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郭氏家族留存的祭祀文集《德音录》中,保留了大量的郭氏家训。这些家训强调家庭的团结和和谐,提倡文化习得,要求家庭人员勤俭为本、清廉淡泊。郭沫若的家庭成员信守并践行这些家训和家教,形成了崇善、崇孝、清廉、和谐之家风,为郭沫若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家教环境。
积金不如积德,善虽小,不可不为。
——郭沫若父亲郭朝沛遗训
郭沫若的祖父郭明德为人豪爽、仗义疏财,郭沫若的父亲辛苦经商,所得资金全数上交父亲明德公。对于乡里人的请求周济,郭父毫不推辞,有求必应。郭沫若的祖母多病,郭父为治母亲的病,逐步精通中医诊治,常常为乡人处方看病而不收费用。而且,郭沫若的母亲杜氏夫人同样乐善好施。尚廉洁,甘淡泊,毋苟得,毋冒进,致失本来面目,以贻先人羞。
——郭沫若母亲杜氏夫人遗训
郭家非常重视其子孙的修身养性。郭家成员在外做官或经商,每次回家看望父母,郭母杜夫人都以“尚廉洁,甘淡泊,毋苟得,毋冒进,致失本来面目,以贻先人羞。”告诫他。郭母还以“日中则昃,月盈为亏”为喻,说明中国文化辩证平衡的中庸之道。不管是居家过日子,还是人生、事业的发展,“有”和“无”都是相对的,且随时可以转化。因此,廉洁清正、甘于淡泊、不走极端、低调行事,是每个人都应遵守的准则。
郭沫若大哥郭开文一生谨记母亲教诲,在位期间为官清正、两袖清风。大哥郭开文率先垂范,郭沫若也严格遵守家训。他在给侄女婿张可源的一副对联中写道:“意志修则骄富贵,道义重而轻王公”,原句出自《荀子·修身》,意思是告诫侄女婿要加强道德自律,不要贪恋富贵权力。在重庆生活的侄媳妇魏蓉芳(郭沫若三侄郭宗益的夫人),有一次穿了一件细料子花上衣,郭沫若语重心长地告诫说:“蓉芳,生活要朴实。”说完,他拿起笔来,顺手写下一副嵌字格对联:“莫学芙蓉空有面,应效芬芳发自心”,可见郭沫若对后辈的良苦用心所在。
郭沫若一生忠于信仰,遵从内心,将名和利抛之脑后,经常用个人的经费慷慨资助在危难之中的团体和个人,他的稿费和版税也经常用来帮助朋友。即使生活处在最困难的时期,仍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20世纪60年代,郭沫若又将余下的稿费十五万元,全部交给了科学院*组。后来经批准,这笔钱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设立了“郭沫若奖学金”。
内容来源于“家风家训”
编辑:胡秋实
责编:刘婷
审读:赵春鸣
审核:于艳艳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