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荀子的社会政治思想礼之视域下的内圣外 [复制链接]

1#

通过主动学习和被动教育的过程,就是人通过外力成就善性的过程,人性中的“恶”,需要靠师长的教育来训化,在师长的教导下学习礼义,通过礼义的作用来端正自身的德性。

人的本质属性因社会的存在而存在,在荀子思想中礼在*治上具有很大的价值和功用。《王霸》篇中用绳墨、规矩对曲直、方圆的功用,形容礼制在国家社会中的规范作用。由此看出,荀子是十分推崇礼义治国的。

荀子礼治思想的重要原则,社会的治理要以教化为起点,教、化分别是两个方面。教是利用各种特定的教育形式,规范有序地对人们进行实施教育和训练;化是通过利用和创造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对人们进行熏陶感染。

《荀子修身》中说:“以善先人者谓之教”,指的就是用善的行为引导他人的过程,被称之为教。荀子所强调的教是礼义道德之下的教化,而不是法律条约下规章

荀子在礼、法、刑三类行为规则之下,坚持儒家传统的道德教育。作为社会伦理道德载体之一的礼,其最初存在是宗族制度下的宗法伦理关系,家国同构的宗族国家形态是礼得以发展、留存的根基。

君臣、父子的人际关系是传统儒家的伦理纲常。荀子在其伦理思想中将礼、法视为端正性情、由恶向善的工具手段,赋予礼及礼义规范个人德性的功能。

荀子将礼作为最高准则,从人到事到国家治理,都离不开礼。圣王通过礼在驯服教化人们的性情,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社会面临的最棘手矛盾。

《荀子》文本的出现,使先秦礼学从描述性讨论,正式进入理论化阶段,将传统礼学的讨论中心由天转向为人。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是对传统礼学研究的一个强有力的突破点。

有学者认为到了荀子那里,人们对天第一次达到了真正科学意义上的认识。特定的时代,形成特定的文化思想,荀子的道德修养思想,就是那个战争不断、民不聊生的特殊时期的产物。

随着科技的发展,铁器开始在战国时期的人们日常生活中,大规模的使用。社会经济、人文理论和自然科学得到的发展,为荀子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和理论基础,荀子道德修养体系,离不开荀子所处时代的天文、历法、医学提供的思想素材。

在社会制度转型,社会关系发生新的变化的社会背景下,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较为先进的道德修养体系,对后世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