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周琼杨一男吴汝纶诗经学思想发 [复制链接]

1#

桐城派研究

吴汝纶《诗经》学思想发微

——基于评《诗》文的探析

周琼杨一男

作者:周琼(-),女,土家族,湖北宣恩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法传媒分社副社长,副编审;杨一男(-),男,北京市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传学院讲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少数民族文学。y

1.本文原刊《中国诗歌研究》,第22辑。

2.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摘要:作为晚清桐城派的代表文人,吴汝纶的《诗经》评论类文章是洞见其《诗》学思想精髓的门径。吴汝纶的评《诗》文围绕“‘诗’‘乐’关系”和“《诗序》评议”两个核心问题展开讨论。在“诗”“乐”关系方面,吴汝纶尊崇朱熹的观点,认同“诗乐互为表里”说,并反对荀子、司马迁提出的“中声一律”。对于《诗序》问题,吴汝纶认为《诗序》的“古序”部分当是毛公对前代师说的记载,而其“续序”部分则是东汉卫宏注解之词的窜入。吴汝纶的评《诗》文标志着其《诗》学基本立场及《诗》学研究方法的确立,一定程度上为日后《诗》学造诣的不断深入奠定基础。其评《诗》文影响到了《诗经点勘》对《诗序》问题的审视和洞见,评《诗》文中的部分论断也为其子吴闿生援引与借鉴,成为《诗义会通》一书的组成部分。

《诗经》研究是清代学人群体所注重的治学焦点之一。自清初期兼采汉宋诸家解《诗》,至乾嘉时期学者多推崇汉学,钻研训诂、笺释、校勘、辨伪等治《诗》方式,再到清晚期今文经学振兴,转宗齐、鲁、韩三家《诗》,力求通过阐明微言大义实现经世济民理想,足见其清晰而系统的学术史发展脉络。清代《诗经》学发展跨度较大,内容主张甚丰,仅专门著述就多达余种,其中又不乏桐城派学者的贡献。有当代学者统计,桐城派作家及其《诗经》学著作约有六十五人,八十六部[1],达到清代《诗》学专著总数的一成。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大师不仅在其《诗》学专著里集中阐发了《诗》学见解,其《诗》学思想还不时散见于日常古文写作,收录在个人作品集,将《诗经》内涵延伸至艺术、历史、思想等各个方面。桐城学人群体丰富着《诗》学的阐释意义,自义理、考据、辞章为角度的研析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表现形式。

作为晚期桐城派代表文人,吴汝纶也对研读《诗经》倾注了较大精力,《桐城吴先生文集》中收录的《诗经》评论类文章代表着吴汝纶的《诗》学思想精髓。因《诗经》本只称《诗》,至汉代儒家尊称为经典,才命名为《诗经》。笔者将此类以评论《诗经》为主题,集中反映论者《诗经》学见解的文章,统称为“评《诗》文”。吴氏《诗》学思想已然触及“诗”“乐”关系,《诗序》作者及编排,以“辞章解经”之方式等深刻问题,然而学界尚未对其《诗》学观予以足够重视。在吴汝纶、吴闿生父子的经学探究上,人们对吴闿生《诗义会通》评诗特点更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