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公益抗白 http://www.pfzhiliao.com/yydt/1105.html倾情“兼爱”而“非攻”一一读墨子《兼爱.非攻》感言
作者/田伯仁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除近代毛泽东,墨子是历史上唯一的平民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逻辑学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的集大成者。
《墨子》包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名篇。墨子被誉为平民圣人。
墨子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被尊为科圣。
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第一章墨子,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位平民圣人
不平凡的历史一定会造就出不平凡的伟大人物,一如墨子。
一、农民出身的墨子,对普通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
墨子出身低微,在少年时代做过牧童,学过木工。曾自诩“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也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是一个生活在农民和手工业劳动者当中的读书人。目睹了当时社会老百姓所经历的一切…因而也养成了注重节俭、劳身苦志的作风。
一是在生活上。他“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足登“跋跷”。他一生艰苦朴素,亲民爱民,客观上的立己及人使劳苦大众及少数贵族无不为之赞叹。
二是在社会上。墨子特别注重民生实践,从百姓需求出发,钻研科学,勤于制作,据载他的木工技术比当时的公输班(鲁班)还要高明。他的发明创造为百姓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先秦的科技大都依墨学传承发展。
三是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响,“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叛逆,主要是在对待平民的态度上产生了分歧。墨子主张恰如佛家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和道家的“万物齐一,平等互爱”的“兼爱”观,极力反对儒家的“有差别”的仁爱,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孟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等。
二、墨子以黎民百姓为中心,问道路上兼收并蓄。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墨两家号称"显学",墨子在当时的声望与孔子差不多。
墨子因为不满儒学而创建墨学,儒和墨两派曾经互相驳辩,在先秦首先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墨子在战国时代就是流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
儒墨两家在后来的仁爱问题上没有什么太大扞格。博大情怀的墨子在构建“兼爱”体系中除了体现佛理和道家思想等,还继续沿用儒家的术语和概念,比如孝、慈、仁、义等。而儒家的观点在社会发展中对有差别的爱也有所否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后来,孔圣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无差别的平等互爱理念”均是在社会发展中,圣人们敢于否定完善自我之伟大精神的体现,这更彰显圣人之所以为圣!
这也是圣人与古今“个人或集团不能正视历史和现实,不敢否定错”以及“先似大忠而后呈大奸”于百姓者的迥然不同和云泥之别。圣人终为圣人,小人终为小人!
三、墨子为人民“依兼爱而非攻”的理念,符合时代要求。
墨家者流,史罕著录,盖以孟子所辟,无人肯居其名。然佛氏之教,其清净取诸老,其慈悲则取诸墨。
墨家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使命,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以家国之间和平共处为出发点,孜孜以求,砥砺奋进,游说于社会乃至各国,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民生。墨子“平生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后客鲁阳,复欲各国…《墨子》《吕氏春秋》《韩非子》《战国策》等记载的“止楚攻宋、止鲁阳文君攻郑、止齐太公攻鲁等历史事件”,皆是“兼爱”、“非攻”理论的实践硕果。
知行合一,乃墨子的的人生准则。墨家弟子为践行“非攻”主张,皆“赴汤蹈刃,死不旋踵”。后来,墨家巨子孟胜替阳城君守城,“弟子死之者百八十人”。当时墨家人才力量的衰微,和墨家勇于为平民百姓奋斗牺牲不无关系。
说到底,墨子就是平民而以平民之心装着平民,以非凡之言行为百姓的一个平民圣人,故世人谓之侠者之祖。
墨子是在“民不堪命”的社会环境中,从民众的利益出发,以人民的代言人身份参与社会秩序的争论和著书立说的。
墨翟之言盈天下,《墨子》文章由小及大、连类引譬、逐层推理,字里行间终以治世为民兴利除害而论之一一如《兼爱.非攻》篇,一直是优秀炎黄子孙安邦定国之瑰宝,更是当今世界相安,国之行稳,人民幸福应该学习传承的经典。
第二章墨子《兼爱.非攻》创立的时代背景
一,周王朝自平王东迁的国情。
平王东迁后,赖以维持统治的礼乐制度文化基础逐渐崩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直接造成了社会动荡紊乱无序、经济萧条…《史记》载:“诸侯恣行,政由强国。”,又见《左传》:“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可见混乱和战争的局面让百姓苦不堪言。
从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横跨了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人才辈出,涌现出以先秦七子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大家。
五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春秋战国这部战车最多曾经载过一百多个国家,一千多个为“子”者,在动荡颠簸的华夏大地上,厮打争鸣呼啸前行着…先秦的明月曾照耀着春秋胜出的五霸,战国的七雄;百家的争鸣,七贤的生成!
二,时局的混乱,圣人们的无奈。
时局的混乱和一些君王的无道,迫使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愤世事于无奈,骑青牛至函谷关留五千言《道德经》寄希望于后人,便绝尘飘然西出函谷。有诗叹道:“青牛紫气入函关,尺素赩鳞去不还”。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面对时局,深沉入世,曾奔走游说各国,并著述《春秋》,希望以此劝世人于仁于义于礼,行人间正道。在平等互爱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秩序井然,人际关系良好的理想。然而听说“四灵”之首:“含仁而戴义,吉中钟吕,步中规矩,不折生草,不食不义,不饮垮池,不入坑阶,不行罗网”被称为“仁兽”的祥瑞麒麟被猎获,(这与今朝的乱砍乱伐,剿灭无辜野生动物近似…)便对世事极度失望又因积劳成疾而掷笔绝书。
史传孔子遇麟而生,从小听母亲时常说起,所以对麒麟有一份特殊感情。鲁哀公十四年,鲁哀公到武城以西二十多里的大野打猎,遇见麒麟并将其射死,但不知道这是一只什么动物(麒麟),于是请孔子前来辨认。孔子看到是一只麒麟,非常心疼地说:“这是麒麟,是仁兽啊”!孔子见麒麟死,他认为是个不祥之兆,立即挥笔为麒麟写下了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并从此以后不再继续写作。从而有了孔子获麟绝笔的故事。
三,诸子对于这个时期的评论。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孟子认为的“无义”指的是“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破坏的是秩序。
后来的董仲舒则以为:“春秋之所甚疾已,皆非义也。”董仲舒的意见在于“夫德不足以亲近,而文不足以来远,而断之以战伐为之者。”是从战争利弊的角度来评说的。
而在那“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年代,谋求“逍遥、齐物”曾“梦蝶”的庄子曾怒斥曰:“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是以“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论,即“圣人生于大盗之先”的说法是对时代的否定。
可见那个时期的混乱是怎样为人厌恶。
如孟子云:“春秋无义战”。在东周王室无法控制局面的时候,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是极其混乱无序的。
四,墨子学说的横空出世。
有今人说:“乱世出圣贤”。也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舆论和意识形态环境下,墨子独树一帜,横空出世,慨然以《非攻》问世,“非攻”的主旨是制止反对非正义战争,同时主张以正义战争维护“兼爱”,表达的是平民百姓对战乱的看法,也充分反映了和谐互爱的“兼爱”思想在战争问题上的鲜明立场…。
千古圣论声,人间几回闻!当以“黄钟大吕”振聋发聩的优美乐声去弘扬他的“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虽然,墨子老师有《非乐》,但那是反对不利于百姓的贵族享受的“濮上之音”,即亡国的靡靡之音!西汉·司马迁《史记·乐书》:“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据载春秋末年,晋平公沉湎于濮上之音,三年后因贪色而亡。故不可不警耳!这也是墨子思想的成因之一。
就是那样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便有了墨子的《兼爱.非攻》。
第三章正确理解“兼爱.非攻”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兼爱.非攻”是墨学之首,亦是墨家学派的核心主张。
兼爱: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非攻: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
墨子被后人视为侠者之祖,他宣扬“兼相爱,交相利”的学说,也就是对待别人要如同对待自己,爱护别人如同爱护自己。“把你看成我,你是我,我是你,而我会如何”。彼此之间相亲相爱,不受等级地位、家族地域的限制。
“非攻”指的是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说白了,就是主张人与人之间要互助互爱,才能实现和平共处,社会才能处于一种最好的状态。
其次,“兼爱”和“非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强调“非攻”应明确“攻战”是“不相爱”最典型最强烈的表现。由此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伟大主张,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为避战维和,墨子以“兼爱”为根据,提出七个准则,即“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是以天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这“七个准则”可视为历史上最早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这表明了墨子的国之“和平共处”、人之相爱勿相攻的“兼爱”思想。
“非攻”当然不是“非战”。墨子对于战争的理解是从民之利益、圣王之道的角度予以考虑的。墨子和他的弟子们,从爱护百姓的高度出发,极力反对攻伐之战,维护人间的和平。
“非攻”在反侵略中很注重自卫。自卫是反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兼爱”是大到国家小到个人之间要兼相爱交相利。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
再次,墨子主张“兼爱”的实质是爱利百姓。
以“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所以墨家的言行皆以国与百姓之利为准则。
墨子主张“非攻”,但对欺压百姓不顾“兼爱”的政权是赞成战攻的。如汤之伐夏王桀,是因夏王桀倒行逆施,天下大乱,所以才有汤遵从天命,通於四方,而天下诸侯,莫敢不宾服。又如周文王伐商王纣,也是因纣的德行败坏,天下大乱,才有“赤鸟衔珪,降周之岐社,曰:“天命周文王伐殷有国。”同样的,周文王伐纣之后也是奉行仁德的天道,克服了种种乱象,使天下得相安。使人民处于“兼爱非攻”的生活环境中。
东周之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仍,至使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百姓渴望弭兵息战,休养生息。墨子体察民情,代表广大百姓,提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饱含“兼爱”之情的“非攻”主张,并为之摩顶放踵,奔走呐喊,如“说楚和宋”避免楚宋交攻的故事。墨子面对现实,瞻前思后,深知凡不义攻战受害最深者乃黎民百姓,是故作《兼爱.非攻》辩证哲理天下,以警世人!
第四章正确理解违背《兼爱.非攻》的非正义战争的性质
一是非正义战争的残酷性。
《墨子·非攻中》:“今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杀人多必数于万,寡必数于千。”在《非攻.中》篇里,墨子连用八个“不可胜数”,揭露了战争直接杀人和间接杀人的残酷性。
无论是墨子所处的战国时期,或从绵绵历史两千多年的非正义战争史看,都是以损失百姓的生命和财物为代价的。
墨子很早就看出了战争的残酷性,视之为杀人的机器。非正义战争是这部机器上演的最无人道的最残酷的殃及无辜灭绝人性的不胜枚举的历史悲剧!像魔鬼一样使妇幼老弱一概难于幸免。如墨子所说:“百姓欲生不得,欲活不能,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
从近代说起,列强欺侮中国欠下多少人命债…。如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制造了一系列令人发指的暴行,比如在占领区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制造南京大屠杀;用中国人进行“活体解剖”细菌试验;制造平顶山惨案等;日军杀害中国平民数千万,并造成千万中国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二是非正义战争的掠夺性。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不是为了权力,就是为了财物,它的掠夺性是显而易见的。发动战争的统治者,巧立名目,千方百计地掠夺国内老百姓,榨取钱财。墨子揭露统治者要发动战争,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
而“夺民之用、废民之利”,是墨子坚决反对的。因为墨子最担心的是百姓饥不得食,寒不得衣,劳不得息。
以掠夺为目标的侵略战争是跨国的。如近代的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以后,联军统帅、德军元帅瓦德西特许士兵公开抢劫三天,以后各国军队又抢劫多日。中国的珍贵文物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八国联军如狼似虎的入侵掠夺我中华,大有将华夏大地“洗劫一空”之势。他们火烧圆明园,许多珍贵的文物被掠夺一空。
试看日本侵华十四年中,从中国掠夺了2.1万吨的黄金和白银、6.4亿吨煤炭、万吨铜以及两亿吨稀土。除此之外还有十多亿吨粮食,根据日方的记载,在二战期间一共有箱文物被带回了日本国内。日军还砍伐了数亿立方的树木,而这些资源全部都变成了日本工厂里面用来屠杀中国人的武器。
三是非正义战争的破坏性。
《非攻.下》描绘了一幅惨景:“入其国家边境,芟刈其禾稼,斩其树木,堕其城郭,以湮其沟池,劲杀其万民,覆其老弱,迁其重器,卒进而柱乎斗…”面对严酷的现实,墨子大声疾呼。罪恶的战争,兼国覆军,贼虐万民,剥振神位,倾覆社稷,百姓离散,废灭先王,这种残酷的破坏性难道有利于上天神灵和黎民百姓吗?
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以争权夺利巧立名目的非正义大小战争,哪一次不是以破坏人类生存环境,毁掉大量能源,消耗国力民财而告终。凡战争之处无不满目疮痍,甚而生灵涂炭…亦如近代在二战中敛过战争之财的美帝侵犯朝鲜,耗费能源民财又坑害多少朝鲜人民;再如喊着东亚共荣的欺骗I口号而兽性十足的日本鬼子的为时十四年的对中华民族的大破坏一一即以“三光政策”为主的,无所不尽其极的大欺骗,大掠夺,大屠杀,大破坏,罄竹难书,令人发指!还有美帝援蒋所进行的背叛“三民主义”,抗日战争中蒋政府采取妥协退让政策,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一系列妥协协定,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为少数人谋利益的、坑害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战争…凡此过往,我有良知的中华上下儿女,必当牢记!
第五章学习传承“兼爱.非攻”就要不忘历史正视现实
文化的传承,其来有自。如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鲁迅先生曾以墨子为主角写成著名的历史小说《非攻》,并称赞,墨子这样的人,是中国的脊梁。
首先,历史地看“兼爱和非攻”。
墨子的“兼爱.非攻”是从民之利益、圣王之道的高度加以论述。两千多年前的墨子,十分清楚奉天承运必以亲民生大业”。所以他赞美汤的诛夏王桀;周文王的伐殷有国;武王伐纣后西周百姓的安居乐业!
历史的车轮行至十九世纪中叶,从年的年鸦片战争至后来无休止的巨额赔款、领土主权的破坏,列强对华进行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了瓜分的热潮,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继而是后来民国时期的军阀迭起,先后出现过的大小军阀足有数十个,有的在混战中被消灭,有的则较长时间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从而导致了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出现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的混乱局面。其情形酷似墨子时代。
大盗不灭,圣人必出。东方红,太阳升。二十世纪初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秉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持平等兼爱之情怀,以一场前所未有的人民战争,驱出日寇,推翻了仅代表“少数人”的蒋家王朝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社会风清气正,人们平等互爱,团结一致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
建国前后近六十年里,全党忠心耿耿,知行合一,无论是在艰苦创业还是艰难守业的开拓进取中,所言所行充分体现着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国之内人民当家作主;国之外和平共处。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在墨子的《兼爱.非攻》上面浓墨重彩地填写了一笔一一山河无恙!
可入载入历史的是十八大以来,党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人民是江山,反腐倡廉,弘扬“靡不有初,克服鲜克有终”,使社会安定,人民共同幸福指数提升。特别是疫情防控过程中尤见中华民族之平等互惠互利互爱之精神,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的深入人心!这和党中央近十年一再强调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扬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核心价值观是分不开的。
综上,无论从理论和实践上,从一定意义上说,又在墨子的《兼爱.非攻》上锦绣添花地书写一笔一一江山如画!
其次,现实地看“兼爱和非攻”。
《兼爱.非攻》是《墨子》中的名篇,了解中国文化又谈论国事者必深明其意。
墨子曰:“今欲为仁义,求为上士,尚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非攻之为说,而将不可不察者此也。”
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比较全面地体现和阐释了人与人、国与国、国家与人民、生产与消费等方面的和谐思想,在中国的“和合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渊源之一。
有学者认为,儒学、墨学相通互补是中国文化的主体结构,墨学和儒学都追求社会的和谐,希望建立起没有战争,没有争夺,不尔虞我诈而是互助友爱的社会。我们学习考察墨子思想,其“兼爱”伦理创造地转化自爱自利为相爱相利。
“兼爱”的互利性,互助性,对等性以及爱人若己的方式,使人与人和睦相处、共存共荣、良性互动。
其“非攻”思想是以实力做后盾的和平主义,可以维护一个和平的环境,只有和平的环境的才能建设一个兼爱和谐的社会。
再次,《兼爱.非攻》是当今时代之必须。
墨子《兼爱、非攻》的伟大思想对于人类正确认识自身维护世界和平,建设和谐社会,保护人类共有的地球家园,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与政治、文化的多元化的矛盾日益纷繁,能源危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社会失序、人们的精神失守、道德失范、价值失衡,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发展中国家人们思考更多的是牵扯到国泰民安共同富裕问题。以及福祉民生的生育和教育、就业和住房、医疗卫生和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能否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技术含量贡献大小计酬分配;国有资产流失使少数人暴富的贪腐问题;一切有利于国体政体建设的制度法律的完善;优秀传统文化为基本理念的核心价值观的逐步形成…毋庸讳言,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利都是社会稳定的基石,相反则会激化矛盾引发祸乱。
由此可见,墨子为啥摩顶放踵于各国,宣传践行兼爱,目的就是希望治国理政平天下者要兼顾人民都享受平等无差别的爱,从根源上解决“非攻”问题。
近三千年的历史无情地证明了有情的墨子之“兼爱”,即为全天下人谋幸福的正确性!一一历代有些帝王,包括蒋公,凡为少数人谋利益的,不管是打着什么旗号…最终都反证了墨子的正确性…相反,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轨迹,从正面正明了墨子的正确性…则必流芳千古!
无独有偶,当今世界尚有为一民族保守而单边、为少数人不分黑白而疯狂的资本主义贵族思想…倒行逆施于人间正道,从根本上违背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也是和构建和谐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思想背道而驰的!
结语:纵横世界历史,“一”个神奇的“两仪”注定了那围绕着名利场的“对立统一”的以善、恶既相互相成又相反相成的一路走来,曾搅得“周天”寒彻,今又使世界不得安宁。
由此可见,“兼爱、非攻”内涵之丰富,意义之深邃广远!今人无墨子,但我中华有历史文化民族的自信,有“尚贤”之《兼爱.非攻》在,乃万物和人类之大福气!
愿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之花开篇人间!
.1.16日于北海市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