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论北周康业墓石棺床画像丨郑岩 [复制链接]

1#
ios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ktyx.com.cn/lehuo/baike/20210206/778.html

小粉笔准备了这份先秦百家思想汇总

文史、言语理解、成语、写作

都可能会考到哦

后边还有专门的练习题

百家思想是重要考点,内容较多

思维导图+内容细化

让大家学习起来更轻松

??还需要啥写在「评论区」??

01

先秦诸子思想及典故

(上)

一、

儒家

??(一)孔子??

思想及典故

??上划查看完整版??

1、思想

(1)礼——“克己复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仁——“爱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3)中庸——“过犹不及”、“和而不同”;

(4)德——“为*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典故

1.举一反三:

(1)出自《论语》(注意:不是孔子所著,是孔子弟子整理,“孔子著《论语》”是错误的表述)。

(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你一个知识,但是你不能类推,不能灵活思考,那我就不教了。后来将这句话提炼为“举一反三”。

2.韦编三绝:

(1)“韦编”就是牛皮绳。古代没有纸,只有竹简,要用牛皮绳拴起来更结实。“三绝”是断了好几次,“三”是概数。

(2)与孔子的经历有关,孔子晚年喜欢读《周易》,觉得难懂,反复读书,(如图)把牛皮绳翻烂了很多次,这就称之为“韦编三绝”。孔子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

(3)掌握“韦编三绝”是与孔子相关的典故,孔子读《周易》对应“韦编三绝”。

3.不舍昼夜:

出自《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边感慨人生,时间像河水一样,昼夜不停地向前流逝。

4.尽善尽美:

出自《论语》,“尽美矣,又尽善也。”后人提炼为“尽善尽美”,形容完美到没有缺点。

5.登堂入室:

(1)出自《论语》,古代的宫室,前边的屋子称为“堂”,后面的屋子称为“室”,常说“内室”,是在里面、后面。

(2)“登堂入室”:已经到内室里面,比喻义是学问、技能达到很高水平。

6.不耻下问:

(1)出自《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不耻下问: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去学习,不觉得不好意思。地位比自己低有可能也是有可取之处的,要向身边的每个人学习他们的优点。

??(二)孟子??

思想及典故

??上划查看完整版??

1、思想

(1)仁*——“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义——道义,“得道者多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性善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5)以德服人——“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诚服也”。

2、典故

1.孟母三迁:

(1)孟子母亲在孟子小时候搬家的故事。一开始的家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学会了祭拜、办丧事,孟母认为这样不妥就搬家;后来搬到集市(从坟地搬到集市),发现孟子会做买卖,会知道怎么卖肉(屠杀),孟母认为这也不妥;最终搬到了学宫旁边,孟子学会了各种礼仪和书本上的知识,孟母才放心。

(2)孟母当时就有学区房的意识,学区房比在坟地旁边学习要更好,后来孟子称为“亚圣”。

2.五十步笑百步:

(1)孟子和梁惠王(孟子著作中很多名言和典故都是二人的对话,孟子说服梁惠王)。在战场上逃跑50步的人嘲笑逃跑步的人。

(2)比喻义:有相同的缺点,程度轻一些的人,无自知之明去讥笑别人。

(3)出自《孟子》。

3.始作俑者:

一开始做人俑的人,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出自《孟子》。

4.仁者无敌:

出自《孟子》,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施行仁*才能天下无敌,君王施行仁*才能赢得民众的拥戴,上下一心,将会无敌于天下,后人把这段话称为“仁者无敌”。

??(三)荀子??

思想及典故

??上划查看完整版??

1、思想

(1)性恶论——礼法并用;

(2)“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3)先义后利——“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4)“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2、典故

1.青出于蓝:

(1)出自《荀子》的《劝学篇》。

(2)原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即青是从兰草中提炼的,但是颜色更深。

(3)引申义:学者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2.跬步千里:

(1)“跬步”指半步,不积半步,不会到达千里。

(2)原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指雕刻,指放弃了连木头都弄不好,如果一直不放弃,金石都可以雕刻成功。

(3)跬步千里,锲而不舍:强调要持之以恒。

4.开源节流:

出自《荀子》的《富国篇》,“开源”指增加收入,“节流”指节省开支。

5.前车之鉴:

前面车子翻倒了,要吸取教训,比喻要吸取前人的教训。

6.后发制人:

出自《荀子》的《议兵篇》,指等对方先动手,再抓住有利的时机反击他,最后制服对方。

二、

道家

??(一)老子??

思想及典故

??上划查看完整版??

1、思想

(1)“道”是世界本源;

(2)朴素的辩证法——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3)无为而治——“我无为,而民自化”、“上善若水”;

(4)“小国寡民”。

2、典故

(1)指树为姓:

老子叫李耳,传说老子生于李树之下,指树为姓,因此姓李。

(2)紫气东来:

有一个人叫关尹喜,“关尹”是官职,“喜”是官员的人名,合在一起为关尹喜。此人有一天发现有紫气从东方而来,便知道了自己这里是函谷关,就意味着会有圣人从东边过来,经过函谷关。后来,老子骑着青牛从东方而来,最后有了“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人用该词形容吉祥的征兆。传说中关尹喜留老子小住了几天,对老子说,您的思想很深邃,可以将其写下来。老子同意之后,在关尹喜处居住的几天内,写成了《道德经》,写完之后老子便西出函谷关,后人才得以看到该著作。

(3)根深蒂固:

其实在《老子》《韩非子》中都有该表述,指基础深厚,不易动摇。

(4)大器晚成:

(以下的典故都是出自《老子》):《老子》/《道德经》中的名言。大的器物要经过长时间的加工才能做成,引申义为有的人才华、成就会显露的比较晚。

(5)大巧若拙:

指真正聪明的人,会不显露自己,表面来看就会显得笨拙。很多人都喜欢“藏拙”,即本身是很聪明的,看起来却很笨拙,其实就是运用的老子的思想。

(6)功成身退:

原句为“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指大功告成之后就隐退。历史上很多人物功成之后都身退了,如果功成之后不身退,下场都不是很好,功成身退的下场都比较好。

(7)和光同尘:

“和光”指混合各种光彩,不显露;“同尘”指与尘世相同,依旧是指不漏锋芒,与世无争。

(8)金玉满堂:

“金玉”象征着财富极多,后人也用来形容学识,即财富多,学识丰富。

(9)天长地久:

指时间很悠久。

(10)知足常乐:

指要知道满足,知道满足之后就总是快乐的。如生活中很多人不开心就是因为不知足,如没有房就想要买房,买了一套房就想买两套房,有了两套房又想买学区房,买了学区房想买别墅,又如买了车之后又想买豪车等,永远不会满足,只有满足了才会有快乐的状态。

(1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原句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指事情要从头做起,逐步进行。

(1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指天道是公平的,可能没有那么的周密,但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坏人。

??(二)庄子??

思想及典故

??上划查看完整版??

1、思想

(1)无为;

(2)齐物论;

(3)天人合一——“万物与我为一”;

(4)“逍遥”的人生态度;

(5)“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2、典故

(1)朝三暮四:

从本义而言与养猴有关,从前有一个人以养猴为生,给猴子喂食橡树的果实。他没有钱了就与猴子商量,早上给吃3个果实,晚上给吃4个,猴子不同意,这人便说那么早上给4个果实,晚上给3个果实,即“朝三暮四”。该故事其实就是指玩弄手段欺骗人,讽刺玩弄手法的人,比喻反复无常,经常变卦。

(2)望洋兴叹:

①传说中黄河的神叫河伯,以为自己很强大,有一次来到了海边,看到了海比黄河大很多,发现面对大海自己太渺小了。

②引申义:看到伟大的事物时会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也比喻办一件事情力不胜任、力不从心、感觉无可奈何。

(3)薪火相传:

本义为柴如果烧尽了,火种依然可以流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4)越俎代疱:“俎”指古代用来摆祭品的礼器,“庖”指厨子,该词指如果一个主管祭祀的人,跨过礼器帮助厨师摆席、去炒菜,是不合理的。

(5)螳臂当车:

螳螂挥动着自以为很强大的双臂想要挡车辆比喻不自量力。

(6)屠龙之技:

指一个人去学习技术,经过苦练终于学成了,回来之后告诉大家学的是屠龙之技,知道怎么抓住蛟龙,将它们弄死,但世界上没有龙,所以这个技术看起来似乎很高明,但没有实际用处(其实不是好话)。

(7)庄周梦蝶:

庄子做梦梦见了蝴蝶,从梦中惊醒,庄子陷入思考,想着到底是自己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

(8)捉襟见肘:

本义为衣服破了,一碰衣襟就露出来胳膊肘,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9)鹏程万里:

在《逍遥游》中有背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

(10)东施效颦:

“颦”指皱眉,是西施与东施的故事。西施胸口疼,便皱着眉头,东施长得不好看,想着西施是美女,皱着眉很美,便效仿着皱眉,结果使自己更丑了,比喻效仿模仿别人,有时不但效仿的不好,反而更出丑。

(11)井底之蛙:

井底的一只青蛙,以为天就只有井口那么大,比喻见识很短浅。

(12)邯郸学步:

燕国的少年去赵国的邯郸学走路,最后没有学会,还将自己本身的忘记了,结果便爬着回家了。比喻不要一味模仿,一味地模仿,不但没有学到新东西,反而将原来的忘记了。

(13)濠梁之辩:

庄子的好朋友叫惠子,两人一起去濠梁游玩,看到了水中有鱼,庄子说看着鱼很快乐,惠子便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4)庖丁解牛:

(与目无全牛、游刃有余典故一致):“丁”指人,“庖”指厨师,他将牛“卸”了,技术很纯熟。目无全牛,只能看到牛的筋骨结构,自然游刃有余。

02

先秦诸子思想及典故

(下)

三、

法家

??(一)商鞅??

思想及典故

??上划查看完整版??

1、思想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2、典故

(1)立木为信:(考频较高)

商鞅想要变法,一开始百姓不相信他,为了获得百姓的信任,便立了一块木头在城南门,表示谁能把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就奖励他十金。老百姓想着这个活很轻松,肯定没有这么好的事情,也就没有人相信,商鞅便将赏金上升为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最后有位勇士将木头从南门搬到了北门,商鞅便将五十金给了这位勇夫,人们看着商鞅很讲信用,相信商鞅说的是真的,从此获得了百姓的信任,后人称之为立木为信,也可以表述为“徙木立信”。

(2)作法自毙:

商鞅变法时的国君是秦孝公,他大力支持商鞅变法,后来秦孝公去世了,儿子惠文王登基,想将商鞅弄死。商鞅想逃出去,来到城门,守城的卫士说“商君有令,黄昏后不得出城”,最后到了城门没有出去。他想要找个地方住宿,老板说“弄不清身份的,不得住宿,如果弄不清身份就让住宿,我是要被连坐杀头的”,商鞅当时处于逃亡的状态,不可能表明自己的身份,也没有成功住宿。最终在他的法令之下,既没有出城门,也没有住宿,便仰天长叹是作法自毙,最后被车裂、五马分尸,后人用该词来形容自作自受。

??(二)韩非??

思想及典故

??上划查看完整版??

1、思想

(1)“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2)“以法为教”、“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3)“法”“术”“势”结合。

2、典故

(1)自相矛盾:

一个楚国人卖矛和盾,说自己的矛很锋利,任何盾都能刺穿,又称自己的盾很坚硬,任何矛都不能刺穿。有人问他,用他的矛刺他的盾会怎么样,这个楚国人哑口无言。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2)智子疑邻:

宋国有一个富人,他家的墙因为下雨坏掉了,儿子和邻居的老人劝他将墙修好,不然容易丢财物,结果当晚果然丢了东西。这个富人就夸自己的儿子聪明,而怀疑邻居老人偷走了财物。引申含义:指的是对人有偏见,因此不应当对人持有偏见。邻居的角度:说话要注意,交浅不能言深,如果和别人交情没到一定份上,很多话不能说。必须要交情很厚重的人,很多话才能说。生活中如果交情浅,话却说重了、说深了,会得罪人,从而起到副作用。

(3)郑人买履:

一个人买鞋,没有带尺码,于是就回家取尺码,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乐意用脚试一试。讽刺某些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思变通。

(4)吹毛求疵:

吹开皮上的毛寻找疤痕,引申义是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

(5)兵不厌诈:

常见的“坑”,不是孙子/孙武的名言典故,兵不厌诈出自《韩非子》。指用兵作战尽可能用假象迷惑敌人,这样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6)法不阿贵:

法律对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不网开一面,意味着执法要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7)滥竽充数:

齐宣王喜欢听群体演奏竽,每次都要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但是混入其中瞎比划也能蒙混过关。齐宣王去世后,他的儿子继位,也喜欢听吹竽,但喜欢一个一个的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就抓紧逃跑了。比喻没有本领冒充有本领,或者次货冒充好货。

(8)买椟还珠:

一个珠宝商人卖珠宝,为了提高价钱,用一个非常精美的木匣子来卖珠宝。刚开始没有人过问珠宝,后来有了这个木匣子就有了很多人过问,结果有人出高价买走了,但没走多远就回来了,将珠宝还给了商人。因为商人只顾着看盒子好看,没看到里面还有珠宝,于是将珠宝送回。比喻取舍不当,木匣虽然精美好看,但是不值钱,珠宝值钱,结果却将珠宝还回来。

(9)守株待兔:

一个农民无意中看到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于是就不种地等着别的兔子撞在树桩上。比喻不知变通、死守教条。

(10)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千里的堤坝崩溃于小小的蚁穴,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2.常考的重点:郑人买履,兵不厌诈(常见的“坑”),滥竽充数,买椟还珠,守株待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四、

墨家

??墨子??

思想及典故

??上划查看完整版??

1、思想

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尚贤、尚同、非命、非乐等。

(1)兼爱:完全的博爱,不分贵贱的博爱。与儒家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礼、等级有序,墨家强调不分贵贱,只有不分贵贱才有利于平民。

(2)非攻:反对侵略战争,因为打仗百姓最苦,也是为了维护平民利益。

(3)节用:勤俭节约,平民没有钱,就需要节约。

(4)节葬:反对厚葬,老百姓吃饭都成问题,不需要厚葬。

(5)尚贤:唯才是举,因为出身平民,看出身、门第,则不能当官、上位。

(6)尚同:“同”指上下一心,为民谋益。

(7)非命:反对命令学术,类似于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奋斗可以改变命运。

2、典故

(1)墨守成规(常考):

墨子善于守城,有一次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造了攻城的云梯献给楚王。墨子去劝说楚王不要攻打宋国,自己能够守得住云梯,能够一一破解。鲁班不服,于是两者之间进行了一次军事模拟演习,类似于沙盘推演,结果墨子能够成功守住鲁班的进攻。鲁班说有招对付墨子,墨子说知道鲁班想要暗杀自己,但是他有门徒同样善于守城,鲁班的云梯同样不会发挥用处,于是楚王打消了攻打的念头。后人演变成墨守成规,指发生了改变,“守成”变成守旧的意思。

(2)染丝之变: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比喻相同事物受到环境的影响会变得不同。

五、

兵家

??孙子(孙武)??

思想及典故

??上划查看完整版??

1思想

(1)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孙武),兵圣,《孙子兵法》。

孙膑作《孙膑兵法》

2、典故

(1)百战不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孙子兵法》。意思是了解敌人、了解自己,这样每次打仗都能取得胜利。

(2)钝兵挫锐(常考):

出自《孙子兵法》。“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意思是领着10万大军打仗也能取得胜利,但是如果时间久了,军队会疲惫,锐气就会消耗殆尽。这么多军队在外长期打仗,国家财力也会不足。“故兵贵胜,不贵久”,意思是打仗不要太久,否则军队会疲惫,国家财*也不足。

(3)三令五申(常考):

孙子拜见吴王阖闾,阖闾找了后宫名美女让孙子操练,结果美女嬉戏打闹,孙子三令五申没人听,于是将两个领头的吴王阖闾的爱姬杀了,其他美女见孙子认真的,于是开始专心操练。虽然孙子杀了吴王阖闾的两个爱姬,但他还是重用了孙子,后来吴王阖闾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引申:多次命令告诫。

六、

杂家

??吕不韦??

思想及典故

??上划查看完整版??

1、思想

“兼儒墨、合名法”。

吕不韦:组织门客写《吕氏春秋》

2、典故

(1)奇货可居:

是吕不韦的经历,他看到一个人叫子楚,认为他能有发展,就像稀缺的货物一样能卖个好价钱。于是吕不韦就辅佐子楚,后来子楚成为秦王(秦始皇嬴*的父亲)。

(2)一字千金:

吕不韦组织门客写成《吕氏春秋》,将这本著作放在城门口,表明谁改一个字就赏其千金,结果没人改动。

(3)3-5个典故出自《吕氏春秋》

①刻舟求剑:

剑掉了,在船上刻了印,结果到了岸边找不到剑,因为船动了,讽刺死守教条、固执、不变通。

②一窍不通:

指一点也不懂。有人用这个成语讽刺别人,说“你家孩子七窍通了六窍”,其实是讽刺一窍不通。

③盗钟掩耳:

后来演变成“掩耳盗铃”,偷钟的时候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4)常考:奇货可居、一字千金、刻舟求剑。

03

百家思想练习题+解析

这里集合检验复习成果啦

??扫描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2#

论北周康业墓石棺床画像

郑岩

本文原载于郑岩:《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第-页

年在陕西西安北郊上林苑住宅小区基建工地发掘的北周天和六年()康业墓是近年来一项重要的考古发现。墓志称墓主康业为康居国王后裔,曾任魏大天主等职。墓内发现一具带有围屏的石床,围屏上有阴线刻的画像,局部残留贴金彩绘痕迹。

同样形制的石床此前在洛阳北魏墓中就有所见,研究者习称之为“石棺床”(有关研究见林圣智:《北朝时代における葬具の图像と机能—石棺床围屏の墓主肖像と孝子传图を例として》;山本忠尚:《圍屏石牀の研究》)。在埋藏地点和年代上与康业墓石棺床最接近的是西安北郊炕底寨北周大象元年()同州萨保安伽墓石床。但安伽石床上空无一物,因此发掘者慎重地将这种结构称为“围屏石榻”。与安伽墓的情况不同,康业的遗体即安置在床上,据此可知康业墓石床的性质确实为葬具,故本文仍沿用“石棺床”一名(徐坚《初学记》卷二十五引服虔《通俗文》论汉代床榻尺度:“床三尺五曰榻板,独坐曰秤(枰),八尺曰床。”折合今制,则榻长84厘米,床约长厘米。(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增订本)据此,这种兼供卧、坐的家具,仍以称作床为宜(杨泓:《考古学所见魏晋南北朝家具》。扬之水、孙机、杨泓、林莉娜:《燕衎之暇——中国古代家具论文》。张广达据唐姚汝能《安禄山事迹》卷上记载的“禄山胡服坐重床”认为这种形制的葬具与粟特王座有关,“现今世界各大博物馆所藏的中国出土的所谓‘石棺床’,应当也是‘重床’”((张广达:《再读晚唐苏谅妻马氏双语墓志》、《文本、图像与文化流传》))。但目前难以肯定各地出土的石棺床都与粟特人有关。进一步考虑到墓葬的特殊环境,作为一种葬具,这种构造仍以沿用原“石棺床”一名为宜。关于这个问题最近的讨论,参见滕磊:《一件海外回流石棺床之我见》)。

考古材料的发现往往是偶然的,但是我们应当将这些材料置于学术史的背景下来观察,唯有如此,新材料才有可能和既有的知识形成一种对话,从而激发出新的认识。大致说来,与康业墓相关的学术课题主要有两个:其一是长期以来关于丧葬画像(包括彩绘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等各种形式)的研究;其二是最近十余年来关于入华西域人丧葬美术的讨论(这些材料主要包括发现于陕西西安北郊北周大象元年()同州萨保安伽墓、大象二年()凉州萨保史君墓、发现于山西太原晋源区王郭村的隋代开皇十二年()虞弘墓和缺少纪年的甘肃天水石马坪文山顶墓等。历年来流散于海外博物馆和私人手中还有不少此类材料,形制比较完整有约2年河南安阳近郊出土的一具石棺床、近年日本Miho博物馆新购进11件汉白玉浮雕加彩贴金壁板和一对门阙,以及曾在巴黎吉美博物馆展出的另一套比较完整的汉白玉浮雕加彩贴金石棺床等)。

学者们之所以持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