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教师资格证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11个考 [复制链接]

1#

##

往期肖老师以笔记的形式从头到尾梳理了小学教师资格证考点

是不是感觉抓不住重点呢?

这期我们就以题型为导向来梳理考点

本期讲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简答题的考点

今天更新第一部分,明天更新第二部分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简答题归纳(上)

一、简述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部分。

①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教育者的特点有:目的性和专业性。

②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教育对象,也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受教育者的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③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和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二、简述教育与人口之间的相互关系。

(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

②人口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

③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④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2)教育的优化人口功能

①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

②教育可以提高人口质量;

③教育可以促进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

三、简述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

③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

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

⑤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手段和组织形式。

(2)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②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③教育是创新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④教育优先发展。

四、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机会和程度;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

(2)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年下考过)

①教育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来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发展;

②教育通过传播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形成政治舆论和思潮来为社会政治服务;

③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

五、简述教育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

②文化影响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

③文化还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

(2)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对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年下考过)

①教育对文化的传递(或传承)功能——对文化的保存;

②教育对文化的传播功能——对文化的丰富;

③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对文化的提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教育对文化的创新功能——对文化的创造和更新。

六、简述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关系。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规律)

顺序性:指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阶段性强调的是不同阶段有不同内容,比如小学时期着重培养具体形象思维,中学时期着重培养抽象逻辑思维。

个体差异性: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这条规律有时会通过一些俗语表现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等。

不平衡性: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平衡性,例如:人的身高;另一个是不同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平衡性,有的在年龄较早的阶段就发展完成了,比如大脑的发育,有的在较晚的年龄阶段才发育成熟,比如人体的器官。

互补性:一方面强调身体之间的互补,例如:盲人的听力特别灵敏;另一方面强调心理弥补生理机能的缺陷,例如:在生病的时候,医生会叮嘱病人保持身心愉悦,病会好的快些。

(2)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①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工作应该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顺序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②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③个体差异性决定了教育工作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④不平衡性决定了教育工作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并“及时而教”。

⑤互补性决定了教育工作首先要树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的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七、简述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

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包括遗传(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方面。这四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

(1)遗传(遗传素质)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

③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所以,遗传素质对于人的发展是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的,据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优生优育问题。

④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

(2)环境

环境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主要有:

①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②环境为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③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具有主观能动性。

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但是个体受环境的影响并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实践过程。

(3)教育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年上考过)

教育是人的发展的最重要的外因,教育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

学校教育在的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因为: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②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④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和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不断提高自我意识,扩充社会经验、增强人的主观能动性,个体才能自觉地做出选择,制定自己的行动目标,主动地调控、安排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个体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目标。

因此,教育者应该适时地向学生提出要求,引起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动机,并鼓励学生采取积极的行动去努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其身心的发展。

:两种人的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动力的认识

(1)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人的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代表人物:

①孟子:性善论;

②柏拉图:认为“观念”先天存在于人的灵魂中;

③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因;

④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记忆诀窍:内弗威力大,格柏爱孟子。

(2)外铄论:强调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代表人物:

①荀子:性恶论;

②洛克:白板说;

③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记忆诀窍:外出寻找落花生

:三种主要的人的发展观

今天就写到这里,觉得有用的话记得点赞并且分享哦!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一起告别挂科、快速上岸!

#中小幼教师资格考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