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专题一:中国传流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为适应大一统,提此主张,把不在儒家六经范围内的各学术罢黜,加强了中央集权和思想专制,使儒家思想成为思想主流。
2.新儒学:汉代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并加以改造形成。
3.君权神授: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汉代的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认为天为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民诸侯皆应服从,另一方面如果天子无道,天罚之。
4.三纲五常:汉代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5.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6.儒家民本思想:形成于春秋时期,提出爱民、重民、养民思想,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重视民众的社会作用,认识到民为国之基本,其中有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
7.无为而治:老子提出的一切顺从自然,提倡清净无为,知足寡欲的*治主张。
8.焚书坑儒:秦灭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烧毁所有的《诗》《书》等诸子百家书并坑杀大批儒生,加强思想专制,强化中央集权,但其暴*加速了*权的灭亡。
9.从“无为”到“有为”: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统治者以“无为而治”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策。而后地方诸侯势力增强。为加强中央集权,转为积极有为*策。
10.宋明理学:儒学新体系,由北宋“二程”创立,南宋朱熹是集大成者,南宋陆九渊和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是宋明理学的发展。
11.三教合一: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12.复兴儒学: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策,“尊道、礼佛、崇儒”,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北宋时,儒学展开复兴的运动。
13.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是北宋理学的主要代表,北宋朱熹继承了“二程”的思想并成为理学集大成者,他们的思想统称为“程朱理学”,其核心是“理”或“天理”,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14.二程:北宋时期的程颐和程颢,他们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后有物,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15.朱熹:南宋理学之集大成者,认为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16.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是心学的创始者,王守仁是明朝中期心学代表人物,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天生就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是主观唯心主义。
17.陆九渊:南宋心学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吾心便是宇宙,吾心即是真理”,认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反省,与朱熹的“格物致知”论产生分歧。
18.王阳明:明朝中期儒学代表,心学集大成者,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19.格物致知:由二程提出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格就是深刻探究,理学家认为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而“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20.致良知:心学的认识论,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存在人心中的天理,是人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侵占,所以要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本性。
21.知行合一:心学的认识论,王阳明认为知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22.黄宗羲:明清之际,号梨洲先生,著有《明夷待访录》,主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23.李贽:明朝中后期,世称温陵先生,著有《焚书》、《藏书》,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学说,反对绝对思想权威。
24.顾炎武:明末清初,号称亭林先生,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主张经世致用,区分亡国与忘天下,提倡“匹夫有责”,用“众治”取代“独治”。
25.王夫之:明清之际,号称船山先生,著有《读通鉴论》,主张唯物思想,提倡民主思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6.道学家:指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
27.经世致用:明末清初,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由此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02
专题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普罗泰格拉:智者学派代表人物,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是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苏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来自于知识,人之所以作恶是因为无知,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类似于荀子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和王阳明的致良知。
3.柏拉图:理念是万物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
4.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最博学的人,许多学科的创建者,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提出“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创立了逻辑学,把哲学变为一门学科。
5.文艺复兴:14至17世纪由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在欧洲发动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核心是人文主义。实质是反封建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6.人文主义: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宣扬个性解放,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反对愚昧。是文艺复兴的核心精神。
7.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薄伽丘:代表作是用意大利方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作者通过《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但丁:意大利诗人。他在代表作《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彼得拉克:意大利著名文学家,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代表作是《歌集》。
8.宗教改革:基督宗教在16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实质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治运动。代表人物为马丁路德。
9.《九十五条论纲》: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九十五条论纲》是“因信称义”,即“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就可以获得拯救。”
10.新教:宗教改革期间在欧洲各地形成的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包括路德教、加尔文教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纷纷简化了宗教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11.启蒙运动:17至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起源于英国,在法国运动达到高潮。核心是理性,即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12.启蒙思想家:
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主要思想: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代表作为《哲学通信》和《路易十四时代》。
孟德斯鸠:法国启蒙思想家。主要思想: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法治,提出“三权分立”的学说。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主要思想:“天赋人权”、“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思想;他还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代表作为《社会契约论》。
康德:德意志著名哲学家。他总结了启蒙思想,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要自由同时也要自律。代表作有《纯粹理性批判》。
03
专题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中国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
2.造纸术:指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唐朝时期传入阿拉伯。
3.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隋唐时期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4.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开始在军事上广泛运用。
5.指南针:最早为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北宋用于航海。
6.《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7.《石氏星表》:由战国时期石申编写,是世界最早的星表,后遗失,唐朝时期重新辑成。
8.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9.简仪:元朝郭守敬革新浑仪造出的简仪。
10.《夏小正》:夏朝时期的历法,我国最早的历法。
11.殷历:商朝时期的历法,采用干支纪日法。
12.《授时历》:元朝时期郭守敬编订,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13.四大农书: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明朝徐光启的《农*全书》。
14.《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编写,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古代农业著作。
15.《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我国最早的医书。
16.《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编写,被誉为“万世宝典”,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17.《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编写,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18.《诗经》:春秋末年,经孔子整理编订,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奉为儒家经典,是中国出现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19.楚辞: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的诗歌体裁,楚辞也称骚体,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20.赋:汉朝时,以楚辞为基础的文体,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期恢弘的气度。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西汉司马相如)《二京赋》(东汉张衡)。
21.词:最早出现于唐,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婉约派)苏轼、辛弃疾(豪放派)。
22.元曲:由宋代兴起的散曲与元杂剧合称元曲,代表人物: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23.小说:最早在魏晋南北朝出现的《搜神记》等,唐朝的短篇小说和宋人话本,明清时期小说进入繁盛时期。
24.汉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由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发展起来,至商朝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殷商时期的书体;金文:西周时期的书体;大篆:春秋战国时期的书体;小篆:秦朝时期的书体;隶书:秦汉时期的书体;楷书:汉魏时期的书体,正式书体为隶书和楷书,辅助书体为行书和草书。魏晋以前,中国书法在基本为自发阶段,魏晋以后,中国书法进入自觉阶段。
25.楷书(书法):魏晋时期成熟,唐朝鼎盛。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谨。代表人物: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26.草书:始于汉初,东晋时期成熟。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代表人物: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
27.行书:始于东汉,西晋成熟。特点:兼并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代表人物: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赵孟頫。
28.中国画:指从远古时期的彩陶画《鹳鱼石斧图》开始的画;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画由萌芽走向成熟;到秦汉时期,门类丰富,代表作壁画《夫妇宴饮图》;魏晋时期出现真正意义的画,中国画进入自觉阶段,士大夫活跃于画坛,代表作顾恺之《女神箴图》《洛神赋图》;隋唐五代时期吸收了外来美术风格,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高峰,代表作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两宋宫廷画、风俗画,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文人画。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28.京剧:清朝乾隆年间融入安徽徽剧和湖北汉剧的剧种,在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
29.同光十三绝:指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时涌现的程长庚,谭鑫培等的著名艺人。
04
专题四: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1.伽利略:16世纪-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成就:钟摆、自由落体定律、望远镜、太阳黑子、月球山脉、日心说。
2.牛顿:英国科学家。年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形成了经典力学体系。
3.爱因斯坦:-年,德国物理学家。20世纪初提出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年因在研究光电效应方面的成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4.量子论: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20世纪三十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
5.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提出了两个著名的原则:“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提出后天获得的新特性有可能遗传。
6.达尔文与进化论: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创立生物进化论。被称为“生物领域的牛顿”。
7.进化论:①生物既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进化而来的;②生物现存的物种就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8.生物进化学说:以自然选择为基础,被后世归纳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9.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起于年。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在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的机器大革命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开始初步确立。
10.电气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电力的广泛应用,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1.电磁感应现象: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莫尔斯电报机:美国人莫尔斯年制成一台电磁式的电报机。年架设了一条电报线。
13.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40年代-至今。这次科技革命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大大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最突出的是技术革命的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和发展进程高速化。
14.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年美国制成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15.互联网: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20世界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成为全球信息网。
05
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开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人开始了解学习西方,并向国内介绍。林则徐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前者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林则徐成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编撰出《海国图志》。
2.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来的,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和先进科技寻求御侮强国之道。
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是指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是指近代西方的先进科技。“中学”是根本,不可动摇,“西学”为“中体”服务。
4.早期维新派:19世纪60、70年代,中国出现一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冯桂芬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科技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
5.康有为: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人,《新学伪经考》试图动摇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托古改制,主张变革。
6.梁启超: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人,康有为学生,发表《变法通议》,申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7.新文化运动:--年,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阵地的思想启蒙与解放运动。前期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
8.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纲常理论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采用西方先进科技挽救封建统治的*治派别。
9.戊戌变法:年以维新派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治改革。后因遭守旧派反对最终失败。
06
专题六: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三民主义: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年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上提出。
2.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明确了反帝反封建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策结合起来,民族平等,民权增加了“平民所共有”、“节制资本”和“耕者有其田”的口号,成为国共合作的*治基础。
3.三大*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集体智慧的结晶。
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从年到年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端:五四运动(-)。第二阶段:土地革命(-)。第三阶段:抗日战争(-)。第四阶段:解放战争(-)。
6.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并且是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成。
7.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共十三大提出,是*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8.三步走战略:是年10月*的十三大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分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年到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目标,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07
专题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
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2.“双百”方针:年春,毛泽东在中共*治格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3.“反思文学”“伤痕文学”: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文章更带有理性色彩。
4.恢复高考:年冬天,在邓小平的提议下,我国恢复了因文革中断了十年了的高考制度。
08
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音乐与影视艺术
1.浪漫主义音乐: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在欧洲兴起。它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到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音乐走向鼎盛。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桥梁,约翰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作品旋律优美,节奏轻快。
2.民族乐派:出现于19世纪的欧洲。19世纪中后期,俄国的民族乐派音乐兴起。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等是世界闻名的杰作。
3.现代音乐:20世纪现代音乐兴起,轻松活泼、通俗易懂。起源于美国19世纪末的爵士乐,在一战后受到空前欢迎。20世纪60年代,摇滚乐在美国火爆。
4.电影: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年电影进入有声阶段,年的《浮华世家》是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电影被称为“第七艺术”。
5.电视:20世纪20年代,电视出现。年,英国伦敦首次播送电视节目,40年代出现彩色电视,电视艺术被称为“第八艺术”。
6.新古典主义美术:18世纪末19世纪初诞生,它强调理性,往往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实际为题材。在表现形式上,它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代表作有大卫的《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和安格尔的《泉》。
7.浪漫主义画派:风靡于19世纪前期的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兴起的画派。它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注重艺术家的想象和创造,题材选自现实生活、中世纪传说和文学名著。画面色彩热烈,笔触奔放,富有动感,有一定的进步性。代表作: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们》。
8.现实主义画派:与法国大革命同时出现,指艺术写实的手法。兴起于19世纪中期,最著名的有米勒、列宾。它反映了真实的农村和底层人民的生活。代表作:米勒《播种者》《拾穗者》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9.印象画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鼎盛时期。它吸收自然科学家对光学的研究成果,反映光线对周围坏境的影响。代表人有莫奈、德迦、雷诺阿、梵高。代表作:莫奈《日出·印象》凡高《向日葵》。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10.现代主义画派:二战后期出现,形形色色与传统美术迥然不同的新流派,统称为现代主义美术。反传统、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自我感受”,流落出艺术家的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心理。代表作毕加索《格尔尼卡》等。
11.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在*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理想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代表作雨果《巴黎圣母院》、雪莱《解放路的普罗米修斯》、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12.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以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