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里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劝学》的思想观点
荀子,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他虽属于儒家学派,但却善于批判地吸收各家学说,是先秦诸子中,一位集大成者。
荀子以前,儒家学派已有《论语》《孟子》等著,但都是“语录体",到了荀子时,儒家学派才开始有个人“著述体”著作。荀子的《劝学》应算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处女作和最早的教育专著。
《劝学》主要阐述了这几方面的思想观点:
其一,论证了学习、教育和客观环境,对人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学不可以已。无论何人,只要坚持学习,就可以使知识增进、行为无过;只要坚持学习,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他认为,学习和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人和人的差别,不仅是教育的作用,环境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即“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所以,荀子主张“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其目的,就是强调要防止邪恶行为对自己的影响。
荀子认为:君子要广泛地学习,并要把所学的东西经常放到自己的实践中去,加以检验,只有如此,个人的才智才会增长,行为也才不至于有过失。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受到真理的潜移默化;人生的最大幸福,是没有招致祸害。
其二,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日积月累的深刻道理。因为“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坚持日积月累,对于学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坚持日积月累,就能“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一个人只要能做到长期日积月累,就总会做出成绩来。
荀子还充分肯定了学习上的积累和专心致志、坚持到底的精神之间的联系。“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认为,专心致志的反面是思想分散、三心二意,这种态度是绝对搞不好学习的。“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不饮黄泉,用心一也”。只有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其三,论述了教育的目的、内容、步骤和方法。荀子认为,办教育就是培养士、君子、圣人。他反对培养不守礼法的“散儒”和咬文嚼字的“陋儒”。他主张学习《诗》《书》《礼》《乐》《春秋》。学习的步骤,则是“始乎读经",“终乎读礼”。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荀子认为,学习是为着提高自己,不是为了取悦于人。对学习应做到“人乎耳,出乎口”,反对把学习当作装扮自己的手段。他还特别强调,要向良师益友学习,并认为这是最方便的学习途径。
其四,学问修养要“全”,要“粹”。所谓“全”“粹”,就是要全面彻底掌握,全之尽之,坚定不移;不全不粹,不足为美。只有做到思虑周密,意志坚定,才能应付各种复杂情况。他说,天的特点,在于能够显示它的光明,地的特点,在于能够显示它的广阔,君子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学问修养全面而又深人呵!
荀子的这种“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的看法,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