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荀子读后 [复制链接]

1#

《荀子》读后

手头有本《荀子》(选读本),于是认真拜读一下,有不少体会教益。说一说与大家共议。

荀子约生活在战国末期,出生在赵国。青年时代游学过秦,拜见过秦王。又到齐国讲学,当了稷下祭酒。晚年在楚国兰陵终老。纵观其一生,和孔子孟子一样,都是儒家风格,一边治学求知,一边参与*治入仕,一边教育学生后代,培养自己的继承人。

荀子在哲学史上的重要贡献可能是第一次正式界定“儒家”这个概念,并且奠定了儒家经典分析的轮廓。他不像孟子那样大量吹捧孔子作为唯一圣人,而转向*学兼有的华夏古代君子如尧舜禹,奉为儒家圣人。这可能和其出生历史背景、现实背景有关。荀子主张博学多才,这和孔子不谋而合。从其著作来看,内容精深博大,逻辑很强,语言清晰完美,很有鼓动性。孟子的实辩方式,被他的纯粹思辨方式冲击了,写法上也多有改进。孟子已经多次引用《诗》,荀子更多,而且把孟子等近代名家也作批判,所以是不可或缺的大家,儒家的“后圣”。我们读了《荀子》,也就见到了有汉的文化初范,对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也就不陌生了。

荀子对礼作了集中的阐释,尤其是丧殡礼仪。从本质上,他认为礼是养,教养的意思。这是正确的。但是他一贯把人定级分类,把社会关系等级化,所以礼到底有没有实在性,也就难说了。又比如人性,他认定恶是主流,善是后天之学,但是因为他认为人人平等,尧舜毕竟也不是先天的智人,所以这种性善恶的对立,也同样依赖于实际活动。荀子重视对死者的默哀,把三年二十五月的期限也作哲学考虑,不能不使人联想到那时征战屠戮的残酷,哲学家对生死观倍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