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讲教学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
教学目标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通过展示古代中国*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
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难点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儒家思想的形成,对比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及展示图片,请同学们描述自己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及图片后可知,视频中讲述的是三千孔子弟子着峨冠,穿汉服,手捧韦编竹简,歌颂孔子语录。
大家都知道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实在孔子生活的时代,还有很多像孔子一样伟大的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的大变革时期,无数学者提出自己的观点主张,这是一个各种思想文化“百家争鸣”的时代。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整体感知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的含义
展示相关材料,并询问学生何谓“百家争鸣”?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所谓“争鸣”是指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
教师展示有关百家争鸣的史料,结合课本,请学生先思考,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结合史料,学生可从*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环境四个方面进行回答。
第一,*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治愿望。
第二,经济上,铁犁牛耕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三,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第四,学术自由的氛围。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此外,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学习和借鉴。这也是促成百家争鸣的另一重要因素。
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影响
结合课本进行思考,然后请同学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说一说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影响。
学生通过讨论后进行回答,并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总结:
(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3)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4)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春秋时期的儒家学派
展示主要派别的史料请学生归纳总结
学生归纳总结: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韩非等。
虽然百家争鸣时期有这么多的学说流派,但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看一看大家最熟悉的儒家学派。大家还记得在上课前老师为大家展示的图片吗?结合导入部分的“三孔”引出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展示史料,请学生根据史料和课本分析孔子的观点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要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如何实行“仁”,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治上,孔子主张“为*以德”;在教育上,孔子首创私学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在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思想主张呢?教师展示相关史料。
通过史料可知孟子的主要思想有,在*治上讲求“仁*”(核心)、宣扬“民贵君轻”;在人性方面提出“性善说”;在道德观念上提倡“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引导学生结合史料阅读课本,尝试着评价孟子的思想。
通过分析史料并结合课本可知,孟子建立一套系统的*治学说“仁*”,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除了孟子之外,荀子对于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也功不可没。
展示与荀子的思想主张相关的史料。
根据史料可知,荀子主要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对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也兼容并包,故能集大成。在*治上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在君民关系上,荀子提出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在人性论方面,荀子主张“性恶论”。
环节三:巩固提升
展示表格,引导学生结合所学,比较孔孟荀思想上的异同:
环节四:拓展延伸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知识。
2.作业:请同学们课下搜集相关资料,找一找儒家学派还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又有何思想观点,其他流派学说又有怎样的发展,我们下节课在一起来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
含义
背景
影响
二、儒家思想:春秋时期—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