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教史最后一弹,知识点这样记更全面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心理辅导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85442.html

中教史脉络清晰,宝宝们按照朝代这一线索就可以理出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其中各个朝代基本上会涉及文教*策、学校发展、选官制度。

今天的文章会单单将一个知识点拎出来,梳理它的发展进程,这也是最后一次做中教史的梳理,下次我们开始梳理教原的内容。(宝宝们希望梳理哪些内容可以留言)。

带有星号标注的知识点表示这是常出题的地方,是必须要记住的,其它没有标注的知识点仍以老师在课程上说的为主。

上次梳理的中教史6大教育家的知识点:收藏!中教史6大教育家知识点梳理

专题分为2部分:

专题1: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专题2:近现代社会。

各专题的梳理内容:

专题1:文教*策、中央官学、地方官学、私学、选官制度、管理机构、人性论、师生观。

专题2:学制

×××

专题1

文教*策

汉朝

汉初:无为而治(也称黄老之学)

汉武帝开始:★三大文教*策

知识点链接:1.*策内容:总纲领上—“推明孔氏,罢黜百家”;办学上—“兴太学以养士”;选官上—“重视选举,选贤任能”。2.具体措施:立五经博士;创办太学;察举制制度化

隋唐:重振儒术,兼用佛道(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宋朝:兴文教,抑武事(唐朝的安史之乱让宋的统治者对军事的警惕)。

元朝:汉化。

明朝: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

清朝:兴文教,崇经术,以开太平。

总结:从汉朝开始把儒家思想作为唯一的治国思想,之后儒家的地位一直保持着,只不过偶尔会融合别的思想,比如佛教,但还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从宋朝开始,相比于“文教”,“武事”一直被压制。

学校的发展

发展的初始阶段

五帝:成均,庠(学校的萌芽时期)。

夏朝:序(设在王都),校(设在地方)。

商朝:大学和小学,右学和左学。

西周:国学(大学,小学),乡学(小学)。

(因为这时候属于学校的初始时期,为了方便记忆不把它们区分为中央、地方官学)

中央官学

汉朝:★太学、★鸿都门学、宫邸学。

曹魏:太学。

西晋:★国子学。

南朝宋:★四馆+总明观。

北魏:太学、中书学、皇宗学。

隋唐:六学一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广文馆)。

宋朝:贵胄学校、国子监、专科学校。

元朝: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

明朝:国子监、宗学、武学。

清朝:国子监(分校—南学、讲学场所—辟雍)、贵胄学校、算学。

地方官学

汉朝:★郡国学。

北魏:州郡学。

隋唐:州县二级制。

宋朝:州县学。

元朝:路府州县学、社学、专门学校。

明朝:儒学、专门学校、社学。

清朝:府州县卫学、社学、义学、井学。

私学

汉朝:书馆、经馆。

隋唐:初级私学、高级私学。

宋元明清:★初级蒙学、★高级书院。

总结:太学的发展:自汉朝开始有了太学(接受士族和庶族子弟),西晋有了国子学(只接受士族子弟),后来的朝代要么只设其中一个,要么二者兼有,北齐的时候统治者把国子学改名为国子寺,隋炀帝时期将国子寺改为国子监,唐朝的时候国子监只是一个管理部门,至宋开始,国子监大部分的时候既是管理机构又是最高学府。

辟雍的发展:西周时期,天子设立的学校→崇宁兴学,中央官学的分校→清朝,天子讲学的场所。

大家记忆的时候寻找记忆规律,因为朝代与朝代之间存在继承关系,有时候只是变了说法或者废除了个别的学校。

选官制度

曹魏:九品中正制(只选拔士族的子弟)

汉朝:★察举制的制度化(推荐+考试,设孝廉科作为制度化的标志)。

隋朝:★科举制的制度化(考试选拔,设进士科作为制度化的标志,这时候察举制还在使用,宋的时候科举制才成为唯一的选拔人才的渠道,即科举制成为取士正途)。

总结:科举制后来的发展逐渐僵化,清末新*时期完全废除了科举制,它作为一种选官制度已经被淘汰,但是其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今天。

管理机构

隋文帝时期:在国子寺中设行*长官—国子祭酒,标志着教育成为独立的部门。

隋唐:中央官学主要由国子监进行管理;地方官学由地方的长官长使管理,但是还没有专门的机构。

宋朝:在地方设立提举学司事作为专门管理地方官学的机构。

人性论

孔子:★性相近,习相远(孔子不明确说人性中是善的还是恶的)。

孟子:★性善论。

荀子:★性恶论。

法家:人性利己说。

董仲舒: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

王充:中人以上、中人、中人以下。

颜之推:性三品。

韩愈:上品、中品、下品。

总结:自汉代以后,教育家都会把人分为不同的等级,教育对不同的等级的人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关于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需要宝宝们深入了解。

师生观

孔子:“学诲以爱教温”(这是助记口诀)。

荀子:绝对尊师,“师云亦云”。

《学记》:教学相长。

王充:问难与距师。

韩愈:民主的师生观。

×××

专题2

助记

我们先要记清楚每一个学制是什么时期颁布的以及它们的名字。首先在内忧外患之下,清*府被逼无奈开启了十年新*的改革,也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才有了第一部学制,可能是刚刚开始接触学制,所以一开始颁布的“壬寅学制”(也叫钦定学堂章程)不是很满意,还没来得及实施,就颁布了第二个学制“癸卯学制”(也叫奏定学堂章程)。

革命派推翻了清*府,换了*治体制,那旧的学制肯定不能再用,颁布“壬子癸丑学制”(也叫—年学制)。

即使有了新的*治体制,人们的思想还停留在以前,知识分子们为了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此外,此时西方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以及进步教育运动的思想传入中国,这时候的学制就仿照了美国的六三三—“壬戌学制”(也叫年新学制)。

南京国民*府时期,出台“戊辰学制”。

学制内容★

1.“壬寅学制”

仿日

三段七级(三段指初、中、高等教育;七级指蒙学堂、寻常小学、高等小学堂、中等学堂、大学预科、大学堂、大学院)。

7年义务教育。

学制总年限20年。

重视实业教育、师范教育。

2.“癸卯学制”

仿日

三段七级。

5年义务教育。

学制总年限20—21年。

重视实业教育、师范教育。

幼儿园纳入学制体系。

助记:这2个学制共性比较多,第二个学制将义务教育年限缩短了2年且考虑到了幼儿教育。这两个学制颁布的时间还是封建的清*府时期,所以学制也表现出“两半”的性质,即半资本主义,半封建主义。

3.“壬子癸丑学制”

仿日

三段四级。

4年义务教育,小学男女同校。

4年中等教育,专设女子中学。

高等教育分设预科、本科、大学院。

重视实业教育、师范教育。

进步之处:民国初年,科举被废除→取消毕业生奖励科举出身;男女同校→男女平等;义务教育由一开始的7年、5年到4年→缩短义务教育年限,易于普及。

4.“壬戌学制”

7项标准。

六三三制。

课程标准。

5.“戊辰学制”

7项标准。

特点:重义务教育、成人教育;重质量,不求数量;重职业教育。

本文根据凯程教育学/教育硕士最新强化班整理

凯程VIP集训营:集训营环境介绍

20集训营喜报

凯程暑期集训营

教育学集训营

暑期集训营开营

百日集训营

雏鸟班集训营

凯程网课辅导:教育学硕士网课

教育硕士网课|北师

北师+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

首师大

首师大

东北师大

东北师大

广州大学

专业课二网课

考研资讯:考研导学班|信息汇总|信息汇总|专业课二参考书

专业课二导学课

院校汇总

经验谈(持续更新中)

音频栏目

或者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直接咨询

都看到这了,点赞、在看、分享选一个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