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根治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在希腊古城特尔斐的阿波罗神殿上刻着七句名言,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人啊,要认识你自己”,这也是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古往今来,人总是想要认识自己,也都意识到认识自己多么困难。这种困难,除了人的认知能力有限以外,也跟参照对象不够,以及参照对象并非恒久不变有关。就拿我们中国人来说,认知自己的参照对象是自然万物和他人,以及自己的从前,包括历史上的其他人,但归纳起来,还是只有“自然和人”这两个参照对象。然而借着圣经来认识自己,就要丰富和全面得多,因为有六类参照对象,包括:
人与神(被造者和创造主)
人与道成肉身的神子耶稣基督(被救赎者和救赎主)
人与天使(神的儿女和神的仆役)
人与堕落的天使(神的儿女与控告者)
人与人(不同位格和特质的人)
人与万物(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下面简要概述中国传统人性论的发展脉络,以及圣经是如何谈到人性的。一、先秦时期在此阶段,对于人性,没有很明确完整的定义,一些哲人从正面来描述,认为“人性”就是人借着出生而自然得到的,比告子,荀子和庄子(性者,生之质也)也有一些哲人从反面来进行描述,比如韩非和孟子(人之有别于禽兽也)被尊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其实在这个问题上保持了开放的或者说谦卑的态度,就是干脆说我不知道,存而不论,他的学生子贡说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中国古人注重实际,因此,对人性的特点探讨得更多。先秦时期的先贤们主要注意人的道德属性,即善恶问题。性善论以孟子为代表,他提出”四端之心“,首次以心论性,这里的”心“,指的是人的本能反应,就如人看到有人落水,自然会产生怜悯之心。孔子主张的是”性平等、性相通”,因为人性论并非孔子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