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多少人用信仰支撑人性雄狮与少年的故事,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是缺少铜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12503104.html

我曾经在四川省图书馆,翻阅过一本讲述“人性”的书籍,至今已然忘了它的名字,却还记得笔者在其中提出过一个疑问:“同样是儒派大家,为何荀子会在孟子‘人性本善’的前提下,推翻旧论,提出‘人性本恶’的观点?究竟是颇具争议的荀子,其思想与儒家大同出现了偏差,还是因二人处境与立场不同而见解相左?”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在上高中,其中各种有意思的论题皆无法知其深意,而如今再想来,对于性善或性恶,或许亦能从《孟子·告子》篇中印证些许我自己的看法。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人性,何其复杂!

再说回当下,我曾在讨论电影艺术的撰文中,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如果诗歌是心灵的声音,那么艺术几乎可以等同于人性的具化。”世上哪一部电影不在讲人性?励志片中的坚持,英雄片里的伟大,犯罪片所带来的残忍恶劣,人心险恶,剧情片所抒发的泪水和动容……

只要是人为创造的事物,就可以说是艺术,只要是寄托情感的艺术,就是在讲“人性”,艺术没有好坏之分,正如人性本无善恶,但更真实的情感,更尖锐的立意,更深度的剖析,会让一个作品更加赋有“价值”,触动灵魂的价值,《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怎样才算一个故事里,最完美的反转

我曾思考过,要怎样的铺垫和反转,放在一个故事的中间和结尾才算完美,常看电影或戏剧的人,应该都对Flag这个词汇不陌生,简单来说,立Flag俨然已经成为了铺垫一个剧本高潮的惯用模式。

往往在角色做出一件事,或说出一句话时,明眼的观众就已经能够预知之后剧情的走向和反转,就如同早在《复联3》中,便有众多影迷通过博士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猜测到了钢铁侠最后的死亡……

好的铺垫,往往确实能叫人更为沉浸其中,但为讨好和取巧而铺垫,是必要的吗?也许《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给了我们一个完全不同的答案。

当第85界奥斯卡揭晓最佳导演奖的时候,我笃定李安是势在必得的,并不是因为他华人的身份,而是相对于其他几个入围作品而言,《少年派》这部影片从许多层面来说都更为深刻。你有试过在一碗清水中滴入一滴墨吗?仅仅一滴,就能弥散着将整碗水浸染成灰色,这就是少年派给我的感觉。

电影几乎是用百分之九十九的篇幅,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仿若梦境的奇幻故事,叫人沉浸其中,丝毫不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