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青春语文middot亚平单元整合研 [复制链接]

1#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

01

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一个山水诗文教学单元。导读提示:“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深入其中,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古代诗文中有很多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阅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注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由此可见,从教学内容角度说,山川之美,作者之情,技法之妙可以作为山水诗文教学的三个维度。从语言积累角度说,词语的运用,写法的构思,情感的抒发特点可以作为山水诗文语用教学的三个方面。本文想把这两个角度合二为一,从词语运用写法使用看山川之美,从情感的抒发特点看作者之情,用类文拓展探作者与山水读者与山水的互融关系,并企图延伸到内心山水与外界山水的互相依存关照的哲学境界,从而把学作文与学做人更好地结合起来。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到: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特别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又往往是广泛而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本单元的课文有郦道元《三峡》、陶弘景《答谢中书书》、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加唐诗五首——王绩《野望》、崔颢《黄鹤楼》、王维《使至塞上》、李白《渡荆门送别》、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课后练习中补充有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王维《辋川别业》“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武元衡《春兴》“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郑谷《柳》“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另外本单元附有课外古诗词诵读篇目为《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曹操《龟虽寿》、刘桢《赠从弟》、曹植《梁甫行》。从内容上来看,以山水诗文为主。从主题上来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对于笔下山水的描绘主要为了抒情寄志,《唐诗五首》中隋唐山水诗歌开始把山水独立出来作为一个审美客体,以及以李白为代表的审美主客体交融相汇的诗文风格。四篇古文作者,郦道元属于南北朝时期北魏人,陶弘景属于南朝梁人,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写于北宋宋神宗时期,吴均属于南朝梁文学家。

总体上来看,此单元山水诗文大多诞生在南北朝时期和唐初盛唐中唐时期。南北朝是一个朝代更迭频繁的时代,唐朝则属于国富民安社会繁荣的时代。那么在社会不确定因素多的情况下,人的内心往往会出现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逃避隐逸疏远世务,如唐初王绩《野望》和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一种是建功立业捍卫志向如曹操《龟虽寿》、刘桢《赠从弟》,还有一种感伤离乱如被认为写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和曹植的《梁甫行》。

而在社会安定的情况下,人的内心也往往会有几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热爱当下欣赏山水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一种情况是盛世当前怀才不遇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以及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种情况是多情善感思乡怀人如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而这些情况并非是单一纯粹的出现,往往是交叉体现在诗文中,如既有热爱山水之情又思乡怀人之意的《渡荆门送别》,既有热爱边塞辽阔风光之情又有怀才不遇之意的《使至塞上》,既有热爱夜月光辉澄澈又有怀才不遇之情的《记承天寺夜游》。说到底,盛世人们选择机会多,不会紧紧执着于人生的一点不放,而乱世人们朝夕无定,所以往往会表达一种危机感胁迫下的自我控制的诉求和感慨不平的怨愤,如同样作为东汉末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和曹植,前者《赠从弟》“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起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和后者的《梁甫行》“妻子象野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分别表达了志向的正直坚定和对时局的批判对百姓的同情。

02

联系部编语文教材中其他描写山水的诗歌:

小学阶段推荐背诵有:

李白《望庐山瀑布》、柳宗元《江雪》、北朝民歌《敕勒川》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刘禹锡《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合,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

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月夜》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初中阶段课内教学有:

孟浩然《过故人庄》,毛泽东《七律·长征》,朱熹《春日》,刘禹锡《浪淘沙》,杜牧《江南春》,范仲淹《江上渔者》,李贺《马诗》,王安石《泊船瓜洲》等以及本单元的山水诗文。

联系关于山水的成语:山清水秀、千山万水、湖光山色、名山大川、崇山峻岭、山高水长、依山傍水、重峦叠嶂、高山流水、水天一色、青山绿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山盟海誓绝大多数为褒义词,少数如穷山恶水、山穷水尽则是来比喻所居环境贫恶和境遇不佳。烟霞痼疾则是形容爱山水如犯痴疾,也属于变形褒义词。峰回路转: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我们可以把山水的概念定义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山水指自然界中的山和水,广义的山水指区别于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乃至于指人的内心世界之外的一切客观事物,甚至于一切具有起伏不定特点难于驾驭的事物包括人的内心。

因此,我们可以借用人生的三重境界来诠释阅读山水诗文的三重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指向欣赏山水的特点。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指向体会山水中的情感、思想、哲理。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指向建立人和山水的互融关系。

如此,第一个境界可以概括为“赏”,第二个境界可以概括为“寄”,第三个境界可以概括为“融”。

03

要想欣赏诗文中形态万千的山水,须有辨析诗歌语言奥秘的火眼金睛,掌握赏析工具:

参考但不限于以下词语:颜色、形状、方向、面积、光泽、体积、距离、气氛、时间、味道、动静、视角、

颜色:素湍绿潭、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气氛:林寒涧肃,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形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水面初平云脚低,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面积:自三峡七百里中

体积: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时间:至于夏水襄陵,春冬之时、每至晴初霜旦,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天气: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动静: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猿鸟乱鸣,沉鳞竞跃,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视角: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距离: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方位:孤山寺北贾亭西

光泽: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位置: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萧关逢候骑。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自三峡七百里中;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孤山寺北贾亭西,最爱湖东行不足。庭中有奇树。

味道: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触觉: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山水诗文中对偶的修辞手法来深入体会山水描写技巧:

时间和地点式短语相对: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事物和特点的相对:

事物+特点的主谓句式相对: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复句句式相对: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聚焦研究五首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能更好的理解:

形态不同对象不同写法不同: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白描自然景物光彩静态)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白描人物画面事件动态)

结合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看出表现隐逸情怀的诗句多使用素朴无华的白描手法,以符合远离浮华的心境。

形态不同角度不同对象不同: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时间角度仰望动态)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空间角度远望静态)

形态不同写法不同情感内蕴不同: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自喻叙事动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白描写景静态)

形态不同写法不同角度不同意境不同: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白描勾勒空间地理形势静态感觉)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比喻描绘时间景物特点动态感觉)

对象不同视角不同形态不同: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仰望飞鸟动态)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俯视花草静态)

通过比较,不仅可以发现山水诗文遣词造句的规律,还可以发现山水诗文构思立意的匠心,更可以发现山水诗文中人与自然的相望向往交互融合。

我们还可以通过聚焦比较不同诗文中对同一种事物的描绘来观察描绘技巧:

比如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同样都写到猿鸣:

三峡,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四季循环天气转凉的凄凉)

答谢中书书,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朝阳升起充满生机)

与朱元思书,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远离人世的幽静)

再比如写山: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数量众多,连绵不断,形状奇伟,巍峨高峻)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形状高大,色彩美丽,植物丰富,动物活泼,既高大华美又丰满灵动。人间天堂。)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远望色彩碧蓝纯净。近观树荣草茂,竞相争高,精神峥嵘。)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山之色彩斑斓——美)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山之形势蜿蜒——曲)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山之环境险恶——险)

再如写水: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水势大,水流疾)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崦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俊茂,良多趣味。(水色绿,水质清,水形美)

清流见底,……沉鳞竞跃。(水质清静,水韵灵动。)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水色碧绿,水质清澈,水势迅疾,水声悦耳。)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水之气氛愁郁。)

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水之气魄辽阔,水之气韵静美。)

再如写月: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之光亮)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月之形美)

小诗总结:

山水中有形色声韵特征;

山水中有视听嗅触感觉;

山水中有远近俯仰视角;

山水中有时空动静之分;

山水中有比拟夸张修辞;

山水中有白描渲染手法。

这就理解了山水诗文的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山有山形,水有水态。

04

既然山水即所见,那么人在遇见山水之后有哪些感受情怀思想呢?我们可以用管窥见豹法来洞悉山水诗文的情感奥妙,也就是抓文眼诗眼来解读诗文内涵,例如:

如《朱元思书》中的息,因为作者见了这样美丽的山水,就熄灭了所有功名利禄的念头,心灵拥有了栖息地,获得了宁静和快乐。

如《三峡》中的趣,因为三峡四季各有各的趣味,夏有江水襄陵,沿溯阻绝,朝发白帝,暮至江陵之趣,春冬有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之趣,秋天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之趣。

如《答谢中书书》中的与,欣赏,领悟,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五色石壁青林翠竹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视角的变化,色彩的描绘,时间的推移,生物的活跃,都是因为有了一双欣赏的眼睛才看得到它的美,它的奇,它的仙都之境。

如《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被贬黄州固然是坏事,却使作者获得了少有的清闲自在,因为闲,才能在解衣欲睡之际起行望月,因为闲,才可能夜访承天寺寻张怀民,因为闲,才可能相与步于中庭,因为闲,才有心欣赏满院如积水空明的月光,心底也如月光一样澄澈无物了。这闲不用偷不用抢,白白送来,岂不乐哉,虽曰寂寞不遇,实则自在自由悠闲难得。

如《野望》的依,作者守志而隐,依山而居,依心而行,如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作者带着自己的本心皈依山水之间,宁愿隐居田园,也不逐利红尘,求名官场,采薇之志,借山水而依托。

如《黄鹤楼》中的愁,人去楼空,千载悠悠,好景空设,乡关不见,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使至塞上》中的直,因直道而行带咎出京,怀揣使命直奔前程,尽管身世如蓬草飘摇不定,离开了京都复杂的人事环境,心里却一片安宁,一如归雁入胡天的欣喜。不见江湖风雨,且相看白烟笔直,悠悠升入云际,夕日浑圆,落入长河深波。候骑巧遇,方得知都护还在燕然前线严阵以御敌,自己跟艰苦守边的将士们比起来,已经好多了。还有什么解不开的心结呢,一切萦绕不休的情绪都捋直了。心底无私天地宽,孤烟落日也壮观啊。

如《渡荆门送别》中的怜,渡水来到遥远的荆楚一带,发现随着山脉渐尽,眼前出现了辽阔的平原,江水漫流在无边无际的荒野里,毫无阻碍,夜晚,头顶的月亮倒影在江水里,好像一面从天上飞下来的玉镜,白天,江上云霞旖旎,宛若传说中的海市蜃楼一般迷人,这美好的景象让我更加热爱从家乡蜀地不远万里为我送行的江水,在我身边追逐回旋,仿佛是我依依不舍的亲人。

如《钱塘湖春行》中的爱,那幽静的孤山寺,那美丽的贾公亭,那平整如镜的水面,那低低盘旋的云脚,那争抢向阳暖树的黄莺,那口衔春泥筑巢的燕儿,那如繁星闪烁的渐次开放的花朵,那刚刚没过马蹄的绿草,那翠绿的杨柳树荫下绵延的白沙堤,这一切合在一起,就是我最爱的西湖春天景色啊。

如《庭中有奇树》中的感,感叹奇树发花繁,感念所思在远道,感慨馨香莫所赠,感伤分别久经时。

如《龟虽寿》中的志,神龟有竟,腾蛇化灰,我如老骥,壮心怀志,养怡可宽盈缩之期,烈士定申暮年之志。

如《赠从弟》中的正,山风强盛,松枝刚劲,冰霜严酷,松柏坚贞,终岁亭亭,葆有正直本性。

如《梁甫行》中的剧,艰难,乱世人民,草野栖身,禽兽为伍,林阻藏身,柴门萧条,狐兔成群。哀叹兵戈,火热水深。人间惨剧莫过于此!

由此看出,诗文中的山水不仅是自然山水,更是人内心的情怀,人的志趣,人的观点,是人的忧思,人的爱恋,人的梦想。

我们还可以用聚焦解读比较点睛句的方法来把握诗文的内涵:

《三峡》良多趣味。(喜欢热爱)

《答谢中书书》实是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醉,得意)

《记承天寺夜游》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豁达自适)

《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淡泊名利)

《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隐逸之志)

《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边塞之苦)

《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家乡之恋)

《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自然之爱)

《庭中有奇树》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思亲之情)

《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建功之志)

《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坚贞之节)

《梁甫行》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怜民之思)

我们可以依据情感特质给这些点睛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出世之情,一种是入世之志。其中入世之志又可以细分为:热爱思念、建功立业、守节不屈、讽时怜民等。前者表现了对纯粹的自然山水的热爱和欣赏,对人世的逃避态度,后者则更多表达的是自己内心的深情、志向、期冀、忧思。

由此,我们可以窥探出山水诗文中所体现的中国人文化特质:

中国人含蓄,借山水来传意。如《庭中有奇树》

中国人诗意,借山水来抒情。如《野望》

中国人宽宏,借山水来象征。如《龟虽寿》

中国人睿智,借山水来隐喻。如《赠从弟》

中国人浪漫,借山水来怡情。如《与朱元思书》

中国人高洁,借山水来陶性。如《记承天寺夜游》

中国人尚美,借山水来赏玩。如《答谢中书书》

中国人飘逸,借山水来自遣。如《渡荆门送别》

中国人进取,借山水来寓志。如《龟虽寿》

如此,我们看到,山水是中国文人眼中的山水。而不仅是自然界中的山水。山水中有中国人的融于自然,热爱自然的自然情结,山水中有中国人热爱生命,浪漫飘逸的生命气质。山水中有中国人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哲学境界。

我们还可以根据诗人们对山水的爱的不同,给本单元诗文分成两大类。

比如,郦道元、陶弘景、苏轼、吴均、李白、白居易、王绩和曹操、崔颢、王维、古诗十九首、刘桢、曹植

前者是表现了对纯粹的自然山水的热爱和欣赏,后者则更多表达的是自己内心的志向、情怀、期冀、忧思。

这就理解了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从表面走向内在,从透视走向理解。在文学作品里,某种意义上,你看穿了山水,就看清了人生。你看清了人生,你就能看懂山水。你看懂了山水,你才能更懂人生。

我们可以看看古往今来中国人得之于山水的智慧名句,就更能明白中国人在精神层面依恋山水而又利用山水取之于山水的生命态度: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谏逐客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

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而不至于山。——《扬子法言》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红楼梦》

我们可以通过整合聚焦研究山水诗文的表现手法而感受山水诗文的第三重境界。

比如研究比喻: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将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突出了春雨既细且密、闪闪发亮的特点。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比喻,将倒映在江水中的月亮比作从天上飞下来的一面明镜,突出了江水平缓明月皎洁互相辉映的清幽美丽的特点。将飘浮的云彩比喻海市蜃楼,突出了云彩变幻多姿生动神奇的特点。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运用比喻,将满院月光比作积蓄的水,将竹子和柏树的在月光下的影子比作水草,突出了月光的皎洁,给人空灵明澈之感。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比喻,将湍急的江水比作离弦之箭,将涌起的波浪比作奔腾的骏马,突出了江水流速之快,水势澎湃浩荡的特点。

请比较这两组词语:

第一组:雨、月、云、光、湍流、猛浪

第二组:牛毛,花针,细丝,镜、楼;利箭、奔马

第一组属于自然事物,第二组属于人类社会中常见的事物。

由此得出山水诗文比喻的规律——

人眼里的山水,其实都是人自身生活的反射。

再来看这样的诗句:

1、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李白)

2、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

苍苍两崖间,阔狭容一苇。瞿唐呀直泻,滟滪屹中峙。未夜黑岩昏,无风白浪起。大石如刀剑,小石如牙齿。一步不可行,况千三百里。白居易《初入峡有感》

3、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鲍浩然《卜算子》)

4、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你看,拿榻、杯、刀剑、牙齿、眼波、眉峰甚至美女西子来比喻云天石块水山湖水,也就是山水上印满了人的影子不是?这就相当于,在山水上卡上“人”的印章,安放上人的心灵情感。山水被动地成了人的审美对象和情感寄托。

再来看李白这两首诗句: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解:见云而想人的衣裳,见花而想人的面容,也可以说见人的衣裳而想起天空的云彩,见人的面容而想起绽放的鲜花。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解:人仿佛花,美丽芳香,花仿佛人,春色宜人,人是花,花是人,人花不可分。融为了一体。

这两首诗以花来喻人。这人是历史上著名的美女杨贵妃。因美貌聪慧而被唐玄宗所宠爱。

再来看两首现代诗:

(一)父亲,犹如一座山,巍峨而庄严,令我尊敬;

父亲,犹如一片海,宽阔而澎湃,让我崇拜。

(二)母爱像大海,博大宽广;

母爱像阳光,亮丽明朗;

母爱像春风,温暖和煦;

母爱像清泉,滋润清凉。

因此,我们发现,诗人不仅把山水比作人们常见常用之物,诗人们也会反过来把人比喻成山水风物,人于是成了行走的山水。

总而言之,用人世的物事或者其他生命种类来比拟山水,用自然界山水来写人喻人,是诗人们惯用的文学手法,山水和生命世界互为映衬。相比中益彰,参照中深悟。

05

山水诗文的最高境界是山水与人融为一体。关于这一点我们主要聚焦李白的山水诗来研究。

先来看一组比较: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VS李白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前者人立烟波,愁归日暮,写暮色苍茫中的浩荡江水其实为了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愁。这愁如烟,弥塞天际,这愁如江,川流不息,后者身来万里遥,遥怜家乡水,水送行舟远,远思在眼前。如果说前者所描述的依然是自然界中的水,它在夜幕降临的时候,苍茫迷蒙,澹澹而流,人在对江思乡,山水成了这愁绪的衬托、补充、隐喻,那么后者所刻画的已经不纯粹是自然的山水了,这个山水被赋予了和人一样的灵性和爱心,有了和人一样的脚足和跋涉,甚至毅力,甚至智慧,不止是人见水思乡,而且水随人远送,依依不舍。水和人成了一对密不可分的亲人,无论天涯海角,始终紧紧相随,不愿分离,人和水完全混淆了客观的物性距离,而模糊了类别,清晰了情义,这样的山水诗不能不说已入化境,人和山水彼此一般无二,融为一个思念的整体。像这样的山水诗,李白还有很多——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登太白峰》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李白的诗,几乎让你分不清山水和人了。山水成了和人一样的生命,互动有情,殷勤有意,可以守光阴,通款曲,伸援手,成了人的灵魂伴侣。这是精神上的融。

如前面所提到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首诗是奉唐玄宗之命为其同贵妃赏牡丹而写,诗中贵妃是艳压群芳的牡丹,牡丹也是香夺天下的贵妃,二者成了一个艺术审美整体,简直妙绝。这是艺术上的融。

这一类达到了“融”的艺术境界的山水诗,从修辞的角度来说,使用了拟人和拟物;从构思的角度来说,使用了融情于物,情景交融。

参考百度资料:

“中国山水诗有一个萌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在《诗经》和《楚辞》中,自然风物已渐渐成为一种抒情手段了,但还没有成为直接的审美观照对象。晋宋之际,诗人们将山水作为独立审美对象,山水诗可谓正式诞生了,谢灵运是山水诗的开山鼻祖。谢眺接踵而起,他们在山水诗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李白的出现,开拓了中国山水诗前所未有的雄奇壮阔的大格局,崛起了一座出神入化的高峰。山水自然在李白的眼里,已不仅仅是客观的审美对象。我们读他的诗,感觉到他在山水中已完全获得身心的舒展,在山水中无拘无束,山水理解他,他也理解山水。在李白的意识里,有一种泯然物我的思想趋向,他在自然中看到了自我,看到自我的舒展、逍遥的无限空间,看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自然山水中他追求并获得一种不受任何拘束的大自在大逍遥。即使是他对于功业的强烈追求,他的世俗志愿、欲望的不加任何掩饰的表达,也是与他的自然的人格范型分不开的。当他的志愿无法实现,备受压抑地呼喊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时,便只有在雄山秀水巨江大海中获取精神的解放了。

李白写蜀道,写天姥,那种我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与九州山川的分量相侔的广度、高度和力度,早已广为人知。即使是即景抒情的短章,人未直接出面,就已成为山水的灵魂了。”

至此我们理解,李白作为一个成就杰出的诗人,他本人和作品也是一方美丽神奇的山水。

供我们世世代代游览驻足,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疗愈。

于是,世间一切无不都是高高低低曲折绵延气象万千的山水。

至此,到达阅读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综上所述,对于写山水的诗文,我把它分为三类:

A、第一类,欣赏山水的模样。“我见青山多妩媚”,概括为赏。如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等,

再如课后练习中提到的: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落花红欲燃。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B.第二类,寄托自己的情思。“万水千山总是情”,概括为寄。如本课野望、记承天寺夜游、黄鹤楼、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等。

C.第三类,融为一体的境界。“相看两不厌”,概括为融。如本课具有代表性的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06

赏、寄、融,阅读山水诗文三境界,也可以视作做人三境界。人在山水面前的多情,其实是对人生的多情。说到底,你在与不在,来与不来,山水都在那里,不悲不喜,无欲无求,度着它自己的光阴。因此,自然的山水容易融,人间的山水却不容易融。如李白、王绩、陶渊明、孟浩然等终生难仕。

你进入社会,你就在承受来自所有人的压力和刺激。你要想有所作为,你就必须顶得住压力,吃得下苦,受得了委屈。更重要的,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人带来影响,这影响都会反弹到自己的身上,使自己或欣喜癫狂或落寞悲伤。这些都是生命的负重。进入人世是要负重的。进入山水则不需要。山就静静地呆在那里,水就静静地流在那里,它不需要你的付出,也不会干扰你的存在,它不会讨你的欢心,也不会歧视你的言行,它不会逼你做题目,也不会讽刺你考不上大学,它是它,你是你,你想怎么样都行,你看它不看它它都存在,你喜欢不喜欢它都有自己的节奏。人也一样,想拥有自己的节奏,而不被打扰,不被挟持,可是多么难呀。人生在世,永远在被打扰,被挟持,被强迫,被刺激,被无视,人是多么想像山水样自在,又是多么渴望所遇都是美丽无欺的山水!然而这是不现实的。所以,有些人只好带着凡躯活在红尘中,而将心灵栖息在山水里。山水因此成了很多人的精神家园。

把个体的生命融进整体的生命,需要艰苦的修炼,需要更加宽广的胸怀,更加智慧的抉择,更加崇高的境界。生命是平等的,在某种意义上,生命就是不同的山水,高高低低五颜六色变幻莫测气象万千。把他人看成山水,把高低起伏还给他,把明暗动静还给他,把变化多端还给他,把宽狭远近还给他,你就拥有了做人的最高境界,最大气度,最美胸怀。把自己看成山水,可以不高大,但要美丽,可以不浩荡,但要清澈,可以不著名,但要丰富,接纳自己的高低起伏明暗变幻,理解自己同时又修炼自己,让自己成为更自然、更和谐、更饱满、更美好的生命。

因为,山水是是外在的世界,人还有一个内在世界,或者说我们内心那些更难看清更难驾驭的山水。我们的总要把内心建设得开阔丰富美丽高洁才对得起自己的一生。不要只看到吃喝拉撒睡,还要看到诗和远方,看到人生与功利无关的境界,不要只看到物质的一切,还要看到精神,看到梦想,不要只看到世界的昏暗,还要看到生机,不要只看到人生坎坷,还要看到美好的人性和强大的力量,才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观。

只有建设好内心的山水,我们才能够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

山水倒映着人生,人是行走的山水。

那些自然的山水,那些人世的山水,那些内心的山水,都要靠我们修炼出一颗热爱勇敢智慧的心才能融于其中啊。

此生唯愿,与君相逢在美丽的山水间。(李亚平.4.11于菏泽牡丹园定稿)

END

制作:沈俊

作者简介:

李亚平,山东济宁高新区杨村煤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