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名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www.zhutihunli.com/zjtd“立德、立功、立言”无外乎人生在世达到的三重最高境界和实现的三种重要意义。王阳明
做到了,曾国藩做到了,冯友兰
老师同样通过这本书为万世“立言”。中国古代哲学并没有像西方的那样成体系,中国古代哲学是在激烈的思想观念碰撞中产生的,渐渐的,持有不同思想的学者被分成不同的派系,因而古时有百家争鸣这样的现象,在这本书中,冯友兰先生基于前人得出的理论及研究成果,将古代“百家”划分为六个主要的学派,他们分别是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冯先生对这主要的六大派系进行了诞生背景的介绍,各家主要的人物的介绍,谈论了各家的主要思想成果以及对各家思想上的冲突进行对比和辩证,除此之外,对各家思想的功能性也做了评论和比较,其功能性包括该思想在它所处的时代中的作用和对人的影响,以及在当下该思想能够起到的作用。唐宋之前,以道家与儒家的发展、互动为主线;唐宋之后,以儒家为主线,道、佛为辅线;宋明至清,是儒家内部的“理学”与“心学”之争。孔子是中国第一位教师,他讲授六经。孔子在个人与社会、人与天(自然)、人与他人的关系上的见解,奠定了儒家的基本观念。孟子被称为理想主义学派,荀子被称为现实主义学派。二者的区别,首先是对人性的认识。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从汉代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
”,儒家从哲学思想变为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和意识形态。冯友兰把唐宋以降的儒家称为“更新的儒家”,其标志是“道学”的产生。由于佛教在唐代兴盛,禅宗强调自己的师承、祖源,儒家也必须正本清源,树立传统,证明自己传道的渊源与源流。之后,宋明“程朱理学
”和“陆王心学”走向鼎盛。《中国哲学简史
》不失为一部必读经典。
这两种人所见的都是同一个东西,但是觉悟的人所见的,与无明的人所见的,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这就是中国佛学常说的:“迷则为凡,悟则为圣。”
一次看宜家IKEA的週年目錄,教如何配置燈光,光與暗,一點光才顯示出暗處。無絕對光、無絕對暗,两者依存,互相輝影。相信意思一樣,因缘關係,没有獨自存在,因、緣之下,萬物互相依靠存在。靈光一閃,悟心中暗。
佛教传入以前,中国哲学中只有“心”,没有“宇宙的心”。道家的“道”,虽如老子所说,是“玄之又玄”,可是还不是“宇宙的心”。在本章所讲的时期以后,在中国哲学中,不仅有“心”,而且有“宇宙的心”。
中觀的有、時、空、動,早期的物理學時空論說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刚刚从Crossfit的大运动量回来,带着身体的极度疲倦和精神的极度兴奋来完成这本《中国哲学史
》的书评,真乃人生一大乐事。大师在全书最后回顾了他各种机缘巧合下对哲学产生兴趣,与哲学结下不解之缘,如何在当年的战争离乱中研究学问,比较中西哲学之异同等,令人颇多感慨。乱世出英雄,乱世也出大师,正是在颠沛流离精神苦闷的大变局中,各种深刻的思想也容易脱颖而出,破茧成蝶,相互碰撞,交相辉映。
冯大师追求的是成为哲学家,而不是哲学史家。他认为哲学史家只是转述中国历史上的古代哲学家本来的意思和思想是什么,而哲学家则可以在哲学史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分析等方法形成创造自己的思想,从而成一家之言。读完这本书,目前个人的感觉是冯友兰主要是个哲学史的大师。冯大师学贯中西,又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角度,对于在最后章节对于中西方哲学的历史的总结和比较,令人拍案叫绝。
之前的阅读过程中,对史上的这些哲学家,乃至大师的观点不无调侃之处,但最后看着冯大师结合自己的经历对中西方哲学的“正,负”“境界”等问题的深刻分析和新颖观点,竟手不释卷,忘记了调侃,不知不觉就到了最后一页,只觉得不过瘾,真希望冯大师再多写几章。
大师说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从某个观念出发,建立了一系列“清晰思想”的理论,主要告诉你“是什么”,所以谓之“正”;而中国古代哲学是从直觉出发,形成了一系列的“神秘思想”的理论体系,主要告诉你“不是什么”,所以谓之“负”。听起来好像“阳”和“阴”的概念。哲学从“正”出发,经过一系列明晰的逻辑,观念的思想的训练和理解,逐步会进入不可知的,超越理性的境界,也就是以“负”为特点的神秘主义
结束。而神秘主义就是哲学的最高境界。
我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哲学,由于追求类似“道”“理”的最高境界,一步到位,过于超前,就一直就没有发展出以清晰思想为特点的,很实用的“正”的哲学。而正是这种研究清晰思想的,告诉你“是什么”的哲学,逐步衍生出逻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础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西方科学于近代飞速发展,从各方面超越中国。
而且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追求物我两忘,其最高目标是内圣外王,超凡入圣,觉悟了的圣人就是要跟别人不一样,这一点似乎也让中国与西方重视个人价值和平等,和每个人的个人体验的自由主义价值观无缘。
冯大师说哲学是关于思想的思想,基本上是无用的,只是用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一点大概是对于个人和实践而言的,中国哲学似乎尤其如此。但对于*治而言,中国的哲学尤其是儒家,又似乎取代宗教,对于中国历史的*治思想和统治影响深远。
哲学的目的是让人成为人,而不是某个人。生而为人,凡有思想,即秉持着某种哲学观点。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在哲学建树上可占一极,作为中国人,也应当了解自己民族的哲学历史,也是了解自身和现代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侧面。
中国哲学一直以来追求“内圣外王”,人最高境界是成圣,与宇宙同一。围绕这个大主题,衍生出不同哲学思想,有入世和出世之分。但二者在内圣外王
上得到矛盾统一,“出世”对应“外王”,“入世”对应“内圣”。
中国哲学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