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儒释道的区别好理解又好记 [复制链接]

1#
京东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ommoo.com/news/20211008/115941.html

儒释道即可是三“家”,也可是三“教”,“家”是哲学思想,“教”是宗教。

哲学和宗教的根本区别就一个:哲学是科学,科学谈对错。而宗教是信仰,信仰不谈对错,只谈目的和结果。

儒释道三家创立在距今多年前,几乎是同时起步。

儒家是孔子创立、孟子发展、荀子集其大成。从“创”到“立”经三代,前后多年。孔子后,儒学继续得到0多年的蓬勃发展要感谢三个人:荀子、董仲舒和汉武帝(董提出废除百家,独遵儒学,汉武帝采纳)。

我们没有将孟子放进去,并不是说孟子在儒学中的地位不重要,相反,孟子在儒学中的地位仅次于大当家孔子。南宋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孟子》与孔子及孔子嫡系的著作平起平坐。但是孟子对儒学的理论贡献却远不如荀子。

孔子的核心主张其实就两个字:仁和礼。孟子的主张四个字:仁、义、礼、智,其核心还是两个字:仁、义。其与孔子主张的区别就一个字,孔子讲礼,孟子讲义。而孟子的义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其本质内容还是孝和悌(等级制度),我们知道等级并不能代替法,如果都按照孔子、孟子的主张,则儒学对现实的意义将大打折扣。

而荀子将儒学推到了一个更积极的高度,他主张施礼必先起法,人性本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提出了礼法并用的雏形。这一点是本质上的进步,没有法的礼毫无意义,没有荀子的主张,孔孟的儒学将过于理想化。

接下来说释家。释:佛教,释家:佛教徒。

关于佛教的起源,比较公认的说法是起源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现尼泊尔境内)。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出生于蓝毗尼,是释迦族的一个王子。

到了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公元前—前在位)将佛教奉为国教。

佛教从创立到起步大约年,佛教的培育期比儒教稍长一些,培育期的推广方式和儒教一样,也是从上开始发动。

那么,道家呢?

我们常说老庄,老是指老子,庄是指庄子(公元前年)。老庄代表的是一个哲学流派,我们称之为道家。老子讲无为,庄子讲摒弃人为,老子的无为是无为而治,而庄子讲顺天道,靠德。很明显,庄子比老子不是差了一个等级。

儒、道两家起源的时候,儒家的老师弱,学生强,而道家的老师强,学生弱。

道教的历史不到两千年,它的前身是汉朝时期的张道陵(公元34-年)在四川创立的五斗米教,其被后人称为张天师。

道教是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尊奉道家创始人老子为道教祖师,奉《道德经》和《庄子》为道教典籍。

从老子到庄子差不多年,再从庄子到张天师,时钟又走了年。所以,道教的培育期最长,前后年,原因也很简单,没有上面的支持,道教是从下到上,表现最为接地气,最食人间烟火。

转入正题,这三家的本质区别在哪?

我们先说三家的相同点。(1)都是从有为法开始;(2)都是老师带徒弟;

一切宗教都是从有为法开始,无论儒教、佛教还是道教都不例外。

有的人不清楚,说我修的是无为法,这是极大的误解,学禅学佛的讲放下,放下就已经是有为法了,无为法是自然法,从有到无是个过程,好比佛教讲的戒、定、慧,是个渐进。至于能不能空,能不能做到无为,那要看你能到哪一步。

(2)都是老师带徒弟

“释家之法,以弟子嗣师”,在教学方法上。这三家都一样,都是老师带徒弟。

三家的不同:(1)教理不同;(2)服务对象不同;(3)传播方式不同;

(1)教理不同

儒教修“为”,讲“人与社会”:仁、义、礼、智、信。核心是一个“治”,治身治家治国治天下;

佛教修“性”,讲“唯心唯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道教“性命双修”,讲“唯物和辩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儒教是讲做人做事。佛教讲消除苦厄、往生极乐。道教讲平息妄念、长命百岁,身体是不灭的载体。

(2)服务对象不同

儒教讲趋利避害,主要服务对象是上层阶级,是入世的学问。

佛教讲解脱,主要服务对象是人生的终场,是出世的学问。

道教讲栽接:主要服务对象是人生的后半场,既入世也出世。

(3)传播方式不同

儒教:广开学门加上层阶级强推;背景强大,资源雄厚;

佛教:广开善门,度一切苦厄;上层引导,劳苦大众众多,民间基础深厚;

道教:口口相传,将身体的小环境交给自然的大环境,进出有度,生生不息。

图文来自网络,旨在文化传播,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往期热点

《沁园春·雪》背后的故事

70年前,万苏北人民挖出一条人工“天河”——苏北灌溉总渠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你好,苏东坡

绍兴不是一座城,而是一个人,一个姓周也姓鲁的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