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荀子富国篇看富国裕民思想的传承 [复制链接]

1#

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文学家、*治家,世人尊称“荀卿”。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

荀子提出了“上下俱富”的裕民富国思想,值得借鉴。裕民是富国的基础和目标,富国是裕民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下富而上富”是荀子裕民富国思想的关键,是其处理“民”与“国”间财产分配的原则。“故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伐其本,竭其源,而并之其末,然而主相不知恶也,则其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荀子不赞成统治阶级为自己聚敛财富和单纯地充实国库的“富国”之路,尤其反对过度剥削民众,使民众陷入生存困境的做法。统治者得到百姓的拥护爱戴,须从生活上关心他们,做到“使民夏不宛暍,冬不冻寒,急不伤力,缓不后时。”“彼裕民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在荀子看来,民众经济宽裕有了积蓄,会有效地管理土地并扩大生产,收获充足,整个国家的余粮增多,富裕便不在话下。荀子思想中蕴含的道理也适用于当今社会。我国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实现普遍富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府一直致力于发展生产、消除贫困的工作。扶贫开发是我国*府和社会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项长期性的社会工作,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这也契合了荀子“上下俱富”的思想。只有人民富裕了,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才会富强。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的领导下,开拓创新,顽强拼搏,解决了贫困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荀子的裕民富国经济思想,不仅适用于战国末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当今社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重要借鉴价值。荀子裕民富国经济思想一直传承至今,在今天依然闪烁着灿烂的光辉。

文案:关浩然

编辑:王依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