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诗文学习
荀子(约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治家,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与孔子、孟子一起,被称为是先秦儒学最重要的三个人物。
01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译文:老天不会因为人仍讨厌寒冷而将冬天终止;大地也不会因为人们讨厌它太远而将废弃了它的广大无边;君子不因为一些卑劣之人的无理喧嚷和无谓的干扰就停止自己的行动,放弃个人的伟大志向。
02
“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译文:一个好的农民,并不因为遇到水、旱等自然灾害,就不去耕种土地;一个好的商人,并不因为一时的亏损,就不再搞经营;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并不因为贫穷,就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松懈自己的斗志,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
03
“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
译文:即使有些事情干起来很辛劳、很劳累,但只要符合自己的理想,只要是发自于内心,也要坚持去干;即使有些事情没有什么利益可图,但只要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也要千方百计把它干好。
04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
译文:意志坚定,志向远大,就会傲视富贵,对名利不屑一顾,遵循为人的准则,以道义为重,就会藐视那些王公贵人,对权势看得很轻。
注重思想修养,经常不断地省察自己的内心,就能支配外界的事物而不为外界的事物所左右。
05
“厚者,礼之积也;大者,礼之广也;高者,礼之隆也;明者,礼之尽也。”
译文:一个人能具备敦厚的品德,在于他日积月累,坚持不断地按照礼的原则行事;一个人能具备豁达大度的品德,在于他普遍地推行礼的原则,处处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一个人能具备高尚的品德,在于他真正把礼的原则发扬光大;一个人能具备明察秋毫的品德,在于他切实把礼的原则融化在自己心中了。
06
“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
译文:品德高尚的人自珍自重,但不要求别人一定要尊重自己,把自己推举得很高;自己能做到诚实笃信,但不要求别人一定要百分之百地信任自己,非得一味向别人表白;自己能够成为有用之材,但不要求别人一定要任用自己,以致去投机钻营。
07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非十二子》)
译文:士君子以自己的修养不好为耻,不以被别人诬蔑为耻;以自己不守信用为耻,不以被别人不信任为耻;以自己缺德少才为耻,不以不被人重用为耻。品德高尚的人不被虚荣所引诱,不被诽谤所吓倒,不被外物所动摇,而是遵循正道,严于律己,这才叫名副其实的君子。
08
“能小而事大,辟之是犹力之少而任重也,舍粹折无适也。身不肖而诬贤,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译文:能力本来就达不到却非要干惊天动地的大事,就好象力气小非要挑重担一样,除了伤筋断骨,又能有什么结果呢?对自己的品行和为人也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本来自己的品德恶劣却一味吹嘘自己是贤人,就好象是个驼背的人硬充高个子,别人看到后,只能指着他的脑袋讥笑他。
09
“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儒效》)
译文:人要不断地求索才能有所收获,不断地实践才能有所成就,不断地积累才能有所提高,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才会成为圣人。
10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译文:路程虽近,不走是到不了的;事情虽小,不做是不能完成的。高尚的道德必须去追求,道德境界是在不断修养中才能走向崇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