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年头,现代富豪死后还会放陪葬品吗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今日话题

字数:阅读时间:5min

一直以来,盗墓贼传说流传至今,帝王家陵寝里的陪葬品都不能幸免,历朝历代挖坟掘墓都是重罪,可这样的律法条文每到兵荒马乱就变成了一纸空文。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陪葬品这件事。

(这是唐驸马都尉薛绍墓出土的陶俑。新华社/图)

“陪葬品”、“盗墓”,这些听起来很遥远的词汇,事实上,并没有真正地离我们而去。

近日就有“女子去世12年后尸骨被娘家人盗走,8万元卖给别人配阴婚”的新闻冲上了热搜榜,其中“去世时候陪葬的金器也一并丢失”引发网络热议。

一直以来,盗墓贼传说流传至今,甚至是生前亿万人之上的慈禧老佛爷,死后的墓葬也被盗掘一空了,因为这棺木里的陪葬品,实在太香了。

而往坟墓里放陪葬品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

厚葬风气催生了陪葬品

在人类还不懂得灵魂为何物的原始社会早期,人和其他动物一样,死后连遗体都不处理。但随着文明的发展和巫术的兴起,部落里能够和神灵沟通的巫师让人们相信,人死之后的灵魂是不死的。

伴随着灵魂不死的观念兴起,葬礼的习俗逐渐生成。这一点在唐杜氏的《通典》中有所体现。其中提到更远古时代的丧礼形式是:“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棺椁”。

到底是哪个圣人告诉万民要用棺椁埋葬,没有人知道。但能确定的是,从夏商时期开始,殡葬的习俗已经系统化,那时候的人们已经开始在坟墓里放陪葬品了。否则,我们现在也看不到被称为国之重器的司母戊鼎了。

厚葬之风开始盛行,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墨子才极力提倡简葬。他提及当时人们丧葬的特点是,棺材很厚重,陪葬品很多,坟墓要又高又大。值得注意的是,墨子提及的厚葬只发生在王公大人阶层,那是因为老百姓也想放,但你得有宝贝才行啊。

墨子反对的同时,荀子是厚葬的极力拥护者,他认为生死如一,死后的厚葬不过是用礼法的形式来对逝去的亲人表达哀思。

两派的观点到底谁占了上风?咱们用事实说话。年,湖北随州出土了战国时代的曾侯乙编钟。年,出土了西汉刘胜和窦绾夫妻俩的金缕玉衣。其他各个时期发掘出来的,从战国到汉代之间的各种王侯的陪葬品还有很多,这就不一一列举了。单单这两件国宝,就可以证明,厚葬和简葬的争论,后来谁赢了。

不过,到底要多豪华的陪葬品,说到底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的。不信你看,到了西汉初年,由于战乱刚刚停止,社会百废待兴,连皇帝都公开站出来提倡“简丧薄葬”。

直到汉武帝时期,国力逐渐恢复,厚葬的风俗又起来了,金缕玉衣就是从那时候兴盛起来的。东汉初年又是百废待兴的局面,国家又提倡简葬,随着经济发展,厚葬之风在其后又兴盛起来。此后历朝历代,厚葬之风一直遵循这个规律。有钱了就多放点宝贝;没钱的时候就不放。

到了宋朝,为了推崇简葬,*府专门出台了《*和礼》来约束和规定丧葬礼仪,也仅仅只能约束官员,老百姓的厚葬风气依旧。有一种说法是,死后烧纸钱以及各种纸扎,是从宋朝开始流行的,采取这种办法的初衷,是为了提倡简葬,用纸的形式来替代真正的金银陪葬品。

很明显,厚葬风气没有刹住,纸钱和纸扎的形式被保留下来。原因很简单,老百姓陪葬品买不起,只能用纸来代替。到了明清两代,社会整体处于一种隆丧厚葬的氛围,还讲究墓地风水。即使清初曾经两次下诏纠正,大众依旧我行我素。

(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的“曾夫人渔”椁室。新华社中国文物报社供图)

富商大贾的陪葬品演变

陪葬品,从逝者家属的角度去看,不管这些宝贝多么价值连城,他们的初衷都是希望其能够埋在坟墓里,但在现实中却事与愿违。

就从西汉末年汉武帝的茂陵被起义的农民军发掘说起吧,从那之后,凡是帝王家的陵寝,历朝历代几乎都未能幸免。否则,现代博物馆里的很多宝贝我们也看不到了。

这就形成了一个事实上的悖论,凡是重见天日的陪葬品,几乎都是被盗墓发掘出来的(当然也存在地震或者洪水等自然因素导致地形发生改变而露出来的坟墓,这种情况并不多)。如果想要知道某个坟墓中是否有价值连城的陪葬品,那就必须得去把他的坟给挖了。

帝王家陵寝里的陪葬品都不能幸免,因此历朝历代挖坟掘墓都是重罪,可这样的律法条文每到兵荒马乱就变成了一纸空文。一方面,陪葬品该埋还是埋,另一方面,盗墓贼该挖还是挖,埋了挖,挖了再埋,循环往复。

按理说,厚葬的风俗是整体性的,不会仅限于士族阶层以上的社会群体。但就从历代发现的陪葬品而言,绝大多数都是士族阶层以上家庭的宝贝。单纯的有钱人,他们在厚葬这一领域的印记,似乎被抹除了。

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或许跟我国古代社会士农工商的身份职业排序有关。在农工商这三个被统治阶层,商人永远是垫底的。正因为寂寂无名,墓葬里有陪葬品的话,更有可能不会被盗挖。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历代的富商大贾们,他们的陪葬品可能也被盗墓者光顾了,只是由于在历史上没有话语权,导致后世的人们不知道这些陪葬品的情况。

无论是哪种可能,后世的人们都不会知道历代的富商大贾们,坟墓里究竟有没有陪葬品。

民国开始之后,不知道是不是被历代的盗墓贼吓怕了,抑或是人们的观念正逐渐发生了改变,厚葬的风气收敛了一些。加上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已经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火化和公墓模式,更是从源头上杜绝了陪葬品的出现。

不过,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开启,商人阶层的身份得到了空前提升,他们历史遗留下来的陪葬品受到了盗贼们的极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