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君子和君子文化 [复制链接]

1#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6.html

君子和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精神的总结、是我们民族文化延续的命脉。我们历代都重视这种文化,经典著作《周易》中君子出现处、《论语》中出现处,其丰富思想蕴藏和贯通于儒佛道显学,其内涵和特质已经成为某种思维方式、情感取向、生活态度,浸润并显现于中国人的民间信仰和日常生活。

《周易》中君子出现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大学的校训即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源于此句。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益·象》迁善改过”是不断提高和增强个人素质的重要手段。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人际交往中的准则。

孔子认为玉有十一德:“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故以君子比之。”许慎论述玉有五德,与君子之仁、义、智、勇、洁。

《礼记·聘义》:“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儒家学说很重要的内容是阐扬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耻等众多为人处世的伦理和规范,它们最终都集聚、沉淀、融入和升华到一个理想人格即“君子”身上。君子善良“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君子有理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君子求同存异“君子和而不同”、敢做敢言强调“君子喻于义”,要求人们都自觉当“君子”,士不可以不弘毅,养天地浩然正气。

君子不仅是儒家着力打造和推举的理想人格形象,道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概念及其人格内涵也颇为认同。人们耳熟能详的“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就是《庄子·山水》中的名言。荀子在构建礼法体系时强调:“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在荀子看来,一个崇尚礼法的社会,如果没有君子这样品行高尚的人来参与和维护,那将会失去构建礼法社会的基本前提。

“君子”文化与中国人的生活。

君子如玉。“君子”是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的中国人的理想人格。金庸《书剑恩仇录》中那句“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是君子的风姿和风采;

梅兰竹菊四君子。我们的先贤崇尚君子品格,甚至把象征高洁、清雅、虚心和气节的梅兰竹菊四种植物人格化,称为“四君子”;

五德之禽。鸡作为家禽的一种,被赋予“五德君子”的美名,《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中国民间更将鸡视为吉祥物,说它可以避邪,还可以吃掉各种毒虫,为人类除害。所以,开年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民间以红纸剪鸡作窗花,而且把这天定为"鸡日"。

俗语民谚说君子。君子文化向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沉淀,质朴的俗语民谚显现出老百姓对君子的认同和地位。“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合理合法的致富;“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话算数,不能食言;“君子成人之美”与人为善“仁”的表现。

家风、家训做君子。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强调君子的行为操守,关键在于修身养性,治学做人;归有光《家谱记》也说:“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归有光认为,家族成员只有以君子为楷模,行仁义、重孝道,家族宗法才可确立,立宗法方可成世家,成世家方可正风俗,而正风俗,则将仁孝品德彰扬于世,进而代代绵延,形成世有君子、代有贤良的良性循环;社会风俗之美,正是通过“由一家以推于一乡,由一乡以推于天下”的形式,逐步改善并蔚成风尚。

《论语·为*》:子曰:"君子不器。"君子不要像器物一样仅仅限于某一方面,要多学习,不学不足以成大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