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香在佛教中的作用,这些功德不能埋没 [复制链接]

1#

一、选择题

1.“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语出一位著名思想家。他生活在

A.北宋

B.南宋

C.明代

D.清代

2.有学者援引“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以总结汉初统治思想。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

3.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爱民矣”。他们的主张

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

B.都强调施*为民的积极性

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

4.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

A.儒学地位上升

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

C.官立学校出现

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

5.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心外无物

D.知行合一

6.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工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A.使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7.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

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

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

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

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

8.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聊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

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

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

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

9.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10.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

①重建儒学信仰②人人都有良知③无私则无心④道德自我完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希望人类回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永恒”的新思想。这种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有

A.孔子、孟子

B.老子、庄子

C.墨子、庄子

D.荀子、韩非子

12.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13.古代理学家所提倡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旨在强调

A.知行合一

B.本心即天理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

14.黄宗羲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其“思想的最精彩处”在于

A.认为工商皆本

B.批判君主专制

C.主张“众治”

D.抨击“孤秦”“陋宋”

15.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

A.“经世致用”

B.“人心一点灵明”

C.“循天下之公”

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16.《庄子·天下》描述某一学派“多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这一学派应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17.有学者统计,《汉书》中武帝以后立传者人,其中士人有人,约占80%。这从侧面反映出

A.官僚*治开始形成

B.世袭制退出历史舞台

C.世家大族势力逐渐减弱

D.儒学独尊产生重大影响

18.明清之际,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又一活跃时期,涌现出一些具有批判精神的学者,他们的反思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下列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继春秋战国之后出现的第二个思想活跃期

B.冲击了传统儒学在*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

C.对近代民主共和思想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

D.跳出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取向

19.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献典籍汗牛充栋。某古典文献中有“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等记载。该文献是

A.《论语》

B.《墨子》

C.《老子》

D.《韩非子》

20.汉代董仲舒说:“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这集中体现的思想是

A.“知行合一”

B.“君权神授”

C.“三纲五常”

D.“格物致知”

21.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有: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社会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下列观点中,对应两者的是

A.“齐物”;“逍遥”

B.“天行有常”;“仁*”

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非攻”

D.“制天命而用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2.一位理学家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主张“切己自反,改过迁善”,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该理学家

A.被朱熹批评其理学过于“支离”

B.推动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

C.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D.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二、非选择题

1.

材料一

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日:“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引自《墨子》

(1)“三表法”是墨子经验主义的认识论。仔细阅读材料一,分析指出墨子上述认识的立足点。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孔子及其后的屈原与墨子价值立场相近的理论主张与思考。(5分)

答案:

(1)立足点:人民立场(或“小生产者”或“百姓”)。主张与思考:仁学德治思想;关心爱护百姓;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