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7288900.html历史语言学研究一室(原古代汉语研究室)是语言研究所最早成立的几个研究室之一,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随着研究室名称历经迭变,也凸显了本学科治学方向和治学特点的时代演进。按照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新中国建立后的学术积淀(—)
年,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成立,是中国科学院最早建立的研究所之一,隶属于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年,语言研究所成立词汇研究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陆志韦为负责人。年,成立宋元词汇组,吴晓铃为负责人。年,语言研究所对原有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由陆志韦、郑奠分任第一研究组正副组长,主要进行现代汉语和汉语史研究。年,在原词汇研究组的基础上组建了汉语史研究组(年起改为第四组),仍由陆志韦、郑奠分任正副组长,重点是对古代汉语语法进行专题研究。这是古代汉语研究室和近代汉语研究室的前身。
年11月语言所部分工作人员在中关村办公楼前合影,前排左起:周浩然、陆志韦、郑奠、罗常培、石明远、吕叔湘、丁声树
陆志韦、郑奠制定了古代汉语语音史、语法史以及词汇史的研究计划,形成了陆志韦、周定一、邵荣芬、王显、杨耐思、廖珣英、陈竹梅、钟兆华等研究古代汉语音韵,郑奠、周定一、麦梅翘、谭全基、傅儒林、王克仲、蓝立蓂等研究古代汉语词汇、修辞,陆志韦、管燮初、麦梅翘、何乐士、王克仲、刘长桂、敖镜浩等研究古代汉语语法的学科划分。
王显先生、管燮初先生、邵荣芬先生与学生
陆志韦先生作为古代汉语研究室的创始人,为古代汉语研究的发展呕心沥血,功绩卓著。《陆志韦语言学著作集》(一)(中华书局,)、《陆志韦语言学著作集》(二)(中华书局,)、《陆志韦近代汉语音韵论集》(商务印书馆,)体现了建国前后陆志韦先生在汉语音韵学史上的贡献。《北京话单音词词汇》(人民出版社,)、《汉语的构词法》(与管燮初合著,科学出版社,)等对于汉语词汇学、语法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深远。
陆志韦先生部分著作
郑奠先生长期致力于古代汉语语法、修辞研究的资料整理工作,成绩卓著。《古汉语语法学资料汇编》(与麦梅翘合著,中华书局,)、《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与谭全基合著,商务印书馆,)成为本学科的案头必备参考书。
郑奠、麦梅翘部分著作
此外,管燮初《殷虚甲骨刻辞的语法研究》(中国科学院,)也是我国研究甲骨文语法的第一部专著。
二.改革开放时期的学术勃兴(—)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语言研究所对原有学科进行了新的调整,汉语史研究组细分为古代汉语研究室和近代汉语研究室。王显(—)、何乐士(—)、王克仲(—)先后担任古代汉语研究室主任或副主任。研究室成员有管燮初、邵荣芬、麦梅翘、王海棻、敖镜浩、郝淑贤、冯蒸、阎征、黄珊、李玉、赵长才、张洁、吴可颖、周信炎、王克锂等。
左起为邵荣芬、管燮初、王克仲
这一时期的古代汉语研究室以古代汉语语法研究见长,是古代汉语语法研究的重镇,取得了众多丰硕成果。如管燮初《西周金文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左传句法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
管燮初先生部分著作
何乐士《左传虚词研究》(商务印书馆,)、《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与杨伯峻合著,语文出版社,)、《左传范围副词》(岳麓书社,)、《史记语法特点研究》(商务印书馆,)、《汉语语法史断代专书比较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
何乐士先生部分著作
王克仲《文言浅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助语辞集注》(中华书局,)、《古汉语词类活用》(湖南人民出版社,);
王克仲研究员部分著作
王海棻《马氏文通读本》(与吕叔湘先生合著,上海教育出版社,)、《马氏文通与中国语法学》(安徽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疑问词语用法词典》(浙江教育出版社,)、《记时词典》(安徽教育出版社,)等等。这些著作,对于古代汉语语法的深入研究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
王海棻研究员部分著作
何乐士等编写的《古代汉语虚词通释》(北京出版社,),备受学术界好评,曾获北京出版社年优秀图书奖。古代汉语研究室集体编撰的《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被学术界誉为“古代汉语虚词专著规模、成就最大的一部书”。王海棻、赵长才、吴可颖、黄珊编写的《古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荣获年国家辞书二等奖。
汉语音韵学研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古代汉语研究室的另一大特点,邵荣芬、王显等对此作出了积极贡献。如邵荣芬《汉语语音史讲话》(天津人民出版社,)、《中原雅音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切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经典释文音系》(台北学海出版社,)、《集韵音系简论》(商务印书馆,);
邵荣芬、王显部分著作
王显《诗经韵谱》(商务印书馆,)、《〈切韵〉的命名和〈切韵〉的性质》(《中国语文》年4期)、《再谈〈切韵〉音系的性质》(《中国语文》年12期)等等,在汉语音韵学及音韵学史研究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影响重大。年,邵荣芬、王显当选为中国音韵学会副会长,年,邵荣芬当选为中国音韵学会会长。年,邵荣芬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另外,李玉《秦汉简牍帛书音韵研究》(当代中国出版社,),也是简帛音韵研究方面的开山之作。
左起为王海棻、周定一、麦梅翘、何乐士
此外,古代汉语研究室先后编纂了三部《古汉语研究论文集》(北京出版社,,,),汇集了本室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也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前排左起:王克仲、邵荣芬、王海棻;后排左起:黄珊、阎征、吴可颖、赵长才
三.跨世纪前后的学术转型(—)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至新世纪初期,董琨(—)、姚振武(—)、孟蓬生(—现在)先后担任古代汉语研究室主任或副主任,研究人员有王克仲、王海棻、阎征、黄珊、李玉、孟蓬生、张洁、王志平、肖晓晖、连佳鹏等。
左起:孟蓬生、董琨、何乐士、姚振武、李玉、黄珊
随着研究人员的新老交替,古代汉语研究室的学科配置、知识结构也逐渐多元化,古代汉语研究室也实现了新的学术转型,形成了姚振武、黄珊侧重语法,李玉、张洁侧重音韵;董琨、王志平、连佳鹏侧重文字、文献;孟蓬生、肖晓晖侧重词汇、训诂的研究格局。
年,古代汉语研究室改称历史语言学研究一室,由原来以古代汉语语法、音韵研究为主过渡到文字、音韵、训诂、语法研究并重,由以传世文献语言研究为主过渡到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并重,以崭新的学术姿态跨入新世纪。随着出土简帛资料的不断丰富,简帛语言文字研究逐渐成为本研究室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
董琨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古代汉语语法专书研究”项目,成果后来陆续刊布。姚振武《晏子春秋词类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黄珊《荀子虚词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等,都在专书语法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绩。董琨、姚振武先后主持的院重大项目“简帛文献语言研究”,成果入选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简帛文献语言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在古代汉语语法研究方面,姚振武《关于自指和转指》(《古汉语研究》年3期)、《汉语谓词性成分名词化的原因及规律》(《中国语文》年1期)、《个别性指称与“所”字结构》(《古汉语研究》年3期)、《指称与陈述的兼容性及相关问题》(《中国语文》年6期)等文对于汉语指称化问题颇有贡献。此外,他的《现代汉语的“N的V”与上古汉语的“N之V”(上、下)》(《语文研究》年2、3期)和《先秦汉语受事主语句系统》(《中国语文》年第1期)两文获得了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二等奖。
其他各项研究也有不少优秀成果。文字研究方面如董琨《商周古文字读本》(与刘翔等合著,语文出版社,)、《汉字发展史话》(商务印书馆,)、《中国汉字源流》(商务印书馆,)等,成果丰硕。词汇、训诂方面如孟蓬生《上古汉语同源词语音关系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也颇受好评,荣获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五届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音韵研究方面如张洁的《〈文选〉李善注的直音和反切》(《语言研究》(增刊))对《文选》李善音系做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
本室科研人员部分著作
在此期间,还涌现出不少重要研究成果。如综合性集体研究论著《简帛文献语言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王志平《简帛拾零——简帛文献语言研究丛稿》(台湾古籍出版有限公司,)等,都对简帛文献语言的深入研究作出了贡献。
本室部分集体合作著作
孟蓬生担任历史语言学研究一室主任以来,一直注重学科和阵地建设,着力弥补学科短板,积极筹划人才引进。在他主持下,建立了院登峰计划的“简帛语言研究”特殊学科,创办了《上古汉语研究》集刊,开设了“上古汉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