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他主张性恶论,韩非子李斯都曾是他的 [复制链接]

1#

荀子名况,赵人,又称苟卿(汉人避宣刘询讳,称孙卿)。曾游学于齐,三为稷下学宫祭酒。秦昭王在位、范睢任秦相时,曾西游秦国,与昭王论儒者的道德、功用;与范雎论秦国地形、民风、公法所长及国之所短。公元前年(楚考烈三八年)至楚国。荀况春申君任荀子为楚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兰陵镇)令。后有人以商汤、周武王都以百里之地得天下为例,提醒春申君,以为藉荀子百里之地,不便于君。春申君听信谗言,便使人辞荀子,苟子由楚国赴赵,与赵临武君(一说即赵将庞湲)议兵于孝成王前。议兵开始,临武君就向赵孝成成王答以军事上的战略和战术问题,苟子则认为战略、战术问题固然重要,但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军事路线,因此他把“本统”置于首位。他所谓的“本统”指“隆礼”、“贵义”、“附民”、“士服民安”等等,以为有“本统”的军队才能无敌于天下。在这个基本思想之下,荀子也从战略、战术的掌握和运用方面对将帅提出了许多“为将之道”,如智勇兼备、掌握“六术”、“五权”、“三至”、。五无旷”等等,这些军事原则有其合理的内容。

据说楚考烈王姬妾众多,但始终无子,春申君为之忧虑。李园想将其妹进献于楚王,又恐因楚王“不宜子”,将来失宠,便求为春申君舍人,先将其妹献于春申君。知有孕后,李园让其妹劝春申君献她于楚王:“妾颜天有子男,则是君之子为王也,楚国尽可得。”春申君于是献于楚王,生子悍(一作悼),立为太子。李园妹被立为王后,李园也因此贵信用事。李园怕春申君泄露内情,便阴养死士,准备杀春申君灭口。楚考烈王二十五年(前),考烈王病重,朱英与春申君谈论“无妄之福”,“无妄之祸”,“无妄之人”,提醒春申君注意李园“不为兵而养死士”的图谋,断言一旦楚王死,李园必先杀君以灭口。春申君则以为李园生性软弱,自己又有恩于他,不至于如此,置之不理。后考烈王死,李园果然先入宫,埋伏死士于棘门(楚都寿春城门)内。待春申君入棘门,杀而斩其头,投于门外,又尽灭春申君家。楚幽王即位,任李园为相。大约前年,荀子离楚赴赵,遣书春君书,刺讥楚国*治。最后苟子又回到楚国,重任兰陵令。春申君被李园所杀后,荀子也被冤职,于是居家着书,终老兰陵。苟子着书三十二篇,今传。荀子是战国时期继孟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他善于汲取诸子学派所长,发展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不仅集儒学之大成,也集先秦诸子之大成。在自然观方面,荀子汲取了道家“天道自然”的合理内核,反对天命和鬼神迷信,以为“天行有常(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因而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义命题。在人性论方面,针对孟子的“性善”论,苟子主张“性恶”论,认为圣贤并非天生,因此注重后天的学习,特别强调环境的影响;在社会*治观点方面,苟子从性恶论出发,发展了孔子“礼”的学说,视礼义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核心,并主张礼法互用,王道与霸道互补;在立国之本的问题上,荀子继承了儒家一贯提倡的“民本”思想,深知“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道理,因而强调“富国裕民”,并提出强本节用、开源节流的经济*策。此外,苟子还认识到全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主张把诸侯间的兼并战争引向统一全国的正义战争,并在《议兵》篇中具体阐述了军事理论。在名辩理论、文学和音乐理论、教育理论方面,荀子也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总之,苟子的思想内容丰富多彩,对秦汉*治、学术等具有多方面的影响,李斯、韩非都曾是他的学生,后帮助秦王*统一了全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