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治好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2.html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1-10课测试知识重点
第一单元(1-3课):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主题:“早期人类”
知识: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炎帝黄帝蚩尤和尧舜禹的禅让。
问题: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万年;云南;元谋人。)
2、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3、我国原始农业最早起源于何时?哪两个地区最早栽培农作物?分别是哪三种农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这三种农作物的国家。
(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北方地区的粟和黍。)
4、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5、比较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的异同点?
6、距今四五千年的部落联盟时期,那两次战争后炎黄联盟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华夏族?后人尊称谁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华人也以什么自称?
(阪泉之战、涿鹿之战;炎帝和黄帝;炎黄子孙。)
7、列举炎帝的历史功绩?
8、列举黄帝的历史功绩?
(黄帝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另外,仓颉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螺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9、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出现了哪三个部落联盟首领?他们民主推举贤德之人做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叫什么?最后一位部落联盟首领大禹治水成功的方法是什么?留下了什么著名的典故?从他身上我们应该学习什么精神?
(尧舜禹;禅让制;疏导;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公无私、全身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第二单元(4-8课):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诞生与社会变革
主题:“早期国家”
知识:夏商西周的更替;青铜器和甲骨文;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问题:
1、夏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在历史上的的地位?夏朝的第二代国王启在位时,禅让制被什么取代?公天下被什么取代?夏朝最后一个王谁在位时实行暴政而亡国。
(前年;禹;阳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世袭制;家天下;桀。)
2、商汤灭夏建立商朝的时间、都城?盘庚在位时,迁都到哪里后,政局稳定下来?商朝最后一个王谁在位时实行暴政而亡?(前年;亳;殷;纣)
3、武王伐讨建立西周的战役、时间、都城?西周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前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发什么事件使统治出现严重危机?而周幽王由于烽火戏诸侯失信于民,结果在何时被哪个少数民族灭国?
(牧野之战;前年;镐京;分封制;国人暴动;前年;犬戎。)
4、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作用、结果?
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结果: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5、我国何时最早出现青铜器?说出青铜器的用途、功能、工艺高超的两个表现、最重最精美的两个青铜器代表?
时间:原始社会末期。
用途:饮食、祭祀、军事。
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工艺:当时的工匠已准确的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
代表:最重的司母戊鼎;最精美的四羊方尊。
6、什么是甲骨文?何时谁最先发现的?它的发现有何意义?甲骨文造字主要有哪五种方法?有何意义?
甲骨文: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的文字。
发现时间及发现者:年王懿荣。
发现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
造字意义: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1、春秋后期,推动经济迅速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铁质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使用。)
2、春秋以来,周王室衰微有哪些表现?产生了什么影响?
(1)表现:分封制逐步瓦解;统治势力大减;财政上陷入困境。
(2)影响:诸侯国势力强大,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3、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有哪些?先后产生了哪些著名霸主?争霸给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1)原因: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控制权。
(2)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影响: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和痛苦;促进了局部地区的统一;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示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周来说,正是它所分封的诸侯国最终取代了帝国的荣耀,周的地位甚至连一个小国都不如。失去约束的诸侯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开始了争霸的历程,一位当时出生在山东的文人记录下了这一切,他把这本记录历史的书叫作《春秋》。
材料二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多个诸侯国家,竞相争霸,战争不断。表面上看,诸侯国的强弱变迁,乃至霸主的兴替,全部取决于战争。但实际上,战争只是一层表象而已。
——《春秋争霸之我见》
(1)春秋时期开始于哪一年?在材料一中为什么说“所分封的诸侯国最终取代了帝国的荣耀”?“失去约束的诸侯”以什么名义“开始了争霸的历程”?山东的文人是谁?
(2)材料二中提到“霸主的兴替”,请你说出在春秋时期先后出现的四位霸主。
(3)材料二中提到“霸主的兴替,全部取决于战争”,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决定春秋时期霸主兴替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4)试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评价春秋争霸的影响?
(1)公元前年。因为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尊王攘夷”。
(3)决定春秋时期霸主兴替的关键因素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言之有理即可)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战国七雄的名称及位置?兼并战争的特点及主要战役?
(1)名称及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3)主要战役及典故: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计)、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目的、时间和推行者、主要内容、意义(作用)?
(1)根本原因:铁质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目的:为了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和推行者:前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
主要内容(措施):
意义: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时间、国家、修建者、构成、功用、意义?
(1)时间:战国时期
(2)国家:秦国
(3)修建者:李冰(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4)构成:两大系统工程(渠首和灌溉网);三个主体工程(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
(5)功用: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6)意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示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商鞅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一体现了商鞅的什么精神?结合所学说说商鞅代表当时哪个群体的利益?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商鞅之死能否说明变法失败了?阅读以上三则材料,你有何启发?
(1)改革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不守旧、敢作敢为、与时俱进等均可);地主阶级。
(2)主要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奖励军功。
(3)作用:“倾邻国而雄诸侯”。
(4)悲惨结局原因:守旧贵族的反对和秦孝公的死亡而失去了政治支柱。不能,因为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变法是否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是成功的改革。
(5)启发: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坚持改革;国兴靠治,治兴靠人,要珍惜人才、培养人才;人要有创新精神,要有敢作敢当不怕牺牲的精神等。
第8课:百家争鸣
1、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他有哪些思想主张?他的学说集中在哪本著作中?
(1)创始人:老子
(2)思想主张:顺应自然;事物都有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无为而治。
(3)著作:《老子》(《道德经》)
2、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作为大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有哪些?作为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成就有哪些?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学生整理成什么著作?
(1)创始人:孔子
(2)政治思想: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3)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⑷著作:《论语》
3、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有哪些学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百家争鸣有何历史意义?
⑴原因:战国时期,铁质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诸子百家”。各家学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由于思想上、政治上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有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史称“百家争鸣”。
⑵学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3)历史意义: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示例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四十多年。相传他有弟子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在教育上有什么突出贡献?(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是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3)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材料一中的人物与材料二中的人物有何不同?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认识。
(既要坚持依法治国,又要重视以德治国,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2、某校七年级学生开展题为“先秦诸子百家”的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墨子 孟子
庄子
韩非(1)图中以这几个人物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中国古代思想界掀起了一次解放风潮,它是什么?这一局面的出现有什么影响?(2)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括号内写出这四句台词的代表人物。A.“民贵君轻,仁政于民”(
)B.“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C.“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3)在你们班上,有同学乱丢垃圾,造成班级卫生状况糟糕。面对这种情况,你会运用“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的思想来教育他,帮助他改掉乱扔垃圾的坏习惯?请说说你的具体做法。
(儒家的思想教化:先制定一套班级卫生的礼仪规范,加强对该同学的思想教育。道家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应顺应自然,让环境改变该同学的行为。法家的“用刑罚加强统治”的思想:用适当的手段对该同学进行惩罚,如罚款等方式,并督促其改正错误。墨家的“兼爱”思想:自己把纸屑捡入垃圾桶中,尽力维持教室的整洁。(任意一种即可)
第9课:秦统一中国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条件?结果?历史意义?(1)条件:
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嬴政重用人才、虚心纳谏,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结果:
前年,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历史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意义(作用)
3、秦朝疆域的四至?
四至: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达南海。
示例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秦朝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带来什么严重后果?(1)表现: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严苛的法律;残酷的刑罚;二世更加残暴。
(2)后果:秦的暴政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统治最终被推翻。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时间、地点、口号、政权、失败的意义?(时间:前年;地点:渔阳大泽乡;口号:“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政权:张楚;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继续战斗。)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了四年的争战,史称“-----------”。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有哪些?(楚汉之争;刘邦胜利的因素有:刘邦与老百姓约法三章,赢得民心;善用重用人才;反观项羽不仅残暴,而且刚愎自用。)
示例
某校七年级(3)班的同学学习了《秦末农民起义》一课后,对秦末农民战争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你也一起来吧!
(1)在模拟法庭,秦始皇被秦朝人民告上法庭,请你为被告秦始皇写一份辩词或为原告秦朝人民写一份诉状。
辩词:我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我颁布了秦律;我北逐匈奴,南占百越,开拓了疆域;我修筑长城,修建驰道;我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和车轨,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我是千古一帝。
诉状:你修长城,建阿房宫、骊山陵墓,徭役繁重;一人犯法,株连家族和邻里,刑法残酷;你要我们将收获的物产的绝大部分交给你,赋税沉重;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你是一个暴君。
(2)如果你是法官,你将如何宣判?宣判的依据是什么?
宣判:秦始皇功大于过,不愧为“千古一帝”。
依据:应当历史的看问题,即把秦始皇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去分析他的功过是非。
(3)图1(陈胜吴广)中人物在哪里发动了起义?这次起义建立了什么政权?这次起义的历史地位如何?(大泽乡;张楚;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4)图2(刘邦)与图3(项羽)人物在推翻秦朝的过程中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刘邦率领起义军推翻了秦朝的统治;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
材料一: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大风歌》
材料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垓下歌》
(5)两则材料分别是刘邦、项羽所作,是两人不同结局的写照,“楚汉之争”的结局是什么?
(结局:项羽失败,刘邦胜利,建立西汉)
(6)在历史课上,小文发言说:“陈胜、吴广之所以起义,是因为他们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遇雨误期,按秦律当斩。如果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了。”你同意小文的观点吗?试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不同意。小文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和秦二世的残暴统治决定了秦末农民起义必然爆发。戍边途中遇雨误期只是起义爆发的导火线。因此,即使陈胜吴广在戍边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起义也必定会爆发,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7)由秦朝的衰亡,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启示:要施仁政于民,要以人为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