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杨朝明体会安贫乐道与富而好礼的人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的岐黄圣手 https://m.39.net/disease/a_5419394.html
儒家文明是中华文化的主干,引导儒学研究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要做好传统文化研究“登峰”和“落地”两篇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年在孔子研究院视察时提出“古为今用,去伪存真”。《财富之道儒家说》带领读者走进儒学世界,领悟儒学不仅是“修己安人”之学,也是“治世”之学。孔子讲“道不远人”,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落地工作,就是要真正地让它走向大众,走向人心,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打开《财富之道儒家说》,体会“安贫乐道”与“富而好礼”的人生境界,找到财富的方向。杨朝明,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先后担任曲阜师范大学《齐鲁学刊》编辑、孔子文化学院院长、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孔子研究院院长,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儒商”鼻祖,会经商的“外交官”受到太史公垂青,会经商的“外交官”《文化大观》:子贡是孔门弟子中较为特殊的一个人,我们发现,惜字如金的司马迁在《史记》中,用了两千字记述子贡的生平活动。司马迁为何对子贡如此垂青?杨朝明:我在读《史记》时,也发现了这一不寻常的现象。在《史记》中“亚圣”孟子、“后圣”荀子分别仅有多字的记述,连“道圣”老子也不过多字。这种书面的强烈反差激发了我的兴趣。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子贡是他的字,是春秋时期的卫国人。子贡位列孔门十哲,名属七十二贤,他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31岁。除此之外,他在政治和商业领域的身份地位及成就更令人瞩目。在《论语》中,子贡被提到了57次,仅次于排名第一的子路,可见他非常好学,经常围在孔子身旁请教。司马迁在《史记》这样描述子贡:“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子贡是孔门弟子中最富有的人,他也是当时的商人中学问和道德素养最高的一个,后人把他称为“儒商的鼻祖”。《文化大观》:子贡的哪一方面特点最为引人注目,司马迁着重描写了子贡的哪些事迹?杨朝明:子贡不仅是一个商人,他还是一个外交能力非常强的人。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意思是说:子贡乘坐四马并辔齐头牵引的车子,携带束帛厚礼去访问、馈赠诸侯,所到之处,国君与他只行宾主之礼,不行君臣之礼。子贡在各国的影响力对孔子得以名扬天下也起到了助力作用。司马迁还洋洋洒洒用了字详细记述了子贡的一项事迹。子贡当过鲁国、卫国的国相,经常参与国际上的政治活动,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外交家。子贡最辉煌的政治事迹,莫过于在各国斡旋,救鲁国免于危亡。鲁国是孔子的故乡,有一次齐国要进攻鲁国,孔子派子贡前往齐、吴、越、晋、鲁五国游说,解救鲁国。子贡临危受命,最终他凭借出众的智慧和口才,以一人之力保全了鲁国,且将五个国家的命运全部改变,甚至将春秋末期的国际局势重新洗牌。司马迁感叹:“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可见,子贡是一个口才极佳、能力很强的人。孔门教育成就了儒商子贡《文化大观》:您认为子贡为什么拜孔子为师呢?杨朝明:商场竞争是残酷的,当时诸多诸侯国仍以“工商食官”为主,自由的商贸活动并不发达。子贡非官宦子弟出身,不会以官商的身份去经营自己的产业,在经商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就应学会与官商及一些达官贵人、诸侯国君的礼仪。这可能是促使子贡拜孔子为师最直接的原因。通过《史记·货殖列传》:“子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的记载,我们知道子贡入孔门后,并未终止经商的活动。《论衡·讲瑞》中还讲了一段关于子贡和孔子的记载,值得我们多加思考:子贡事孔子一年,自谓过孔子;二年,自谓与孔子同;三年,自知不及孔子。当一年、二年之时,未知孔子圣也,三年之后,然乃知之。我们从中可以觉察到子贡入门时有些自视清高,刚入孔门时的子贡能言善辩、办事通达、经商有道,与当时政治不得意的孔子相比,子贡感觉自己棋高一筹,所以才会有此自命不凡的语言与举动。后来,子贡才明白孔子的高明之处。《文化大观》:也就是说,子贡能成为儒商鼻祖的原因,与孔子的教诲是分不开的?杨朝明:有很大的关系。子贡大概在25岁以前入孔门求学,此后随孔子学习了25年,直至孔子去世。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孔子对子贡进行了一场“成人”教育,的的确确影响到了他的经商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子贡能真正地将孔子对君子人格的要求运用至经商之道中。“富比陶朱”,子贡的生财之道子贡的财力不比范蠡差《文化大观》:我们一直说子贡很有钱,但并不清楚子贡的财力究竟是什么状况。您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吗?杨朝明:用富可敌国形容子贡的财力丝毫不为过。《史记》说他“家累千金”,有人根据汉代墓地出土的文物测算,千金放到现在是以“亿”来计算的财力。这一点在很多典籍中都能得到印证,比如《论衡·命禄》记载“白圭、子贡转货致富,积累金玉”,《论衡·知实》说子贡“善居积,意贵贱之期,数得其时,故货殖多,富比陶朱”,陶朱公就是范蠡,《史记》载范蠡的财力“财聚巨万”,据此足见子贡之富。子贡的生财之道《文化大观》:子贡是如何致富的?杨朝明:“生财有大道”,子贡的钱财是他自己经营有道得来的。《论衡·命禄》有明确记载曰:“白圭、子贡转货致富,积累金玉,人谓术善学明。”告诉我们,子贡的生财之道是“术善学明”,就是善于经营,学有所用。子贡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善于猜测行情,能够及时了解市场的运转情况,并迅速做出反应,周转货资。这从“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论语·先进》)与“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赀”(《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都能看出来。《文化大观》:子贡还有哪些特质对于经商有助益?杨朝明:另外,子贡有务实、勇于开拓的精神,这种精神对经商是弥足珍贵的。史书中曾记载这样一个事情,孔子周游列国被困于陈、蔡之间,依然弦歌不废,态度积极乐观。孔子先是找来弟子子路问话,询问自己的理论学说何以至此?子路自己感到非常困惑,认为是孔子自身的原因。之后,子贡又被叫进来回答同一个问题,子贡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子盍少贬焉。”(《孔子家语·在厄》)子贡明了老师学说的博大精深,但也深知当时的社会条件是无法实现孔子这一理想的,故而劝说孔子降低一下自己的标准以适应世道。理想的目标做了调整,虽不如从前高远,但却可行。这个事例清楚地表现出子贡的人生态度中讲求实际的务实精神。《论语·八佾》也记载了类似的一件事情,其曰:“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子贡的务实精神体现得非常鲜活。(本文节选自《财富之道儒家说》)《财富之道儒家说》王慧红主编新华出版社年12月ISBN-7---2定价:69.90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