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专业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编者按: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这个问题,容易产生争议,也容易造成误解。
其实,孔子、孟子说性善之“性”,是先天本质之性;
荀子说性恶之“性”,是自然本能之性;
它们是不同层次的概念,如太极之必有阴阳。
儒家思想强调性善,但从来没有忽略人生命中黑暗的一面,
如何转化和驱除黑暗?
孔子仁道、孟子义道、荀子学道。
性情之教,由这三句话开始。
文末附直播课视频(有字幕)。▼
上一讲我们以中国文化的特质,横向比对西方和印度精神,本讲进一步纵向综述性情教育在中国的源流大略。
源流即寻根
追溯源流是为性情教育寻根。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三家(儒家、佛家、道家)作为支柱。先秦时代,周代文化走到最后阶段,出现“百家争鸣”的鼎盛时期,儒、道二家思想影响最大,其次是墨子、法家,佛教则后起,要到汉代才传进中国。
性情教育的历史溯源,主要来自先秦时代的儒家思想。先秦儒家有三个最重要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特别是孔子,性情之教实由孔子开始。
中国文化之路是敬德精神上讲指出,中国文化之路是敬德之路,从对外在神明的崇拜,回到生命自作主宰的道德意识;敬德,是道德意识的觉醒。
道德意识让我们对人生、对世界,有一种“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孔子语)的忧患感。
中国人有强烈的文化意识、历史意识、家国情怀,这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文精神传统,重视人、重视心性、重视文化、重视历史经验。
这一切,最后都根源自对生命的信念,一种刚健自强的心性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学问,霍老师称之为“生命成长的学问”。
性善与性恶
生命成长的学问,它的根,源自于性情之教,而性情之教则源自于孔子,再传孟子和荀子。从人性论的角度看,儒学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一切价值与道德活动的心性主体。
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对人性问题了解的深度。
直接一点说,西方文化对人性的了解非常浅层,他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