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走近历史名人唯物思想家荀子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http://m.39.net/pf/bdfyy/
唯物思想家荀子

一、荀子传略

荀子,约生于公元前年,卒于公元前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安泽,一说河北邯郸,一说山东新绛)人。祖籍古荀国,后荀被晋所灭,而晋灭后又归属赵国。中国古代思想家、文学家、*治家、儒家代表人物。《史记》记载:荀子曾两次入齐,三度担任稷下学宫祭酒。曾到秦考察,后返回赵国。又受楚国春申君邀请,入楚担任兰陵令。晚年定居兰陵而终。

荀子一生,主要从事讲学和著述。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批判地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治主张,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建立了一套古代唯物主义的天道观。荀子为重新整理儒家典籍,做出显著贡献。其弟子众多,韩非、李斯最为杰出。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传世之作《荀子》。

山西安泽荀子故里

二、荀子著作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的一部重要著作,由荀子和弟子们整理记录而成,今存32篇。书中涉及到哲学、逻辑、*治、道德等许多内容,反映了荀子一贯的思想观点。荀子吸收诸子百家学说,发展了儒家思想。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荀子主“性恶论”,强调后天的学习。还提出了人定胜天,万物都遵循自然规律运行变化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荀子强调学以致用,认为必须看重教师。其中代表作为《劝学篇》等。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逻辑性很强。语言丰富多彩,善于运用比喻、排比等句式,增强议论气势,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他的文章已由语录体,发展成为标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趋于成熟。《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荀子是继孔子、孟子之后的儒家大师,荀学思想对中国思想学术界、文学界、教育界等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山西安泽荀子文化园

三、荀子名言

1、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2、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天论》

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

4、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哀公》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8、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劝学》

9、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修身》

10、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盛。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不苟》

四、荀子轶事

荀子劝学

荀子的一生,是在讲学和著述中度过的。众多弟子中,杰出的弟子有集法家之大成者韩非,秦朝*治家、文学家李斯等。荀子常常劝勉弟子要立志于学习,坚持不懈。

荀子对弟子说: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远方,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荀子还给弟子讲过: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因为它心浮躁的缘故。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进步;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成就。

荀子用生动的比喻,讲述了“学不可以已”的深刻道理,让弟子们深受启发。荀子的《劝学篇》,成为激励后人学习进取的不朽名篇。

山西安泽荀子文化园塑像

注:以上资料来自网络资源共享。

编者寄语:《刘老师作文讲堂》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