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的思想5 [复制链接]

1#
庞光华教授《论荀子对老庄的批评》

五邑大学文学院庞光华教授年生于重庆,男,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主要研究汉语史、训诂学、音韵学、文化史、古文献学。本文参考文献随文出注。详文参见《论荀子对老庄的批评》,见《五邑大学学报》年第1期。

提要:《荀子》对《老子》的有诎无伸的思想,对《庄子》的乐天安命的顺应自然的思想都有尖锐而中肯的批判,《荀子》对“至人”的论述与《庄子》不同,更有人文主义的色彩。《荀子》的学术批评往往只注意对方的缺点,不提对方的优点,与《庄子·天下》篇以来的学术批评强调美恶并举的传统不同。

关键词:荀子诎伸刚柔天道至人

庞光华教授《论荀子对老庄的批评》

考《左传·昭公十八年》:“子产曰: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岂不或信?”子产认为“天道”与“人道”不相关联,且“天道”难以理解。

子产关于“天道、人道”的观点是《荀子》的先驱。更早的《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明确指出“下民之孽”是人祸,不是天灾。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闵子马见之,曰:‘子无然!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为人子者,患不孝,不患无所。

敬共父命,何常之有?若能孝敬,富倍季氏可也。奸回不轨,祸倍下民可也’。”

鲁国的闵子马所称“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奸回不轨,祸倍下民”都是说祸福都是人为,非关天道。

西汉前期的《淮南子·人间》:“夫祸之来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

这也是反对天道祸福的迷信。实则,庄子学派十分崇拜的《老子》已经说过天道与人道不同。

考《老子》第77章:“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这种思想已经看到了天道与人道的区别,但是《老子》认为“天道”高于“人道”,只有圣人才能达到“天道”,《老子》同章称:“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这分明是说只有圣人才能遵循天道,而不会顺从一般的人道。因此《老子》的“天道人道”观与《荀子》不同,《荀子》认为天道、地道、人道是平等的,只有性质的不同,没有高低的不同。

《淮南子·氾论》称:“故苌弘知天道而不知人事。”《淮南子·主术》:“偏知万物而不知人道,不可谓智。”

《淮南子·人间》:“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行,则有以任于世矣;知天而不知人,则无以与俗交;知人而不知天,则无以与道游。”

这些思想都是强调天道与人道有别,同于《荀子》而异于《庄子》。

待续

庞光华教授《论荀子对老庄的批评》

参考文献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见《嘉定钱大昕全集》七,江苏古籍出版社,年)卷三《天道》条称:“古书言天道者,皆主吉凶祸福而言。”举《古文尚书》、《易传》、《春秋传》、《国语》、《老子》、《孟子》为例。

见张双棣师《淮南子校释》(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年)页。

《淮南子》的某些思想明显与《荀子》相通。且举二例:1、《荀子·不苟》称:君子“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刚强猛毅,靡所不信,非骄暴也;以义变应,知当曲直故也。”而《淮南子·氾论》称:“故圣人论事之局曲直,与之屈伸偃仰,无常仪表,时屈时伸。卑弱柔如蒲苇,非摄夺也;刚强猛毅,志厉青云,非本矜也,以乘时应变也。”(王念孙《读书杂志》称“本”当为“夸”之误,可从。参看张双棣师《淮南子校释》增订本页,北京大学出版社,年)。两相比照,《淮南子》明显参考过《荀子》。2、《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而《淮南子·说山》:“蚓无筋骨之强,爪牙之利,上食晞堁,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淮南子》显然依据了《荀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