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思考中国历史上的ldq [复制链接]

1#
↑点击上方“学习俱乐部”
  1.陈连开:《中华民族研究初探》,知识出版社年版,第77、80页。


  2.卢勋等:《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民族出版社年版,第页。该书第七章“大一统思想和中华整体观念的形成”由刘正寅撰写。


  3.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中国史研究》年第2期。关于“大一统”国家的边疆与民族治理,卜宪群也有初步说明。参见卜宪群《德法相依华夷一家——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三)》,《学习时报》年12月13日。


  4.杨念群:《论“大一统”观的近代形态》,《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年第1期。


  5.杨念群:《我看“大一统”历史观》,《读书》年第4期。


  6.杨念群:《重估“大一统”历史观与清代*治史研究的突破》,《清史研究》年第2期。


  7.相关记载可参见田继周《先秦民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年版)中传说时代和夏、商时期的相关章节。关于中国历史上民族的形成,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观点。但在近代以后的中国历史研究中,通常将古代具有某些共同民族特征的人群,即在一定文化基础上形成一定认同意识,并且形成某种人群区分边界的人们共同体,都称为“民族”。本文也沿用此约定俗成的用法。


  8.卢勋等:《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第页。


  9.《毛诗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整理本),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10.《春秋左传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整理本),第页。


  11.《春秋左传正义》,第页。


  12.《论语集释》,《新编诸子集成》,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13.《战国策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第页。


  14.《吕氏春秋集释》,《新编诸子集成》,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15.《礼记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整理本),第页。


  16.《孟子正义》,《十三经清人注疏》,中华书局年版,第71页。


  17.《吕氏春秋集释》,第页。


  18.《春秋公羊传注疏》,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整理本),第11、—页。一般认为《公羊传》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此处所引文字,从其体现的观念上看,颇近于战国时期天下统一于一王的理想,与西汉初期儒生所关心的“倒悬”问题不同。


  19.《荀子集解》,《新编诸子集成》,中华书局年版,第—页。“仪”,王念孙解为制度,而非风俗;“至”,或解为“志识”,王念孙曰“至”当为“制”。


  20.《礼记正义》,第页。


  21.陈苏镇:《汉代*治与〈春秋〉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年版,第—页。


  22.《汉书》卷56《董仲舒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23.《汉书》卷56《董仲舒传》,第页。


  24.杨向奎:《大一统与儒家思想》,北京出版社年版,序言第1页。


  25.《新书校注》,《新编诸子集成》,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26.《礼记正义》,第页。


  27.《春秋公羊传注疏》,第31—32页。


  28.《资治通鉴》卷《唐纪十四》,太宗贞观二十一年,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29.卢勋等:《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第页。


  30.《汉书》卷19《百官公卿表》,第、页。


  31.《后汉书》志25《百官二》,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32.《新唐书》卷46《百官一》,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33.刘俊文:《唐律疏议笺解》卷6《名例》,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34.沈家本:《历代刑法考(律令卷)》,商务印书馆年版,第页。


  35.苏亦工:《明清律典与条例》,中国*法大学出版社年版,第79页。


  36.《新唐书》卷43下《地理七下》,第页。


  37.《资治通鉴》卷《唐纪九》,太宗贞观四年,第页。


  38.《清圣祖实录》卷4,顺治十八年八月戊申,中华书局6年影印本,第83页。


  39.《明太祖实录》卷36上,洪武元年十一月丙午,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年影印本,第页。


  40.《明太祖实录》卷43,洪武二年七月丁未,第页。


  41.《资治通鉴》卷《唐纪九》,太宗贞观四年,第页。


  42.《明史》卷《贵州土司》,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43.《明史》卷75《职官四》,第页。


  44.张晋藩等阐述了“理一分殊”和中庸思想对中华法制传统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这一特点的影响,颇有启发意义。参见张晋藩、陈煜《辉煌的中华法制文明》,江苏人民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年版,第—页。


  45.周星:《古代汉文化对周边异民族的“生/熟”分类》,《民族研究》年第1期。


  46.周钟瑄:《诸罗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种,台湾银行年版,第页。


  47.中华书局编辑部、李书源整理《筹办夷务始末》卷94,同治十三年五月,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48.郭嵩焘:《复沈葆桢》,梁小进主编《郭嵩焘全集》第13册,岳麓书社年版,第页。


  49.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50.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本),第页。


  51.陈育宁主编《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探索——民族史学理论问题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52.朱丽双:《吐蕃崛起与儒家文化》,《民族研究》年第1期。


  53.彭丰文:《试论十六国时期胡人正统观的嬗变》,《民族研究》年第6期。


  54.张云:《少数民族与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学海》年第5期。


  55.《资治通鉴》卷《晋纪二十五》,孝武帝宁康元年,第页。


  56.刘正寅:《试论中华民族整体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民族研究》年第6期。


  57.欧阳修:《居士集》卷16《正统论三首》,《欧阳修全集》上,中国书店6年版,第页。


  58.洪皓:《松漠纪闻》,翟立伟标注,吉林文史出版社6年版,第22页。


  59.《金史》卷《李通传》,中华书局年版,第2页。


  60.罗贤佑:《论“中国”观的扩大与发展》,《纪念王锺翰先生百年诞辰学术文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61.张博泉:《中华一体的历史轨迹》,辽宁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62.《元史》卷4《世祖纪一》,中华书局年版,第65页。


  63.李治安:《元初华夷正统观念的演进与汉族文人仕蒙》,《学术月刊》年第4期。


  64.张帆:《元朝行省的两个基本特征——读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中国史研究》年第1期。


  65.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策的几个问题》,民族出版社0年版,第18页。


  66.《钦定皇朝通典》卷97《边防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册,台北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6年版,第—页。


  67.《清圣祖实录》卷69,康熙十六年十月甲寅,第页。清代统治者关于“华夷之辨”服从于“大一统”的主张,参见张双志《清朝皇帝的华夷观》,《历史档案》年第3期。


  68.张云:《少数民族与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学海》年第5期。


  69.翁独健主编《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版,第3页。

学以成人止于至善学习俱乐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