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训慎始而敬终,善始善终,终以不困闪电 [复制链接]

1#
视频网站免费vip账号 https://news.iresearch.cn/content/2021/08/392959.shtml

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

我们常常将某一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或首创某一事业的人称作开山始祖。这个词,最初指的是在某个名山建立庙的人:开山,是指在名山创立寺院,故引申为开创学派;始祖,是指有世系可考的最初的祖先,因为祖先是开创人、莫基人,故用始祖来比喻宗教或者学派的创始者。

在古人看来,裁衣之始为初,草木之始为才,人身之始为首为元,筑墙之始为基,开户之始为戽,子孙之始为祖,形生之始为胎,万事万物都有其开始。我们认识“始”这个字,就是从“开始”开始的。然而当我们回到金文之中去找寻“开始”,却发现,“始”似乎并没有用到开始的意思。

金文中的始,有多种写法,有的写法从女、以声,也就是褒姒的姒字,有的写法从女、从台。古代以、台同音,从以亦犹从台,因此我们现在分开的姒、始二字在金文中其实是同一个字。在今天可见的西周金文之中,始就常常读为“姒”。比如孟姒鬲:“孟始(姒)乍宝鬲。”卫姒鬲:“卫始(姒)乍(作)鬲,以从永征。”姒是上古八大姓之一,褒姒来自褒国,褒国姓姒,故史称褒姒。就此看来,始的本义,可能是作为姓氏,从女,也是因为中国的姓氏发源于母系氏族社会,不少古姓如姜、短等都从女。

从台的字形为《说文解字》小篆所本,隶变之后写作了“始”,由此,姒和始也就从一个字分化为两个字了。发展至许慎之时,始已经被广泛用作初、开始之义,所以《说文解字》言:“始,女之初也。”也是将开始作为其本义。

始与终、末相对,是开始,也是最初。老子的“无名天地之始”,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上刻下了深刻一笔。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始者,道本也,即道的开始,宇宙一切曾本于“道”,开始于“道”。天地万物,从无到有,凡有皆始于无,有名皆自无名而来,没有形成之时,天地万物尚且无名,此是为万物之始。讨论开始的话题,并不少见,比如《周曷》之中对于乾卦,《象》有这样一段话:“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乾为天,所谓乾元,就是充沛宇宙之间、开创万物的阳气,万物依靠它开始产生,它统领着大自然。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什么事总是得从头做起,逐步进行而成,而这开始,也就显得无比重要。万事万物的开始,都对其发展、走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故君子慎始,对事物、行为的开始都要慎重以待。在汉语词汇之中,无论是善始、慎始还是重始,其实都是一个意思,都内含着慎重开始的意思:何谓善始——开始就要做得很好;何谓慎始、重始—一开始就慎重。

通俗地来说,慎始,就是迈好人生的第一步,就是做好人生的第一次。万事开头难,做好开头更是难上加难,而这开头,又关系着最后的结果,善终于始,慎终于始,如果在结束之时想要得到好的结果,开始的时候就要做好、就要慎重。《左传》里说“慎始而歌终,终以不困。”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修身、养性,都要善始,小心翼翼开始,都要慎始,谨慎行事。开一个好头,形成一个好习惯,把准好方向,走好开头的路,并坚持下去。

清代刘蓉写过一篇小短文,说自己小的时候在屋里读书,思考的时候会绕着屋子走。屋子里有个凹陷的地方,每次走到这里脚就好像被崴了一下,但是时间久了,他也就习惯了。直到有一天,他的父亲进来看到这个情况,说:“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人填平了,等刘蓉再次走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却突然被吓一跳,差点跌例,好像地面的土高起来了,这样好几次之后,方才习惯。这个故事说的是习惯,但也点出了开始的重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习惯的养成,与一开始的行为有关,养成好习惯需要时间,改掉坏习惯也需要时间,与其在日后慢慢改掉这些习惯,倒不如慎重对待开始,时刻警戒自己,一发现不好的习惯或做法,就及时制止。

事实上,对于开始,在理性之外,人们总是满怀希望和热情。种子开始发芽,青草开始生长,花朵开始绽放,鸟儿开始飞翔,故事开始,梦想起航,一切都充满惊奇和希望。面对脚下的路,我们任重而道远。在故事开始的地方,在梦想起航的地方,苟慎始、重始、善始,自强不息,亦何远而不届哉?

有始有终,善始善终

人们常说“终身”,就是一生、终竟此身,中国人习惯将婚烟大事称为终身大事,大抵为婚姻关系一生。《孟子》中曾说过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每次出去,都吃饱喝足才回家,妻子问跟他一起吃饭的都是些什么人,他说都是达官贵人,可后来却发现他每天在坟地里乞讨。故此,他的妻子叹:“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原本是我们指望依靠过一辈子的人,没想到却是这样。

终,本字是“冬”,甲骨文字形好像一段绳子或一捆丝两端打结,表示终结。“冬”被假借为冬天的“冬”,就给本字加上“纟”变成“終”,来表示终结的本义。

终与始相对,是结束,是终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何时开始?何时终了?这几个问题,是人类世世代代探索着的问题。宇宙的无限和人生的有限,带给人类对于宇宙开始与终结这个大命题的探讨,人类渴望不断认识这个宇宙,渴望突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来了解宇宙真谛,也认识在宇宙之下生存的自己。然而宇宙浩大,时间与空间的无限延伸,看不见如何开始,也望不到何日终结。古今中外,谁都难以具体地回答这几个问题。

钱穆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的一段话,很有意思。钱穆先生认为,思想家之所以成为思想家,就是因为能对“一事实一问题,穷年累月,不断注意思索,甚至有毕生殚精竭虑在某一问题上”,当然有一些事情有一些问题,是穷尽一两个人无法解答的,于是后人便沿着他们开创的路继续深入,“如是般想去,便成为思想史”。这里虽然谈的是思想家和思想史的形成,其实也涉及到了始和终的问题:有思考的开始,有思考的结果,这就是有始有终;有思考的开始,一代人没能有思考的结果,下一代人继续思考,这就是终而复始。

有始就有终,有生就有灭,但终而复始,生生不息,这才是人生。荀子说“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程顾言:“夫有始则必有终,既终则必有始。”说的其实正是始与终相接相续、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道理。当我们跳脱出字宙时空这个大命题,回归到人类自身,从人类自身找寻答案,对于始和终的问题,或许就能看得更透彻一点。

我们常说善始善终,孟子曾说孔子是集大成者,并用“金声玉振”来解释:“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以钟发声,有条不紊地开始,以磬收韵,有条不紊地结束。这可以说是有始有终、善始善终了。

但事实上,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诗经》里就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做事无不有个好的开端,但很少有坚持到底的。善始考验的是勇气和果断,善终考验的却是耐力、恒心与智慧。勇气和果断,人人都可以做到,然而持久的耐力、坚定的恒心、一定的智慧,却少有人能做到,更何况是持之以恒地做到。或许有人开始斗志昂扬,却在时间的流逝和光阴的消磨之中渐渐萎靡;或许有人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因为路边的风景迷人而失了神,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有始无终。

也因此,善终较之于善始更加重要。《老子》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说苑·谈丛》说“慎终如始,常以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不断地告诉我们要慎终如始,像开始那时候一样慎重、小心翼翼。

《周易·乾卦》中说“君子终日乾乾”,君子从始至终都自强不息,整天都是健健自强,勉力不有止息,今天,我们不仅要追求好的开始,更要有坚持下去的动力,初心不能忘,追求梦想的脚步不能停,以持久的耐力、极大的毅力、坚定的信念,做到有始有终,善始善终,自强不息,不断前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