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五一特别策划劳动创造幸福新华社客户端 [复制链接]

1#
中科荣膺公益中国 http://nb.ifeng.com/a/20190521/7442256_0.shtml

编者按: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社会,也创造了幸福。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国家才会繁荣昌盛、人民才会幸福安康。值“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本期刊发三篇文章,分别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当代价值、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抵御“四风”的重要保障三个视角进行思考探讨。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诞生,是人类劳动学说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第一次全面阐述了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决定性作用,由此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不仅在人类劳动学说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而且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实现民族复兴指明了必经之路。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为了满足需求,就需要有劳动”。劳动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在近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使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越是接近目标,越要依靠劳动。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蕴含的科学真理运用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

为进行社会革命揭示了主体力量。马克思主义认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一切不劳而获、投机取巧、贪图享乐的思想都是错误的,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推动全社会热爱劳动、投身劳动、爱岗敬业,让劳动光荣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动能。

为进行自我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党人是劳动人民当中最彻底最坚定的先进分子,是最不知疲倦的、无所畏惧的和可靠的先进战士,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劳动,是共产党人保持政治本色的重要途径,是共产党人保持政治肌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共产党人发扬优良作风、自觉抵御‘四风’的重要保障。”我们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目的,就是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确保我们党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作者系天津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孙明增)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向来重视对勤劳美德的培养,并将之看成是修身、齐家和治国的重要途径。进入新时代,我们更应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弘扬勤劳美德,创造美好生活。

勤劳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行为倡导和传统美德。对劳动的肯定和赞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史前时代就有诸多歌颂勤劳的神话,因勤劳能干而被尧封赏土地的后稷、因争取更多劳动时间而追逐太阳的夸父、因解救人类于漫长黑夜而辛勤钻木取火的燧人等,无一不在勉励人们要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古代经典著作中对勤劳的阐释更是多有论及。《左传》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俭是道德要求,侈是万恶之首。荀子在《天论》中强调“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表达了对勤劳耕作和勤俭节约的认同。《墨子·非命下》指出:“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称得上是中国社会福利、劳动保障思想的萌芽。不少家规家训也教导子女谨记“勤劳之风”。

勤劳是古代人民创造生活和文明的基本力量和重要内核。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用劳动创造了生活、创造了灿烂文化,在劳动中培养了互助和团结精神。“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生活的场景。不少古诗词更是融洽地将珍惜食物与辛勤劳动结合起来,深深影响并塑造着中国人勤俭节约的美德。劳动人民在勤劳创造生活的同时,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灿烂文明,在建筑、科技、手工业、天文地理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无可比拟的成就。万里长城、天文仪、龙门石窟、都江堰、大运河以及素纱禅衣、榫卯结构、记里鼓车等,无一不是凝聚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伟大成果。

勤劳是新时代接续奋斗的重要品格和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日中国,正面临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也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仍需我们凭着勤劳、智慧、勇气,以信仰、信念、信心铸就精神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有人将中国的发展奇迹称之为“勤劳革命”,是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年,我们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至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继续弘扬勤劳美德,为创造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

抵御四风的重要保障——延安大生产的启示

由于日军“扫荡”、国民党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年底,党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主要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与战士一起参加生产劳动。毛泽东于百忙中抽出时间在杨家岭自己住的窑洞下面的山坡边开了一块地,经常利用休息时间锄草、施肥、浇水,精心进行田间管理。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卫团举行纺线比赛,周恩来、任弼时等积极参加,结果,任弼时获纺线第一名,周恩来被评为纺线能手。王震带领三五九旅开荒南泥湾,把一片片的荒山野岭变成了稻田翻绿浪、窑洞满山腰的“陕北好江南”。

大生产运动的开展,克服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使根据地政权走出了生存的困境。然而,大生产运动的意义远不止于此。鲁艺教员萧军写道,“在这样荒寒的地方,在共产党领导下居然能有这样可惊的成绩”,这不是国民党所能比拟的,“记得哥白尼说:‘苟给我以地位,可把地球翻一个身!’这可用于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苟给以政权和时间,中国将要翻个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亲身参加生产劳动,在传统等级观念依然根深蒂固的旧中国,对普通群众、知识分子的心灵震撼无疑是非常巨大。普通群众、知识分子切身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和先进性,更加认同党的领导,干群关系也更加融洽。

如何看待劳动,如何劳动,不仅是人民群众评价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之一,也是评价一个政党的重要尺度。大生产运动启示我们,劳动是领导干部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是弘扬优良传统、自觉抵御“四风”的重要保障。

今天,一提起“劳动”这两个字眼,有些人不以为然,以为劳动就是下体力活,就是一种技能。其实,这是把劳动的内涵简单化了。“劳动”是一个复合的概念,理解劳动应从更深刻的内涵、更为广阔的领域来把握。苏联作家马卡连柯说过:“在我们的社会中,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而且是道德的范畴。”领导干部参加生产劳动,既有助于塑造正确的劳动观念,从思想感情上接近群众,也能防止因脱离群众而产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透过历史与现实不难发现,艰苦奋斗、真抓实干,是抵御享乐主义诱惑、防治腐败现象的有效良药;沉溺于奢靡享受,再强盛的国家和民族也必然走向衰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大力纠治“四风”,从劳动的角度看,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是反对高高在上、脱离劳动,提倡深入基层、出力流汗;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就是反对好逸恶劳、追求享受,提倡知行合一、身心和谐。广大党员干部将劳动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以此来“强身健体”,增强抵御“四风”的免疫力,无论对于个体还是对于国家都有意义。(赵林)

(本文刊登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年4月30日理论周刊第7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