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上集最后报幕报错了,标题报错了,
我们现在应该已经讲过兵家,儒家,法家和墨家。他们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是不同的。针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他们开出的药方也不一样。兵家认为天下大乱的根源是战争太频繁。持续的时间太久,破坏力极大。因此兵家开出的药方是用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损失。最小的伤亡,迅速结束战争。
儒家认为当时天下大乱的根源是人性中善的流失。他开出的药方是仁义礼。主要就是孔孟那一派。荀子其实是一个过渡性人物。他究竟属于儒家还是法家?这个还有争议。
法家认为根源是人性中的恶没有得到约束。所以法家开出的药方就是法治。
墨家认为天下的病根在于有等级的爱。或者说爱的有等级。因此他就主张兼爱非攻
接下来我们要介绍的两派,他主要靠一张嘴,名家和纵横家。我们先来说名家
名是这个姓名的名。之所以叫名家,是因为这个学派他非常注重名实之辩。他非常注重事物的名义和实质的辩证关系。名家认为天下大乱的根源是什么呢?
有三个。第一就是我们大家对于事物的定义不同。两个人吵架,吵的很凶。其实他们两个说的不是一回事,好像在说一个事物。但是其实这两个人对于这个事物的定义根本就不一样。或者对这个事物赋予的内涵根本就不一样。但是身在事中的两个人没有意识到?都认为这是对方在故意挑衅或者故意破坏。
比如说有一个朋友丢了块钱。那是他这半个月吃饭的钱。他当然会非常的着急,你可能认为不就是块钱吗?至于吗?然后你们就针对这块钱吵起来,因为这个事对你们的意义是不同的。你那个朋友对这块钱的定义是可以用于支付下半个月生活费的一般等价物。你对这块钱的定义是与我银行存款数目相比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货币数量。所以你们围绕这块钱的争吵一定是没完没了,因为你们说的其实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第二个根源就是没有认识到事物的实质,所以就不能了解事物的发展趋势。不明白他会向何处去。那你的行为就是盲动的。一群盲动的人,组成一群盲动的国家,导致天下大乱
第三个根源就是名和实的辩证关系没有搞明白。定义和实质或者叫名义和本质要统一起来。这样才能真实的认识事物。才能了解这个界中的事物它将往什么方向去发展,再顺应这个发展趋势去行*,治理国家治理百姓
因此名家给当时的国家,社会开出的药方是什么呢?就是用逻辑和辩论来搞清楚名与实的辩证关系。
这个药方,跟之前我们学过的流派相比来说可以说是别具一格。
我们来讲一个名家的人物叫邓析。他提出了一个理论,叫两可。意思就是事情都是有两方面的,比如对和错。好和坏。善和恶,可以没有障碍的相互辩证。你说这是一个好事,我一定能找到他坏的一面。我或者扩大一下范围,或者缩小一点范围,或者由表及里或者由里及表。我一定能找到他坏的一面。其实邓析的两可论是一种诡辩术。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逻辑上的思辨。
《吕氏春秋》就批判他说: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是非无度。说他总是利用事情的两面并存这样一个规律。再加上他能言善辩的口才来颠倒是非。搞得是非不明,
我们回忆一下之前内容,兵家的孙子说?说正和奇,虽然只有两种战术。但是变换交织可以衍生出无穷无尽的战术。其实对于邓析来说事物也一样啊。事物的两面,正和反啊,阴和阳。变换交织,就可以无限辩论下去。
结局如何呢,就是这个辩手,只要你的知识含量足够。只要你的逻辑能力强大,只要你的表达能力高超,就可以按照你自己的意愿随意的来操控人心了。用知识逻辑和表达能力来碾压别人。这就是邓析对于名的一种态度。总结起来就是说事物无名,为有才者名之。
我个人认为邓析的这种思路也对也不对。他对在哪里?对在辩证,这个其实非常难得。我们现在年轻人接受过的教育,让我们看待事物能够有一个辩证的角度,但是当时啊,年前的中国,很多人都没办法跳出自己给自己画定的一个思维框架。孔子,他一生都没有跳出仁这个圈子。庄子他一生都没有跳出自然这个圈子。当然,他们都很伟大。但是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学说里其实是缺乏辩证。
但是邓析的问题出在哪里?你不能无条件无底线的辩证。比如我们可以说,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重灾难。但是我们也会承认啊,客观的来讲,他们在给中国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更先进的制度。更发达的科技。但是你不能说西方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幸福。那这就不对了。
下面我们讲一个邓析的故事,
说有一场大水把一个富家子弟给淹死了。尸体被一个穷人打捞了上来。富人就说我出钱赎回我家人的尸体。可是穷人就开价很高。两边就没谈拢。我们知道当时的观念,人死后是要入土的,尸体得要回来。
邓析给他们出主意,邓析对富人说,你不用急,对方肯定会把加强压下来,因为这是你的家人的尸体,他不卖给你他也没法卖给别人,所以最后他卖给你一分钱他也是卖。等着就行,邓析对穷人说,你不用急,这个富人肯定会来买的,因为这是他的家人,他肯定要收回尸体,现在只有你有尸体,他不去找你买。还能找谁买?
从这个故事里面邓析就看到了这个事情的实质所在。或者说叫这个事情的发展趋势,就是这个交易必然达成,所以邓析他不需要出什么主意,你们双方就等着这个事儿。自动解决就行了。这个角度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同样是这样的事情。如果让孔子来出主意,孔子他可能就对富人说,穷人捞到了你家人的尸体,这是一种恩情,你还是多出一点钱吧。或者对穷人说,你捞到尸体。不给人家的家人,你这是不仁啊,我们要有君子之风啊,我们不能趁人之危,把这个尸体还给人家吧。
如果是墨子呢,墨子他可能说:如果你自己家人的尸体啊落到了别人的手里。你能不着急吗?你就当这个尸体,是你自己的家人,如果天下爱别人家的尸体,就像爱自己家的尸体一样。那谁还会去拿尸体来拍卖呢。还给人家吧,
如果换成韩非子的话,他可能会建议这个富人你就直接报官就行了,活着的时候这个人是我的家人。死了之后这是我的财产,他拿着我的财产不还,这是违法,我们可以用法律来制裁他。
不同的人他有不同的思路。但是我个人看来邓析的做法就要高明一筹。他看破了这个情的实质所在,而后顺其自然。
可能会有人评价说这个邓析的这种做法,他没有节操,太滑头,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弄明白邓析真正的想法。比如如果我们用刚才我们举的那些例子啊,用那些做法去处理这个事情。很有可能是火上浇油,最后激化矛盾。人的情绪一上来会发生什么事就不一定了。比如我就是不卖了。那也有可能。
名家的创始人就是这样一个人。下次我们讲一个人,他把名家的诡辩又上升了一个高度,就是战国末期的公孙龙。这个人不光发扬了名家,他还对当时的*治产生了影响,公孙龙他有哪些想法和做法呢?这回真的是请看下集,白马非马。
谭代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