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时代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于儒家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怎么治疗可以好 http://m.39.net/pf/a_6706972.html

中国儒家思想历经两千多年而历久弥新,被视为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人的主流思想和精神支柱,是古代、现代思想教育不可或缺的文化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文化资源,更是新时代领导干部思想*治教育重要的理论源泉。在新时代领导干部思想*治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传承儒家优秀思想教育的精髓,把新时代特征和现实情况紧密结合起来,探索新时代领导干部思想*治教育的方法,挖掘儒家思想的时代价值与新内涵,体现出领导干部思想*治教育的多样性、普遍性和时代性。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其所倡导的仁爱众生、知书达理、孝悌忠义、天下为公等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与当代价值理念相契合的特点,可以为新时代领导干部思想*治教育提供重要内容。本文主要阐述了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核心理念及基本特征,探索儒家思想在教化官员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建立新时代领导干部思想*治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首先,从儒家思想的内容、特点、原则、方法等方面,总结归纳出儒家优秀思想在与时俱进中呈现出与当代价值导向相适应的特征,对新时代领导干部思想*治教育起到积极意义;其次,分析了领导干部思想*治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阐明新时代领导干部思想*治教育汲取儒家思想的现实需要;再次,从两个方面分析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对新时代领导干部思想*治教育的借鉴意义;最后,论文阐明新时代借鉴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治教育的途径。自此,将儒家优秀思想渗透到新时代领导干部思想*治教育中是实现干部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这样在促进干部队伍素质全面提高的同时,更有利于全体社会成员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基于儒家思想加强新时代领导干部思想*治教育的原因

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兵”,肩负着*和国家的总体任务和目标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力量。*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对领导干部思想*治教育有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领导干部要以崭新的*治素质、崇高的道德品质和朴实的价值观为人民服务,要全心全意代表*和人民正确履行职责。目前,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渗透和市场经济的诱惑,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有所混乱,出现服务意识日益淡薄,品行人格低劣,道德知行脱节,理想信念动摇,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盛行,渎职侵权,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等等与新时代*的要求格格不入的现象,几乎每天都有一场场堕落腐化的丑闻和闹剧“粉墨登场”。这些现象严重破坏了*内*治生态,干扰市场经济正常秩序,损害社会文化,污染社会风尚,败坏家庭风气。如果肆意这些问题继续侵蚀着领导干部,那么总有一天会给*和人民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深究产生这些现象的真正原因是领导干部自身思想素质滑坡,是思想不端造成的严重恶果,这给领导干部思想*治教育的现状敲响了警钟。

在如何加强新时代领导干部思想*治教育的过程中,有人提出向西方学习,提倡全盘西化,却把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抛之脑后,淡漠视之,与此相比,我们更应该借鉴学习传统儒家思想的经验和精华,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为新时代领导干部思想*治教育提供借鉴。儒家思想适应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深受中国历代统治者的偏爱,并奉儒家思想为圭臬。儒家思想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儒家思想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并始终占据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包含着中国人的文化气息且影响着中国人的言行举止,对东亚甚至世界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在教育官员方面,儒家倡导为*以德、从*道德、以德治国,也就是说,官员要有官德,包括思想*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在新时代背景下,领导干部思想*治教育工作要继承发扬传统儒家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就和实践经验基础之上,重新认识、思考和学习儒家思想,同时根据世情、国情和*情的变化,利用儒家思想充分发掘其当代价值鼓舞领导干部砥砺前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起点上,提出新的观点和论述,发展和创新新时代领导干部思想*治教育理论。儒家思想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我们可以吸取其精华,加以利用,促进新时代领导干部思想*治教育与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的结合,完善领导干部人格魅力和思想素质,助力领导干部走出当前在思想*治教育中所面临的困境,更好地改进新时代领导干部思想*治教育工作,进而促进新时代领导干部思想*治素质全面提升。

二、孔、孟、荀思想的基本内容

儒家思想创立于先秦时期,其内容吸收了周朝礼乐制度,经过孔孟荀三位儒家大师对儒家思想基本内容的归纳、整理和总结,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本框架,是儒家思想的开始。儒家与其同时期的墨法道阴阳等学派共同开创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兼容并蓄”的学术先河,这一局面也丰富了儒家思想,但此时的儒家思想还不具备完整的思想体系,经先秦后世以来所谓的儒家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完善,儒家思想才得以日趋完善。在梳理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典型特征的基础上,从而发掘出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以便进一步思考新时代背景下领导干部的思想*治教育工作如何利用其当代价值得以推进。

孔子在继承以“周礼”为核心的等级制度基础上创立了儒家思想,提出以“仁”或“仁爱”思想为核心的一套学说,形成以“仁”或“仁爱”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他的“仁爱”学说就是关于“仁”的思想总结和发展。孔子提出“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核心要素,在《论语》中有“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等经典对话,孔子将“仁”从“爱亲”发展为“爱人”再解释为“爱众”。“爱亲”即爱父母及长辈,谓之孝;爱兄弟姐妹,谓之悌。“爱众”就是对所有人的爱,内容有恭、宽、敏、信等。这些都是孔子所谓“仁”中所包含的内容。如何达到“仁”?孔子指出“忠恕之道”是根本途径,“克己复礼”是基本手段。孔子教育我们要广施仁爱之心,多与仁者相近,受仁者熏陶,自己就会成为仁爱之人。子曰:“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礼的本质就是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把仁解释为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任何人。

孟子是孔子的正统继承人,孟子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孔孟之道”被历代统治者奉为圭臬。在《孟子》一书中,孟子第一次全面概括出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准则关系——“五伦”,具体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主张性善论,在《孟子·公孙丑上》和《孟子·告子上》中,归纳出“仁义礼智”的“四德”,并把其看作人类天生的本性。孟子倡导“仁义之道”,在*治上主张“施仁*于民”,在《孟子·离娄上》曰:“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何为仁?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认为仁的本质是行忠恕之道。孟子对礼的解释在《孟子·万章》中说:“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在此句中,他将仁比喻为房子,义比喻为马路,礼比喻为门,足以证明孟子本人对于礼的重视程度。孟子所提倡的仁学思想主要表现在“施由亲始,前后有定,含义有别、爱分差等,由浅及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广大悉备。”,他提出“仁”有三个层面的论述,为后世理解仁学思想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蓝图,这也是整个儒家仁学思想的关键。

荀子是继孔子、孟子之后的儒家大师,是“隆礼重法”儒家思想集大成者,其思想属于儒家和法家治国方略的有机结合。在《荀子》一书中,荀子主张“性恶论”,即人性本恶,但并不是一成不变,我们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实践来改变自己的恶,把恶化为善,这与孟子“人性本善”的认识截然相反。“性恶论”是荀子思想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荀子重视“礼”,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约束社会成员行为的重要手段,并创造了“礼论”体系。荀子还从性恶论的角度解释“义”与“利”的关系,认为义是人们精神、情感的方面,利是人们获取物质的方面,赞同人们遵守“义”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自身的利益,这两者缺一不可。荀子将“礼”系统化加以总结,提出仁、礼、法三者合一的思想,他认为礼来源于人的欲望,所以礼的目的是调节和控制人的各种欲望,以达到清心寡欲的目的。在孔孟儒家思想的基础上,荀子深刻阐述了百姓在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首先,他进一步完善“民水君舟”之说,如在《荀子·王制》中说:“《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爱民矣’”。其次,他又提出“立君为民”之说,在《荀子·大略》中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这段话显示荀子是一个反对君主专制的儒家学者,被后世各派学者反复引用,反映出儒家思想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思想,也标志着我国民本思想的重大进步。此外,荀子还明确把是否爱民上升到关乎到国家存亡的高度,提出“故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荀子·君道》)。

END

更多精彩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