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即周公旦、叔旦,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时期杰出的*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周公对儒学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代*七年期间的成就之一“制礼作乐”上,也就是他所制定的礼乐制度。所谓礼乐制度,其实就是西周的文化制度,其本质是为了维护君臣及上下等级的关系。
儒学思想启蒙老师周公旦洛阳周公庙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至战国时期,社会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最初的核心是指是司仪,他提出“仁”,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儒学创始人孔子
其中几个重要节点人物及事件:
1、孟子(兼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孟子.梁惠王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的《尽心章句上》(第九)
2、荀子(养性情)冰源于水寒于水,青出于蓝胜于蓝。——荀况《荀子·劝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荀子·劝学》
3、秦始皇及秦相李斯(暴力破坏)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年),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谈论秦始皇的为人、执*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之后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故而迁怒于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人并全部活埋。在公元前年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有敢谈论其他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这是对儒家的严重打击。
焚书坑儒
4、汉武帝及董仲舒(强力推行)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彻底解决王国问题,需要一个符合实际的统治思想。公元前年,汉武帝刘彻采取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以后凡是做官必需要学习儒学。这种思想几乎影响了以后的封建帝王制度年。
5、南宋朱熹(集大成者)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儒学推向顶峰。
儒学的现实意义:儒学的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容思想,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担当思想,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