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性的矛盾善与恶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会不会扩散 http://m.39.net/pf/a_4646108.html

(配图摄影by小鹿)

人性是什么?当你让不同的人回答时,或许会有成千上百中答案。

首先,我们大多数人必须承认是,对于“人性”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我们只是停留在薄薄的一层表面,是非常肤浅的的一层认识。这层表面让我们每个人充满着对“人性”理解的「偏见」和「刻板印象」。

揭开这层人类的认知薄纱,你会发现“人性”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充满贪婪、嫉妒、懒惰等负面词性,反而它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一个温和而又不失雅兴,具备双重性的一位重要“角色”。

1、

人性的矛盾——这就是人性!

在生活中,一提到“人性”这个词语时,我们潜意识就会提醒到这是一个负面的词语,就会迅速让人联想到人的贪婪、无耻、懒惰、傲慢、嫉妒、暴怒、色欲等等,我们称其“恶”。

这些我都不可否认,这些都属于人性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夸大了它,所以产生了对人性的各种偏见。所以在很多时候,一个人如果出现了上述行为和状态,我们就会毫无思考的将其归结为:这就是人性!在老子所阐述的“道”中,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万物之道」,意思就是世界万物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这两者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当然,人性也是不例外滴~人性除了“恶”,还有“善”的一面,比如,善良、谦虚、感恩、同情、勤劳、勇敢、宽容......,我们为什么在遇到“善”的一面时,为什么不说,这就是人性!而是将人的善归结为这个人如何如何,这个人的内在美如何如何。其实,这就是人的无知、狭隘和偏见。人更喜欢将好的一面归结为自己的修行,而坏的一面归结为其他因素(人性),这种无知和偏见就是人性的“恶”在发挥作用。这种恶本自身具备隐蔽性和欺骗性,从而导致的人的无知性,人越是无知越是变得愚蠢,越是愚蠢越是无知......

(看到这,相信一部分人会焦虑,可能会问,有没有办法在这个死循环中走出来吗?)

当然,不过我们需要一点点来分析和思考,我想从人性的矛盾——「善与恶」慢慢谈起!

2、

人性的矛盾——善恶论。

在我们少儿时期的时候,大伙儿都应该背过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少儿时期,更多的是懵懂和无知,长大后,回过头再背开头这段,我对自己原本的理解提出了质疑和思考,人之初,真的性本“善”吗?其实,对于「性善论」和「性恶论」两个观点,在古代的战国时期,两大思想家孟子和荀子已经对善恶论开始争辩。孟子主张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提出,人之初性本恶。至于各自善恶观点的理由,背后都跟各自主张的思想学说有关。

我个人觉得,有观点就需要有充分支持观点的论证过程,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是圣贤之人,而全部认同他们的观点,同时要时刻保持质疑精神,上述画红线的部分是我觉得他们论证不严谨的地方。

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以及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真的是与生俱来的吗?大家在婴儿时期根本不具备这些。

再如荀子所说,人的本性都是好利求欲,好利而恶害,一个婴儿一出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利和害,又哪来的好利而恶害。由于孔子的出生都要比孟子和荀子早,这些观点和论证多多少少也会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

当然,儒家思想虽然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正面同时也有负面影响,对于这些思想的利弊不是本篇重点分享,所以小鹿不过多的陈述,有空跟大伙聊一下东西方文化以及思想家之间的差异。

3、

人性的矛盾——善与恶的由来!我个人对于人性的善与恶最初的启发是更多的来自于心理学领域,在研究人性的基础上,更加的了解人们对「善与恶」之间的矛盾和误解。

我想从一个西方的神话故事谈起,虽然是神话故事,但是透过这个故事,可以让我们明白一定的道理。在《创世纪三》中,记录了很多有关人性的神话故事,上帝禁止亚当和夏娃吃知识树上的善恶果,受到了堕落天使的诱惑,他们没能抵御住诱惑,犯下了错误,并躲藏了起来,当上帝问他们为什么躲藏起来的时候,他们说因为他们是赤裸的,“是谁告诉你们是赤裸的?”,上帝问,于是偷吃善恶果的事情败露了。

虽然只是一个神话故事,但是很多真理都是神话演变而来。

这个伊甸园的神话故事,说明了人意识的由来和发展。亚当和夏娃偷吃了善恶果之后,突然有了意识,从而有了羞愧,我们可以说有了人性。

这就像是人刚出生的时候,你没有任何的人性成分在里边的,在婴儿阶段,其实人和动物一开始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之所以人之所以发展成人,是有了意识的存在,当人有了意识,就有了各种人性,比如羞耻之心、内疚等情绪,这些都可以归结为意识上的表现。

有个对人性简单又好玩的解释就是,“人性就是穿着裤子大小便。”

善恶的发展也是随着意识来决定的,既然有了意识,就给予了人类思考的能力,一部分人逐渐往“恶”的方向发展,一部分人却往“善”的方向发展,这取决于一个人的思考能力。

有些人不愿意去思考或者寥寥的思考,抵御不住各种诱惑,慢慢的变得贪婪、懒惰、自私、嫉妒等等。

而愿意深入思考的人,会意识到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善,哪些是恶,从而控制自己的行为方式,这就是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如果人只依靠本能去做事,那么会充满兽性,这也是为什么动物天生的本能要远远高于人类的原因。

4、

人性的矛盾——改变与觉察。如果说懒惰是人性“恶”的一部分,那么改变就是人性“善”的一部分。从婴儿时期发展到青春时期,意识发展最重要的结果就是「改变」,你不会像婴儿时期一样随地拉,随地尿,而是学会找个厕所。人的本性就是改变,其实改变对于我个人人生中的经历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判断一个人的好坏,不是要看他当前有多好或着不好,而是看他是否原因做出改变。「改变」和「懒惰」是相斥的,维持不变的惰性和改变的动力始终是一对矛盾,也就是善与恶的矛盾。有些人选择拥抱懒惰,有些人拒绝懒惰,古埃及哲学家奥勒真说过,“善良意味着进步,以此类推,邪恶就是拒绝进步。”还记得文章一开头留下的一个问题吗?无知人的无法知道自己的无知,愚蠢的人不知道自己愚蠢。要想跳出这个死圈,人必须意识到自己的无知,而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就需要进行「自我觉察」,「自我觉察」和「自我蒙蔽」又是人性中的一个对立的矛盾。

有些人宁愿一生进行自我蒙蔽和欺骗,到死都不愿意改变。这种在生活中很常见,一些人不合理的言论,直接暴露了这一个人的无知性,而这些人却因为自己的言论而感到洋洋得意。

小结

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程度,需要具备相当程度的知识!——托马斯.索维尔。

彩蛋:

本文首发于我的个人博客「小鹿的编程随笔」,在写之前考虑要不要发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