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荀子日课读书,其义则始乎为士 [复制链接]

1#
程序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s://m.sojk.net/yinshijj/26323.html

每天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日我们进行《荀子日课》第8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荀子1·8)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我们从哪里开始学起?学到哪里算是终结?荀子的答案是:

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从诵读经典开始,到读《礼》为止。从学习的意义来说,是从做一个读书人开始,以成为圣人为最终目标。

如何才算是入门呢?真积力久则入。真积,诚心积累,而不是假装努力。力久,持之以恒地用力,而不是打鸡血,只有三分钟的热度。杨倞注曰:

真,诚也。力,力行也。诚积力久,则能入于学业。

如何才算是结束呢?学至乎没而后止也。学到老死之后才算结束。可谓是活到老,学到老。杨倞注曰:

生则不可怠惰。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读书的科目是有尽头的,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士、博士,读完课程,获得学位,毕业离校,也就结束了。但若从学习的意义来说,学习是一刻也不能丢的。

荀子时代尚且提倡终身学习,何况我们处于日新月异的当下社会,怎么不终身以学习为业。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致力于学习,就成为人;放弃学习,就成了禽兽。

荀子这是将学习上纲上线,提到如此一个高度。诚如曾国藩所谓不为禽兽,便为圣贤也。

我们且看当时的经典之书都有哪些。

故《书》者,*事之纪也;《尚书》,是*事的记载,可借鉴古人的经验。

《诗》者,中声之所止也;《诗》,是心声之所住,诗言志也。

《礼》者,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是法的最大界限,即法以礼为界,不得逾越。同时,《礼》也是各种事理的基本原则。所以学到《礼》为止,这可以说是达到了道德的顶点。分,界限也。大分,大界限也。类,事理也。

《礼》之敬文也,《礼》注重礼节、仪式。杨倞注曰:

礼有周旋、揖让之敬,车服等级制文。

《乐》之中和也,《乐》能使内心和悦。杨倞注曰:

中和,谓使人得中,和悦也。

《诗》《书》之博也,《诗》、《书》的内容渊博,涉及风土、鸟兽、草木及*事也,长见识。熊公哲注曰:

《诗》咏人事,取草木、鸟兽、鱼虫;《书》记尧舜禹汤文武之事,所包者博。

《春秋》之微也,《春秋》词意隐微,体悟先贤的微言大义。

为何要读这些经典?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存在于天地之间的道理都包括在这些经典之中了。新东方的三驾马车书痴王强有言读书只读一流的书,他引用其北大老师的话说:

如果你没窥探过人类过去最高的山峰的时候,你就不知道自己目前所处的地方究竟离它有多远。所以要读那些真正经过时间考验而不被淘汰的东西。你要相信一代代人共同的选择,而不是现在市场的选择,更不是广告词的选择。

读书越多,越不会被外在的环境所困扰,越不会被寂寞孤独这样可怖的东西所折服,因为书籍逐渐在人的心灵里建造了一个完全独立于外界力量的王国。这个王国是被心灵完全拥有的,在这个世界里栖居着令人神往的古今中外丰富而伟大的灵魂。

对于经典要精读,最好能熟读成诵。精读之书是为我们打基础的,有了这一基础方能博览,以至于快读、跳读。正如朱熹所言:

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