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杨鹏秦始皇的思想模型秦始皇石刻文中的宇宙 [复制链接]

1#
zhong

小编按:年9月4日晚,杨鹏老师在讲座中,从秦始皇六个石刻文入手,分析秦始皇的宇宙观、自我定位及与秦制的关系,分析了始皇祖龙之灵的特征。现整理出文字和音频,发布分享给大家。

正文:

大家好,我是杨鹏,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秦始皇的思想模型。方法是从秦始皇六个石刻文中,分析秦始皇的宇宙观、自我形象定位和理想世界。

今天的讲座比较长,会分成八个部分的内容:

一、前言

二、秦始皇石刻的来历

三、秦始皇石刻已有研究

四、琅琊石刻分析

五、会稽石刻分析

六、秦始皇六个石刻文的思想结构分析

七、秦始皇石刻的不敬天不法祖

八、秦始皇宇宙观-自我定位和秦制的关联

我分析以后大家会发现,改变秦制其实非常困难,因为我们难以改变支撑秦制的底层思想逻辑。有这些底层逻辑在,就会生出秦制,至于名称叫不叫秦制,不改变基本的天人关系和人际关系。

前言

公元前年,秦始皇兼并六国,十一年以后(公元前年7月11日)秦始皇去世。公元前年,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崩叛。公元前年,项羽破釜沉舟,在巨鹿之战击败秦军主力。刘邦率军进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大一统的秦王朝从建立到崩溃,仅十四年多的时间。但秦始皇建立的制度,君主中央集权的秦制,却没有因为秦王朝的崩溃而终结,而是在历史中延续了下来,成为秦以后二千多年来中国稳固的主流制度形态。至年清王朝结束,这漫长的时间里,没有任何有份量的思想家真正洞悉秦制的底层逻辑,并动摇过秦制的合法性。

秦制被质疑,但尚未被超越。

近代百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秦制开始受到质疑,但这种质疑并没有动摇过秦制。现实状态就是,秦制被质疑,却没有被超越。对质疑秦制的人来说,秦制顽强的生命力,让人绝望。对喜欢秦制的人来说,这就是中国传统,就是中国的自发秩序。

为什么秦制有顽强的生命力呢?我们必须进入秦制的底层逻辑中去。秦制的力量,在于它的底层逻辑的力量。秦制只是秦制底层逻辑的表现。今天我们就要揭开秦制的底层逻辑。一旦揭开,大家就会明白,改变这个底层逻辑,是多么的艰难!因为我们自己可能是心甘情愿地被这个底层逻辑支配的。

自有甲骨文字记载以来,中华文明产生过两个成熟的制度,一个是贵族封建制的周制,一个是君主集权制的秦制。也因此形成周制-秦制的两大类文化-人格-人生,下面还可细分为各次类。

周制在思想上,以周公-孔子的儒家思想为代表,主要表现在《尚书》《诗经》《论语》《左传》这些文献中。秦制在思想上,以商鞅、荀子、秦始皇、韩非、李斯的法家思想为代表。我之所以把荀子列入法家,是因为荀子的宇宙观不是天命-向善论的,而是无善恶的自然之道的,荀子的人性论不是性善论的,而是性恶论的,这都与周公-孔子思想对立而与法家统一。某种程度上,荀子思想才是法家思想的真正完成。学者们可能会有不同看法,例如人民大学的梁涛老师是一位优秀学者,他认为荀子是儒家制度化的走向。但我认为,荀子是否是儒家,要看周公-孔子的“天命有德”的宇宙观和人性论的标准,按周孔标准,荀子不能算入儒家。

任何一个思想体系,都会表现在理念、制度、*策及技术等诸多层面。我们研究秦始皇六个石刻文中的思想模型,属于秦王朝制度中的核心理念层面的内容。

秦始皇是秦制的最终创立者,也是秦制文化-人格的代表。今天我们多数人,内心仍是秦制人。

了解秦始皇思想底层逻辑,最可靠的资料就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秦始皇六个石刻文。我们分析秦始皇石刻文,就是分析秦制人格的底层逻辑。

泰山石刻残留字。前半部内容为公元前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后半部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公元前年)刻制。刻石原立于泰山顶,清乾隆五年(年)遭火,刻石遂失。嘉庆二十年(年)在山顶搜得残石2块,尚存秦二世诏书10字:斯臣去疾昧死臣请矣臣。现置于泰山岱庙东御座露台前西侧,仅存二世诏书中的10个残字。

秦制-秦制文化-秦制人格,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和行为,这是迄今为止支配我们的不成文的宪法。秦制人,会有一种什么人生?会被什么制度所治?

研究中国思想史,愈向深处走,愈来清晰地看出秦始皇思想模型的存在。如果我们把秦始皇思想模型称之为始皇灵,我们会吃惊地发现,始皇灵并没有因为秦始皇的死亡而死亡。秦始皇去世后,始皇灵从秦始皇身上飘了出来,在大地上游荡,寻找新的附体。年后,经过了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后,再次附体在汉武帝身上。

始皇灵来源很古老,并非只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始皇灵的面目,我发现在商朝后期的甲骨文中,尤其是帝乙和帝辛时代的甲骨文中,已经暴露了出来。

始皇灵是古老的灵,古老的思想模型,顽强地徘徊在中国大地,在中国人心中,用一切办法在扩张灵魂领地,直到今天仍然覆盖中国,*商学界的心灵中,都有始皇灵出没的影子。

中国人心中,尤其是中国精英心中,有一个始皇灵的存在。精英,并非只指上层。社会各阶层中,从乡村到城市,都有各阶层的精英。当我们用信仰-思想的显微镜观察精英之心时,我们常常会发现他们的心灵殿堂之上,阴影中有一个龙椅,龙椅上坐着一位面目有点模糊的灵,一个思想模型,可命名为始皇之灵。命名很重要,准确的命名,可以把始皇灵之从黑暗中拖到光天化日之中来。

秦始皇石刻的来历

秦始皇在公元前年吞灭六国,建立起大一统的君主中央集权的秦制。秦制的特征就是君王直接任免各郡县的官员,各郡县不再是贵族治理的封建王国。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年到前年的九年时间中,秦始皇(前年—前年在位)巡狩东方各郡,在七处山顶“刻石颂秦德”。

《史记·秦始皇本纪》提到七个石刻,泰山、之罘[fú]、东观、琅琊、碣石、会稽。但只记载了其中六篇石刻的内容,没有记载峄山石刻内容。现在传世的峄山石刻文全文出现在宋朝,峄山石刻的真实性问题仍处于学术辩论之中,所以史料真实性不如其他六篇石刻文。

秦始皇石刻中唯一留存至今的琅琊刻石。琅琊刻石前半部分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年),后半部分二世诏书刻于秦二世元年(前年)。

遗憾的是,秦始皇七个石刻的原始石碑,只有琅琊石刻比较完整留存至今,其余石碑都已残毁。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一些石碑,例如在西安碑林的峄山石碑,都已不是原始石碑,而是宋代所立,内容真伪学界争议不小。

司马迁的《史记》是伟大的史书,鲁迅先生赞美司马迁《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在西方汉学界,在引用《史记》的史料时,是小心谨慎的。因为司马迁是西汉的太史令,是*治史家,他负有塑造西汉王朝意识形态合法性的*治责任,司马迁书写过程中的史料选择和褒贬表达难以避免*治动机的影响。但是,没有有份量的西方汉学家质疑过《史记》所记六篇秦始皇石刻的真实性。关于秦始皇最早的记录,我们能依赖的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及《史记·封禅书》与秦始皇相关的记载,但其中秦始皇六个刻石以外的《史记》资料,我们只当成辅助资料。

秦始皇石刻已有的研究成果

关于秦始皇石刻,国内学者容庚先生、赵超等先生有很好的研究。但他们的研究主要是考古学角度的,从技术上分析石刻文的来龙去脉。在我了解的范围之内,似乎还没有人从秦始皇石刻的思想层面,从思想模型上进行研究。如果有,请朋友们提醒我,我好去学习。

西方汉学界,最完整的秦始皇石刻文研究,是美国汉学家柯马丁(MartinKern)。MartinKern在年出版《秦始皇石刻:早期中国的文本与仪式》,中文译本在年时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英译了秦始皇七个石刻的文本,进行了细致解释,是目前西方研究秦始皇石刻的代表性著作。

理论上,MartinKern主要回应西方汉学史上关于秦始皇的一个争论,就是秦始皇的思想对之前的思想传统是一个断裂还是继承。MartinKern认为继承是主要的。我不完全同意柯马丁的主要观点,他主要是强调了文字和仪式特征的连续性,但没有深入分析思想是否连续。我认为相对于西周*治神学思想来说,秦始皇石刻体现出深刻的断裂。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著名汉学家尤锐(YuriPines)等人在年编辑出版了一个文集,书名为《帝国的诞生:秦国的再讨论》,集中了当前西方汉学最好的秦国研究专家的文章。YuriPines谈秦始皇的文章尤为重要,他认为秦始皇的思想,是战国以来思想发展的集成,秦始皇这种一统天下的强力君主的出现,是战国*治思想家们几百年以来的呼求。

我同意以色列汉学家YuriPines的看法,他是我老师,教会我西方思想史研究的许多方法。我认同秦始皇石刻中的思想,是战国以来所形成的王权至上的思想之集成,对战国思想变化的结果。但一会儿我会分析,秦始皇石刻文的思想,是对战国以前的思想传统的深度叛逆。

《帝国的诞生:秦国的再讨论》,YuriPines等主编,年出版。

大体来说,国内对秦始皇石刻的研究,在考古和文本字词方面的研究多一些,思想性研究的几乎是空白,今天我们的讲座,算是填补这个空白。

西方汉学秦始皇石刻的研究,有涉及到思想性方面的,例如刚才提到的美国的MartinKern和以色列YuriPines这两位著名的汉学家,但他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