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盛夏绿荫里,讲述一个网红凉凉的故事 [复制链接]

1#

昨天是夏至,炎炎夏日正式降临。夏天该是样子?是雨水、是酷暑、是萎顿与生机同在,还是暧昧与躁动并存?我想如果要用一个字回答,应该是“绿”吧。

这盛夏之初,最绿的颜色是什么?是俄罗斯的世界杯球场还是中国的股市?一个绿得荡气回肠,一个绿得肝肠寸断……

仔细想一想,你有没有发现,提到绿色总有另外一种颜色跟它联系在一起,便是绿水青山的“青”色。满山绿树的峰峦是青山,绿叶的蔬菜是青菜……“青”与“绿”如同一体双生,很多时候我们都很习惯的将它们视为同一种,或者是可以相互替换的颜色。

▲青菜?绿菜?

然而,有没有某一刻,脑海里会突然闪过一个疑问,“青”到底是一种什么颜色?比如“朝如青丝暮成雪”,比如彩虹“红橙黄绿青蓝紫”……头发明明是黑的,何来“青丝”?彩虹既然已经有绿色,再来青色,岂不多此一举?好吧,就借着这夏至前后的满眼绿色,我们来聊聊这朦朦胧胧的“青”吧。

现代意义上的“青”是什么颜色?

前面我们说彩虹的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实际上是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通俗说法。所以,有一种说法“青”指的就是靛青(靛蓝),用RGB颜色标准表示的话大致是:R5,G82,B。

▲青:靛青

另一种说法就比较简单通俗了,“青”就是绿色和蓝色的混合,介于绿色和蓝色中间,用RGB颜色标准表示就是:R0,G,B。

▲青:蓝绿混合

无论是靛青说还是蓝绿混合说,现代意义上的“青”都是完全独立于绿色的一种颜色,那为什么我们总是会有“青”和“绿”的同一种颜色的错觉呢?那就要从青色的定义演变说起了。

一个网红变透明的故事

中国古代认为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是纯正的颜色,因而把它们称之为“正色”,而由正色混合而成的颜色被称为“间色”,正色为贵,间色轻之,这种颜色哲学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这么说,青色该是一位超级大网红,绝对吸粉无数,又怎么会沦落至此呢?

《荀子·劝学》中的名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解释了印染青色的原理,既青色是蓝草染出的颜色。这里的“蓝”用的是它的本义,即蓝草,一种蓼科植物。所以,至少在春秋时期,青色的定义是包含我们现在所谓的蓝色的,只是在后来的历史演化中,基于蓝草染成的颜色这一层青色的颜色定义被剥离出去,成为了一种独立的颜色——蓝色。

▲蓝草

以上是青色定义的第一次收缩,大网红“青”的助理一言不合独自闯荡,化名“蓝”,分走了一大波流量。

成书在东汉的《说文解字》中对绿色的释义是这样的:“绿,帛青黄色也”,就是说青跟黄混合就成了绿色。这说明,起码在东汉,绿色和青色是很明确的完全不同的两种颜色。那后世青绿不分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史料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细细分析也不难明了。还是从“正色”理论出发,因为绿色是青黄两种正色混合而成的一种“间色”,是被轻贱的,绿色只被下层百姓所使用,为贵族所不屑。然而这也无形中成为了绿色流行的强大群众基础。简单说就是,自汉以后,绿色的颜色定义不断扩大,以至于青山、青草等词语被认为是对绿色的形容,从而事实上缩小了青色的颜色定义,造成了青绿暧昧不清的状态。

至此,网红“青”又被原本默默无闻的低端小网红“绿”卡位成功,所剩不多的流量几乎被完全吸走,一朝变成“小透明”,崛起无望,想来也是心酸。

“青”也可以指黑色

作为五“正色”之一的青色,原本还真是涵义丰厚,包括前文提到的李白《将进酒》诗句“朝如青丝暮成雪”,以及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句子“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并不指蓝,也非指绿,而都指黑色,黑色的头发以及黑色的官服。而在更早的《尚书·禹贡》中有言:“厥土青黎”,这里的“青”,刘熙《释名》也认为:“土青曰黎,似黎草色也。”实际上也更接近黑色。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五色”中有黑色啊?那不是又乱了吗?不要急,这便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部分史料、图片据网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