像是谁?是信陵君!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门下食客三千,是“养士”的代表之一。刘邦将信陵君视为偶像表露的是什么?他想像信陵君那样养士,而不是甘心于做一个扬名立万的“士”。

所以,刘邦给自己的人生定调是很高的。别看他在老家一天无所事事,吊儿郎当,但是人家一直都把自己要当老板这个信念刻在骨子里。他混社会,但不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吆三喝四的,要和他混在一起,就必须要以他为核心,否则他宁愿一个人混。

他没有樊哙、夏侯婴他们能打,也没有萧何、曹参他们有文化、有地位,但是只要是想和我刘邦混一个圈子,就必须要以我刘邦为核心。这其实是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

还有一个小事,就是刘邦在外面赌博输了,欠了一屁股账,但是他赖账吗?不赖账,把家里耕田的牛都牵出来给那些泼皮无赖抵债了,气得他爹要把他赶出家门。

这么一个小事,要是放在一般人身上会是怎么样?本来大家就说我是流氓,流氓赌输了,没钱了会把家当拿出来抵债吗?很少!大多数人都会能赖就赖。刘邦为什么会宁愿搞得家徒四壁也不愿意赖账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意识形态上的上层建筑不同!

刘邦要想当老板,就必须要逐渐去组建自己的团队,打响自己的名号,所以他的人设是不能崩的。只要在他拿得出来的情况下,他是不会去赖账的,作为老板,有没有担当?是别人评价你的一个重要依据。

还有就是刘邦娶吕雉的故事,很多人都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