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升初文言文实词虚词字词积累一词多义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有遗传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0924/4262246.html

小升初文言文字词积累(一)

①(动词)认为,以为

示例: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②(介词)表示所用的工具、方法,凭借的条件等

可译为“用”“拿”

示例: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可译为“靠”“凭”“凭借”

示例: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曹刿论战》

可译为“按照”

示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 (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示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童趣》

④(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因为”

示例: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⑤(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而”,也可不译

示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观沧海》

⑥(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而”“来”?也可以不译

示例: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⑦(连词)表目的的关系,可译为“来”“用来”

示例: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

2.当读作wéi时,

①(动词)做;干

示例: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鱼我所欲也》

②(动词)发明;制造;制作

示例: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买椟还珠》

③(动词)作为;当作

示例: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论语》

④(动词)成为;变成

示例: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逐日》

⑤(动词)是

示例: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出师表》

⑥(动词)写;题

示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⑦(动词)以为;认为

示例: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翻译: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

⑧(动词)担任

示例:张乖崖为崇阳令。——《水滴石穿》

当读作wèi时,

3.wèi

①(介词)给;替

示例: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②(介词)向;对

示例: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③(介词)因为

示例: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答司马谏议书》

翻译: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

④(介词)为了

示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史记》

⑤(介词)被

示例: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⑥(介词)在……的时候

示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翻译:在他来的时候,大王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3.

①(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所向,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或结果。译为:向、给、到、从、自。

示例:而耻学于师。——《师说》

示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②(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为:在。

示例: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龙点睛》

③(介词)与其后的名词或名词短语构成介宾短语,表示补充说明。常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后,在句中作补语。译为:向,对,对于,由于,或不译。

示例: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翻译: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

④(介词)表示被动。放在动词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译为:被。

示例: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您被赵王所宠信。

⑤固定结构——于是,作连词,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的“于是”相同。

示例:于是天龙闻而下之。——《叶公好龙》

翻译:于是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这样喜欢它,就降到了叶公的家里。

⑥作介宾短语,放在句中或句末,相当于“于+此。视语境可译为: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在这……“、”从这……“、“在……上”、“在……方面”等。

示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口技》

翻译:在这个时候,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了座位。

4.当读作y时,

①(动词)给,给予

示例: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②(连词)和,及(注:连词前后的几个事物为并列关系,顺序可以颠倒)

示例: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③(介词)跟,通(注:介词前后的几个事物不构成并列关系,顺序也常常不可颠倒)

示例: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

④(副词)相伴,一起

示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

当读作yú时,

①通“欤”,表疑问

示例: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不辱使命》

翻译: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

5.

①(代词)自己

示例: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秋水》

②(副词)亲自

示例: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四面楚歌》

③(代词)他(她)的

示例: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④(副词)原来;本来

示例:使君自有妇,罗敷。有夫。——《陌上桑》

译:太守你已经有妻子了,罗敷我也已经有丈夫了!

⑤(副词)自然;当然

示例: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活板》

译:用手擦试它,那些字模就自行脱落,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⑥(介词)从;由

示例: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

⑦(介词)在;自从

示例: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译: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⑧连常“自非”连用,相当于“除非”、“假如不是”。

示例: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翻译: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6.

①女子出嫁。

示例: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翻译: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

②返回;回去。

示例:直匍匐而归耳。——《邯郸学步》

翻译:她竟然爬行着回家了。

③送回;归还。

示例: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城邑不能归赵国,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带回赵国。

④归依;归附。

示例: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荆轲刺秦王》

翻译:樊将军因为无路可走投奔我。

⑤通“馈”,赠送。

示例: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论语·阳货篇》

翻译: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赠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想要孔子去拜见他。

7.

①(动词)返回;回还

示例: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与陈伯之书》

翻译:误入迷途而知道复返,这是古代贤明之人所赞许的(做法),在过错还不十分厉害的时候而能改正,这是古代经典中所推崇的(行为)。

②(动词)回复;回答

示例: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③(动词)恢复;还原

示例: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

翻译: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好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

④(动词)通“覆”,覆盖,盖住

示例:天不兼复,地不周载。——《女娲补天》

翻译:天不能把大地全都覆盖,地不能把万物完全承载。

⑤(副词)再;又

示例: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竭泽而渔》

翻译:用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现在有用,以后也不会再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之计。

⑥(名词)夹衣

示例:时冬天,昼日不著复衣。——《世说新语》

⑦(形容词)繁复;重复

示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游山西村》

8.

①(名词)事故;变故。

示例: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报刘一丈书》

②(名词)缘故;原因。

示例: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

③(形容词)旧;旧的;原来的

示例:飞徐者,故疮痛也。——《惊弓之鸟》

翻译:飞的慢,是因为旧伤疼痛。

④(名词)老朋友;旧交情

示例: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⑤(动词)死亡;去世

示例:目今其祖早故,只有个儿子。——《红楼梦》

⑥(连词)所以;因此

示例: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自知之明》

译:所以君子遵循那正常的途径,而小人遵循那怪癖的途径。

9.

①(形容词)容貌美

示例: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翻译:秦家有位美丽的女儿,自家起名叫做罗敷。

②(形容词)好;善、佳。与“坏”、“恶”相对。

示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③(形容词)友好;和睦

示例: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形容词)合适;合宜

示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⑤(副词)很。

示例: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水浒传》

⑥(动词)完毕;完成

示例:妆好方长叹,欢余却浅颦。——《无题》

⑦(动词)喜好,爱好。hào

示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滥竽充数》

10.

①(动词)谈说,讲说

示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翻译: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说,讲说了这番经历。

②(动词)告知;告诉

示例:夫差将死,使人说于子胥。——《史记》

③(动词)评议;谈论

示例: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④(名词)学说;观点;言论

示例:然是说,余尤疑之。——《石钟山记》

翻译:虽然是这样的观点,但是心里还是有点怀疑。

⑤(形容词)通假字,通“悦”,高兴,愉悦

示例: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滥竽充数》

翻译:南郭先生自荐去吹竽,宣王很高兴。

11.

①(动词)求;请求

示例: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滥竽充数》

②(动词)表示请求对方允许说话人(即“我”)做某事

示例: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

翻译:大王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

③(动词)召;邀请

示例:乃请宾客,……欲以客往赴秦军。——《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动词)谒见;拜访

示例: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

翻译:公子前往朱亥家,多次拜访,朱亥故意不答谢。

12.

①(动词)命令;派遣

示例: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翻译: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②(动词)让;叫

示例: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滥竽充数》

③(动词)使唤;驱使;使用

示例: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翻译:人人都能够像奴仆一样使唤他们。

④(动词)出使

示例:晏子使楚

⑤(名词)出使的人;使者

示例: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卖炭翁》

⑥(连词)假使;如果

示例:使六国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

翻译: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

13.

①耳朵。

示例: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翻译: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

②形状像耳朵的东西。

示例:木耳、银耳

③听说;耳闻。

④兼词,相当于“而已”,译作“罢了”。

示例:然野心不过遁逸耳。——《狼子野心》

翻译:但是凶恶的本性只不过隐藏起来罢了。

⑤表示肯定。

示例: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南辕北辙》

翻译:这几个条件越是好,就离楚国越远了。

14.

①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示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②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示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③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示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翻译: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④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

示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

翻译:人如果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

⑤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示例:朝而往,暮而归。

翻译:早晨进山,傍晚回城。——《醉翁亭记》

⑥通“尔”,你,你的。

示例: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15.

①到……去示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

示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衡量一下两种对策,宁可答应,而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③代词,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

示例: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具备者二十人与之俱。——《毛遂自荐》

④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示例: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东施效颦》

⑤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

示例: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⑥定语后置的标志

示例: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翻译: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定语)

⑦用宾语前置的标志

示例:句读之不知。——《师说》

翻译:不知句子(如何)停顿。(宾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