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亚圣孟子地位的提高,靠的是谁孟子地位变迁 [复制链接]

1#

文/惜吾

提及孟子,大家第一反应是他是亚圣,事实上,孟子的历史地位是不断变迁的。简要地说,在唐代以前,孟子的地位并不显贵;唐宋时期,孟子地位才得以飞跃式上升,尤其是在宋代大儒朱熹的推动下,孟子事实上取得了仅次于孔子的地位。

唐代以前: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孟子所处的时代,秦国用商鞅变法,齐国用田忌改革,纷纷以富国强兵和兼并征讨为事业,而孟子则向君主们鼓吹尧舜禹时代的理想社会,因此孟子的理论被视为迂腐不切实际的高谈阔论,不被重用。但是实际上孟子在魏国和齐国都受到了相当的礼遇,在齐国更是被齐宣王授予了上卿爵位,地位较高。诸侯虽然不能任孟子为官,但在实际的治国理*中一定或多或少采用了孟子的学说。所以孟子在当时就有较大的影响。

但孟子在后世的地位升降,却是一波三折的。尽管东汉的班固在《汉书》中说,自孔子去世后,学者众多,只有孟子博通古今,思想对社会发展有贡献;且《孟子》一书在汉代就与《论语》并称,被人们认为是五经的羽翼。但孟子其人,始终没有获得很高的地位。在汉代,荀子比孟子更受尊崇,因为相传儒家的重要经书都是经荀子的弟子传至汉代的。相比之下,孟子更像是一个战国的纵横辩士,后世不少人对孟子有所非议,原因就是孟子四处游说诸侯,想帮助他们富强,却对周天子不理不睬。

在唐代之前,对孟子及其著作研究较为深入的,只有东汉末年的赵岐,他的《孟子章句》是研究孟子的经典之作。

唐代:让孟子地位获得提升的功臣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韩愈。他身处国家日趋衰败的中唐时期,无论社会理想还是个人气质,都与孟子很接近。他在《原道》这篇文章中,把孟子视为先秦时期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道统本来就是孟子提出的,经韩愈的解释和发挥,成为儒家历史传承的谱系。韩愈把自己列为孟子思想的传承人,并借助他个人强大的影响力,引起了孟子升格运动。

由此,孟子及其著作的地位逐渐上升。五代时期,后蜀皇帝孟昶将《孟子》与五经等十一部经典共刻于石,地位大大提升。

宋代: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对韩愈极为推崇,因此对孟子也很有好感。他在主持变法时,进一步提升了孟子的地位。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年),《孟子》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元丰六年(公元年),孟子被封为邹国公,第二年更被批准配享孔庙。

南宋的朱熹,是对孟子地位的提升有决定性影响的人物。他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编为四书,使孟子与子思、曾子、孔子平起平坐,成为科举考试必考内容,其实际地位甚至超越五经。

元明清:元朝至顺元年(公元年),孟子被正式封为亚圣公,从此以后就被人们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尽管明太祖朱元璋对孟子的民本、仁*、反对暴君的思想不以为然,曾下令将孟子逐出文庙,并对《孟子》进行删减,但阻碍不了孟子地位居高不下的事实。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从四书中选取,因此《孟子》成了明清读书人的必读书。

清代还有一些学者借助孟子,批判禁锢人们思想的宋明理学。其中以戴震为代表。戴震有著名的《孟子字义疏证》,从考证和训诂学的角度,对《孟子》书中基本的字词概念进行重新解释,一反宋人的学说,着重批评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这对中国思想史,是巨大的贡献。

纵观孟子历史地位的变迁,其原因有如下几点。其一,自汉代开始,儒学开始确立独尊地位,作为儒家代表人物的孟子,其地位自然随之上升了。其二,唐宋时代,科举制开始成为国家*权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而科举考试内容以儒家思想为主,加之这一时期,造纸术日趋成熟、印刷术迅猛发展,儒家思想得以在平民阶层迅速传播。最后,自从唐代韩愈开始,孟子、子思为代表的思孟学派开始成为儒学中的主要流派,而孟子作为这一学派最为典型的人物,其地位自然扶摇直上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