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师从儒家为何李斯与韩非走了法家路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最新方法 http://www.jk100f.com/

对李斯与韩非不了解的时候,仅仅知道一个人辅佐嬴政扫六合,一个人著书《韩非子》流传千年,两人都是法家的集大成者,甚至李斯还因为嫉妒韩非的能力而将其毒杀。但是稍微深入了解后得知,原来二人是同门师兄弟,他们的老师是儒家大名鼎鼎的荀子。这就奇怪了,为什么他们两个在“儒家”一直以来的浸润下,走了“法家”路线?

韩非子画像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的是“儒”、“法”两家的核心在哪里不同。从表面来看,儒家讲究的是“仁义”,而法家讲究的是“术法”。“义”是指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应该去做的事,“法”是指遵守国家制定的规则。深入来想,“义”和“法”并不冲突,因为维护规则就是“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应该去做的事”,只有维护了规则,使整个社会处于一种有秩序的状态,民众才有最大程度的安宁,这是一种“大仁大义”,从这来看,“义”与“法”是殊途同归的。当然,前提是这“法”必须是可以带给民众自由和安宁的法。

国漫《秦时明月》李斯

这样看的话,法家的“法”就是儒家的“大仁”。深入探究,会发现二者的区别是对于人的本质的认识以及规制人的手段。首先,孔孟认为,人生来就有恻隐之心,是善良和仁爱的,规制人的手段主要是人内心的品德。而荀子其实对人的本质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人生来是恶的,通过后天的教育而有品行,依靠这种品性来约束自己。而“法家”认为,人性本恶是没错,但是依靠人自己改变进而形成的优秀品行来进行约束,而是要通过外在的规范即法律进行强制。如此看来,荀子本人实际上是处于“儒”与“法”的一个过渡上。

国漫《天行九歌》韩非

有学者提出,荀子本人主张的是“外儒内法”。但不管怎么说,荀子说不上是纯粹的儒学,他代表的是一种过渡,几千年进行思想统治的儒学不过是一层迷惑思想外衣,实际上还是“法”在这一片土地上占据统治地位。

荀子像

另外,“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没有说荀子不好的意思),青源于蓝,但是并不等同于蓝,作为独立的个体,在接受信息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喜好,韩非和李斯可能对“术法”这一方面更感兴趣,二人走法家路线,也称不上是匪夷所思。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