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就不用介绍了,可以说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孔子是举世皆认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誉为东方三大圣人之一。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广泛的影响力,据说,现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建有多所孔子学院。
孔子的境界自不必说,他的好多名言警句,一直为世人津津乐道,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知耻近乎勇”。等等等等,太多了,不胜枚举。
孔子主张“知天命”,《中庸》所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也就是说,人应该了解自己与生俱来所具备的天赋特长,清楚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然后矢志不渝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完成自己的使命,这样,才算不枉此生。
孔子境界如此之高,影响力如此之大。但是,有那么一件事儿,成了所有挚爱孔子和热衷儒家文化的人心里面挥之不去的阴影,那就是——据说,孔子曾经为了一己私欲而杀过人。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据说,孔子最初办学的时候,因为没什么知名度,影响力也不够,学生并不多。但是和他同时办学的少正卯就很火,据说因为课讲的太精彩了,以至于孔子这边听课的学生越来越少,除了颜回,其它学生都跑少正卯那儿去了,这让孔子很不爽。
孔子
于是,孔子做了鲁国代宰相之后,公报私仇,诛杀了少正卯,理由如下——“一曰心达而险”(知道的太多而且很不老实),“二曰行僻而坚”(行为怪异而且不知悔改),“三曰言伪而辩”(理论站不住脚但是强词夺理),“四曰记丑而博”(到处宣传负面的东西),“五曰顺非而泽”(对持反对意见的人拉拢施以恩惠)。孔子认为:少正卯身兼五种恶行,有煽动造乱的可能,不得不杀。
现在看来,这五条理由都是哪儿跟哪儿啊,简直可以和秦桧的“莫须有”一决高下——少正卯只不过观点立场,思想主张和你孔子不一样,又没有作奸犯科、十恶不赦,凭什么夺去人家生命?再说,所谓的五种恶行,在当时百家争鸣的大环境下,根本就不是个事儿,居然成了死罪的理由,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说到底,还不上排除异己,铲除竞争对手吗?
如果确有此事,那么,孔子的人品真不好说。
但是,这件事,真的可信吗?我个人认为可信度并不高,因为存在很多明显的疑点。
孔子杀人,可能只是空穴来风而已,理由是——证据不足。
关于孔子诛杀少正卯这件事,自古以来,争论不休,各家观点已经很详尽,我就不多描述了。这里,我仅仅说一下我个人看法,说一下其中的疑点,仅供参考。
一、首先一点,少正卯这个人,是否存在。
如果少正卯真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就该在孔子同时期的其它典籍里面有所记载。但是,实际情况是,孔子同时期的所有权威典籍,包括《左传》、《春秋》、《论语》等等,没有少正卯其人其事其言、其学术思想的任何只言片语的记载。
如果少正卯确有其人,那么按传言所说,少正卯官居士大夫,是鲁国的“闻人”,自然属于名门望族,交友广泛,可是,当时的文献资料,并没有关于少正卯家族,包括其父辈、子侄、门人的任何记载。包括所谓的“少正卯”根本就是个虚名,相当于张三,李四之类,因为少正卯,少正是官职的称呼,卯是名字,至于姓氏名谁,无人知晓。
后世虽陆陆续续有人著书立说讲到少正卯,也都是含糊其辞,而且内容都是从《荀子·宥坐》衍生而来。至于荀子,下面我们会提到。
再者,若少正卯确有其人其事,按传言所描述,当时少正卯门人学生众多,又那么受欢迎,受追捧,老师遭此横祸劫难,学生岂有坐视之理?就算少正卯的子侄家人都人间蒸发,他的学生都是当时思想活跃,积极进取的先进青年,在当时言论宽泛,百家争鸣的大背景下,早就著书立说,伸张正义了,但是,根本没有一个人发出一点点声音,也没有一点点文字记载。这根本悖于常理
二、荀子的记载是否可信
孔子真的为“排斥异己”而杀人?事实真相原来与此人有关——荀子
一直到荀况的出现,少正卯开始为世人所知。孔子与少正卯之间的事儿,最早记载于《荀子·宥坐》,之后《孔子家语》和《史记》沿用了荀子的说法。
也就是说,最早记录此事的是荀子一人,其它孔子同时期的诸子百家并无一人记载哪怕一丁点的少正卯其人其事。
但是,如果能够证明一件事属实发生过,只有亲身经历,亲自见证过的人,才有发言权。再不济,也应该有事发当时确切可考证的书面记载
而荀子生于公元前年,孔子卒于公元前年,也就是说,孔子死后年,荀子才出生,那么说孔子杀了少正卯,近年之前的事儿,又没有典籍记载,荀子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他的话怎么能让人信服呢?
我们今天看新闻,都是有时效性的,也就是说,一旦身边发生重大事件,会很快被人以各种形式公布于世,而且当事人,见证人一应俱全,这样的新闻,毫无疑问是真实可信的,但是,如果有某个人忽然讲了一个年前发生的事,而且,只有他一个人说这件事,也没有讲出他这个信息的来源,除此之外,没有事发当时的任何记录和佐证,那么,他所讲的事,你会相信吗?他的话可信度有多少?显而易见,荀子所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同样,后代典籍沿用荀子的说法,包括之后的《孔子家语》,《史记》,《论衡》,也是一样。
三、如果确有其事,那么,那些对孔子思想主张有异议的人,会一言不发?
比如庄子,就非常反感儒家思想,在自己的书里面多次提到孔子。庄子反对孔子的学说,认为孔子的学说听起来道貌岸然,但是假惺惺,虚伪不实,甚至高呼,圣人不死大盗不止。那么,如果孔子杀人确有其事,庄子会放过此事,绝口不提?绝不可能,他一定会口诛笔伐,把孔子痛斥的淋漓尽致的。然而,翻遍庄子所有著作,没有关于此事一丁点的记录。
那么,如果说荀子记载的孔子杀人一事并无实证。为什么荀子要这么写呢?
别忘了,荀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人性本恶啊!荀子虽然师从于孟子,但是思想主张和孟子截然相反,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而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关于孔子与少正卯,荀子不知道从何得知的这么一件事,写在自己书中,为自己的思想主张提供了佐证。
你想想,连孔子这样的大圣人,都可以为了一己私欲而公报私仇,人性是不是本恶呢?这不正好强有力的为他的主张提供依据嘛!
综上所述,孔子与少正卯一事儿,即无确凿可信的实证,会不会是空穴来风呢?我觉得存在这个可能,毕竟,凡事都要讲真凭实据的。当然,这只是我的看法,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