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牛哄哄的大秦帝国挡不住的虎狼之势是如何形 [复制链接]

1#
治白癜风要花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jc/141214/4536621.html

(一)

战国时期的社会、文化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是走向新的王朝政治的一个转型时期,用后来的一句话说叫“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于是这个时期各国都在寻求变化,而最深刻的变革就发生在秦国,那就是商鞅变法,站在秦国的角度看,商鞅把秦国的社会结构,变成了最适宜打仗、最能够在兼并中占领先机的一种结构,这是秦国战争机器缔造的开始,从此刻起,秦国东进扫六合,就形成了挡不住的虎狼之势。

商鞅变法只是开始,但是我们看战国的历史,如果东方的几个国家不出问题,秦国统一天下会非常困难,那如何让其他国家出现问题呢,这时候又出现了一批人,他们是最早一批的外交人员,即“纵横家”。而秦国是最先把他们重用的,其中有公孙衍和张仪,孟子的学生景春就曾和孟子讨论说,公孙衍和张仪岂不大丈夫乎?他们一露面,天下就恐惧;他们歇下来,天下就安宁。秦国就利用这些纵横家们,在列国之间搞拉一派打一派的手段,搞得东方的这些国家之间相互不信任了,秦国就有机可乘了。

秦国主要搞得是连横,其他国家当然就要想办法一起对抗秦国,于是就在公元前年,齐、楚、韩、赵、魏相约伐秦,但是我们知道,人越多心就越难齐,所以到最后真正出兵跟秦国打仗的只有离秦国最近的韩、赵、魏三晋,结果被上下一心的秦国一下子就给打败了,国与国之间的信任就没了。而且齐国又干了一件对秦国帮助很大的事,那就是齐宣王攻占燕国,秦国抓住这个时机向东攻打韩、魏,让这两个国家与秦合盟了。本来还有个楚国跟齐国两大强国站在一起,但是秦昭王的母亲芈八子凭借自己高超的手段跟娘家出国搞外交,使得楚国背叛了与齐国的联盟,可一等楚国和齐国关系破裂,秦国又马上出兵攻打楚国,楚国无人帮助到最后被吞并了一半国土,气的屈原投了江。而这对东方六国而言,也是致命的,平衡被破坏,再也无人能够抗衡秦国。

秦国是一个边地国家,向南、向西、向北都有发展空间,而它先一举拿下巴蜀,这是非常扎实的一步,堪称高屋建瓴,因为从这以后,秦国打楚国就像是从上往下扔石头一砸一个准,楚国基本上废了,就等着灭国了。但秦国没有乱搞虚头八脑的东西盲目扩张,反而开始经营起来,开辟了从陕西到四川的金牛道,今天还是联通两省的主要道路,派出了像李冰父子、张若等人去搞基建,特别是李冰父子,修建了都江堰控制了水源,使四川没有了旱涝之灾变成了天府之国,也给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秦国消化胜利果实的这个阶段,东方六国居然还在相互攻伐,特别是齐跟燕,齐国曾经攻燕,燕国出来了名将乐毅率兵进行反击,几乎没多长时间就把齐国打退并且反攻,差点就把齐国灭掉了,楚国人这个时候就假惺惺的过去帮齐国,反而趁乱杀死了齐王,齐国就此衰弱,整个东方六国乱成了一锅粥。

燕国这一次武用乐毅,文用苏秦,把齐国搞得元气大伤,而齐国的衰弱显得秦更加强大,秦国马上改变了策略,由合纵连横变成远交近攻,开始图谋韩、赵、魏三国了。我们回首这段历史,战国七强,列国之间,如果不是贪图眼前的利益,而被秦国抓住弱点分化击破,秦国在后来哪能这么快就一统天下?面对如狼似虎的强秦,列国之间相互攻伐的行为无异于自取灭亡。

(二)

战争机器秦国这时候在军事上出了一个特别牛的将军——杀神白起,最有名的战役就是那场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年。一方是杀神白起,另外一方是“纸上谈兵”的赵括,结果大家都知道,骄傲的赵括刚踏入社会,就被白起上了惨痛的一课,最后据说秦军坑杀降卒40万,只留了个最小的士兵放走了,白起牛就牛在这里,他这是杀人诛心,这个士兵回到赵国家乡,传播秦军如此暴虐,赵国的百姓得有多恐慌,怎敢抵抗?

有些人对于白起杀四十万人的事情抱有怀疑,他们说哪有那么多军队啊?赵国兵制是五户出一人服兵役,四十万士兵的话,赵国岂不是得两百万户了么?所以后来就有学者说,按照古代打仗的惯例,四十万人里估计至少三十万是民夫,这是有道理的。总而言之,战场上肯定是死了不少人,直到近现代,还有农民在耕地的时候能够发现当初尸骨的痕迹,在汉唐的记载中,还不断地有人去到那给赵国士兵收尸、竖碑、慰藉亡魂。

秦国的强大分为三个时期,商鞅变法是奠基,秦昭王在位的56年时间是发展并开始四处出击,秦始皇扫六合是收尾,秦国在这一百多年时间里通过战争大概杀了万人,而其中死在与白起战争中的,居然有90多万人,这个将军不愧为屠人将军。按照白起的算计,长平之战赵国的有生力量被打没了,军队稍事休息,就可以直接越过太行山,围攻邯郸,就能把赵拿下了。可是这个时候,秦国的老本营里有人坐不住了,有人对秦国正当红的应侯范雎说:“你让白起立那么大的功,将来若是天下一统,朝堂上还有你的立锥之地吗?”于是范雎就给白起下绊子,秦昭王也担心白起威名太盛控制不住,到最后搞得白起自杀了,这是历史上常有的事情,武将牛起来了,就有文臣和皇帝来各种收拾你。

实际上,秦国如果打完长平之战就立即围攻邯郸,赵国就完了,可实际上因为政治方面的因素,白起被杀了,赵国也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而东方六国有人醒悟过来了,邯郸一灭,赵国灭亡,下一个可能就是自己了,毕竟唇亡齿寒的故事就发生在不远的春秋时期。所以在魏公子无忌他们这些人的主导下,列国再一次组成了联军,在秦国第二次准备灭赵时解围邯郸,而秦国此时没有了白起,在战场上出现了自商鞅变法后少有的失利,列国甚至形成了反攻秦国的趋势,但秦国还是太强大了,最后没能成功。由此可以看出,只有真正的国家强、军队强,才能战无不胜保持功绩,其他国家名将再多,面对强秦也只能勉强自保。

(三)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再来捋一下秦国的崛起之路中的几位国君: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一共干了18年,为秦国打造了一个特别适合战国时期列国竞争、攻伐兼并的国家体制;然后秦惠王任用张仪,分化其余国家,在东方挑事,做得很成功;之后是秦武王,秦武王有些冲动,想直接打洛阳攻占天下,结果和几个力士比赛举重抗鼎把自己弄骨折了,没多久就死了,这故事也证明了秦国那时候力量积蓄的还是不够,其他六国元气犹存的时候想要取代周王室问鼎中原是办不到的,力小而谋大,所以才把自己压死了。

但是紧接着的秦昭王,他有一个很厉害的母亲“芈月”,当然实际上应该叫秦宣太后芈八子,她整整辅佐了秦昭王41年,然后秦昭王又自己执政了十几年,电视剧里说的没错,秦始皇统一天下,这个芈月真的能够占一半功劳,秦昭王在位56年,秦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牛的不能行,基本上就是天下的老大了。

秦昭王死后,轮到了秦孝文王,可是秦昭王在位时间太长了,轮到孝文王时,孝文王都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了,当上皇帝又太兴奋,结果只干了三天身体就不行了,屁股还没坐热乎呢。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年,庄襄王异人即位,这些大家在《大秦赋》里就能看到了,异人是秦昭王一个不起眼的孙子,所以被送到了赵国做人质,在那里碰到了大商人吕不韦,然后就是“奇货可居”的故事,吕不韦用超出常人的眼光看上了他,不仅送人还送媳妇,通过营销学、经济学、政治学一番高超的操作,居然成功送异人上位了,真的是垃圾股有投资也能蹿红,资本才是王道。

异人也不长寿,当了三年皇帝就去世了,于是他儿子嬴政上台,这就是秦始皇。我们在电视剧和各种小说中常常能了解到,有一种说法是吕不韦才是嬴政的亲爹,嬴政上台时才13岁,于是就是吕不韦执政,忙于政治,本来跟嬴政的亲妈还是藕断丝连的吕不韦就举荐了大阴人嫪毐来照顾她,嫪毐在宫中主内政,吕不韦在朝堂上主外政。但是天生秦始皇就是雄才大略,到了22岁该亲政的时候,他就展现了高超的手段。先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任用昌平君和昌文君平定了嫪毐的作乱,心狠手辣的杀了数千人,实际上不仅仅是因为嫪毐秽乱宫庭,也是为了铲除吕不韦清洗朝堂,因为秦朝实行这样的一条法律,就是你推荐了一个人,他干的好你也会受到表扬,反之他做的不对你也就会一块处罚,所以秦始皇就要把吕不韦发配到巴蜀,然后吕不韦自杀了。秦始皇亲政,也就代表着横扫六国的步伐要上马了,走得更快了。

(四)

吕不韦对于历史是有贡献的,不是在于慧眼发现了秦庄襄王异人,也不是在于他可能是嬴政的老爹,而是在于他主政的八年时间里编了一本书——《吕氏春秋》。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吕氏春秋》算是属于杂家的著作,之前已经说过,天下间的大势,分久必合,这不仅仅是体现在国家上,在思想上也是到了总结归纳的时候了。春秋战国这个时期很巧妙的,放眼世界,东方出了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等人,西方就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这是一个世界思想的黄金时代。但是仅就战国末期而言,各种思想是要总结并走向统一了。《吕氏春秋》就是吕不韦花了大心血的一本这样的书,尤其是里面关于政治的一些思想,吕不韦是想用来秦国统一天下以后的治理的。

天下统一的格局,在秦昭王前期就已经很明显了,荀子就曾经到秦国跟应侯范雎讨论军事和政治上的思想,当然本质上他还是想看看秦国适不适合儒家生存,秦国统一会不会对儒家有利,后来荀子回来就批评说:“秦国无儒。”什么意思呢,完整的严厉的体制培养出来的都是一群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生活的人,荀子就说秦国治国只有霸道,没有王道,夺取天下用霸道可以,但统治天下不行。荀子讲的没错,秦国不仅不适合儒家生存,还差点把儒家灭了,秦国统一天下之后也继续用这种严苛的制度,结果统一15年后就崩溃了。

吕不韦主政期间,实际上就是想调整一下自战国以来崇尚军功的这种暴力思想,所以他才编写《吕氏春秋》,同时吕不韦“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于民”,这就好比在一个法学系里出来了一个学生说,不要一味的去使用法律,要用道德规范公序良俗来约束人的行为。所以吕不韦实际上的工作很难做,因为他只干了八年,而商鞅变法的制度秦国快使用了一百年了。

吕不韦还主张黄老政治,就是国君你要无为而治,你可以不聪明,我们大臣聪明能跟你分担国家大事就行了。但是秦始皇恰好就是雄才大略、刚愎自用的一个人,这样的冲突之下,吕不韦不死谁死?秦始皇同时期有个军事家尉缭子(有传说可能是韩信的师父),他说秦始皇这个人双眼狭长,长得像豺狼,是会吃人的,我要赶紧离他远点。不知道秦始皇会不会长得这么丑,但是这种人的性格一般都是刚愎自用、傲慢无礼倒是真的。

秦始皇后来得了天下以后,有次到湘水去玩,一阵风吹动他的车辇让他受到了惊吓,他起初很害怕是神鬼作怪,结果一听湘水此地的神是舜的老婆娥皇和女英,瞬间就大怒,把山上的树全砍了,把红色的颜料从山上倾倒,让山都变红了,因为当时秦朝红色是罪犯所穿衣服的颜色,寓意着惩罚娥皇和女英。为什么怕别的鬼神而不怕娥皇女英的,因为他觉得自己统一天下之后,功劳已经超过了三皇五帝,舜是五帝之一,他的老婆惹自己不开心,当然就可以惩罚了。秦始皇之傲慢可见一斑,所以吕不韦一死,使得他原本那种温水煮青蛙式的和平慢慢统一方案被否决了,崇尚军功、用拳头打天下的这个势头反而得到了加强,秦始皇就是那种依靠强大的军事集团进行统治的代表人物,但是马上可以得天下,马上不能治天下,所以秦始皇的这种性格对秦的灭亡有很大影响。

(五)

终于到了整个大秦帝国都听秦始皇嬴政一人的时候了,秦统一天下的序幕终于是要正式拉开了。

秦始皇统一天下一开始并不是一帆风顺,因为有个赵国挡在他前边,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得赵国成为最早变强的国家之一,而且它接近北方,常常和匈奴干架,所以军事实力有基础,尽管长平之战输得很惨,但是赵国还算是有些抵抗力的。关键是赵国在积年累月的战争中也培养出不少名将,除了老将廉颇,还有李牧、庞煖等,可最后一任赵王比较傻,不信任廉颇把廉颇赶走了,所以李牧和庞煖就苦苦支撑着对抗秦国,让秦国的军队很是吃了些苦头。最后秦国就想办法曲线打败了李牧,不是在战场上,而是通过“谍战”的手段让郭开害死了李牧。

而在攻伐赵国的同时,秦国于公元前年率先破韩,战国七强中第一个被灭亡的国家出现了。公元前年,没了李牧的赵国被王翦攻灭。

公元前年,秦国的大军对燕国虎视眈眈,当时的燕王叫喜,有个儿子叫太子丹,他想了个主意,派刺客荆轲去刺杀秦王,故事本身具有很强烈的传奇色彩,但是很遗憾四大刺客专诸、要离、聂政、荆轲只有他刺杀失败了,就对历史的影响而言,荆轲刺秦一点浪花都没有,无异于螳臂挡车。而秦国也用这个名头攻打燕国,公元前年,燕国就被王翦攻破了,公元前年,王翦之子王贲夺取辽东,灭亡燕国,燕王喜首级被献给秦始皇,隐藏在辽东境内燕赵余孽都被清除。

公元前年,王贲水淹大梁灭掉了魏。这时候秦始皇发现好像率军打灭国战的,要么是王翦,要么是他儿子,于是心里就想王翦是不是权力太大了呢。所以在灭楚国得到时候,秦始皇一开始用的是李信,李信也给秦始皇保证说20万就能打下楚国,但是实际上无论如何李信都没能成功。秦始皇不得不又回去找王翦,王翦要60万士兵,秦始皇给了,然后王翦又说:“我还想要良田美宅。”秦始皇这下子才开心了,赏赐给王翦很多财物,因为王翦用自污的方式来告诉秦始皇,我这个人没大志向,就喜欢富贵生活,你别担心。就这样王翦在前年把楚国给灭了。最后一个还存在的齐国也让王贲毫不费力的给灭掉了。

这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不到十年,摧枯拉朽一般,“败军不经扫帚扫”,就像扫垃圾一样就给荡平了。历史进入了名叫秦朝的新阶段,秦始皇也成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最近在看《大秦赋》,对于这段历史也是感慨颇深,秦始皇算是应运而生,贾谊真的没说错,秦的一统必须是得经历这一百多年六位君王得,没有这么长时间得准备,又是变法,又是合纵连横,又是远交近攻,它怎么能有秦始皇那十年横扫六国呢?牛哄哄的大秦帝国,挡不住的虎狼之势,也必然是要有时间来积蓄得强大力量做保障的,可惜,强权的统一具有极大的局限性,这个问题导致了秦朝的快速灭亡。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什么是长久之道,秦朝的胜利和快速灭亡,至今都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