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何史学界把荀彧之死列为三国历史分界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规范化 https://m.39.net/disease/a_5761442.html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战乱纷飞的三国时期,无疑是一个很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时代。在华夏民族经历了两汉四百年的大一统思想洗礼后,各种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以及时代发展催生下人性欲望的展现,集中爆发于三国时期,因此,也让那个时代变得格外缤纷多彩。

提及三国时代,或许很多现代人并不陌生,通过小说演义,及电视剧等传播,三国时期的一些人和事,变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甚至很多普通老百姓都能随口说出一些很精彩的三国故事,或者三国人物。

但不少史学家却对三国时期不是特别著名的荀彧很感兴趣,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并且不少专家学者都认为“荀彧之死”是整个三国时期的历史转折点,也可以称之为三国历史分界线。

为何曹操帐下谋士荀彧的死,会被史学家门看的这么重要?其背后到底有何深意呢?

荀彧这个人物,不论是像正史《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里都有过明确的记载和描述。荀彧出生在河南颍川荀氏这个名门望族,属于荀子的后代。这个大家族在古代史上非常著名,历时几百年常盛不衰。

在那个讲究门阀世族阶层的社会,世家大族往往能获得最好的政治及经济利益。或许是因为出生在这等豪门身份显赫,荀彧从小就表现得很清高,而且极具才华,在史料上曾记载荀彧有“王佐之才”。这种人往往在行事作风方面颇为低调,而且还总会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三国时期的起点,可以追溯到“董卓乱京”。后世不少影视剧或者小说演义,都把这个事件描述得非常精彩。但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董卓进京,其实是一种各阶层之间的政治博弈。

东汉末年,朝廷政权旁落到宦官手里。当时一些世家大族阶层非常不满,于是就策划了一处“董卓进京”的事件。其主要目的就是想利用董卓来干掉宦官集团势力,从而世族阶层在从中渔翁得利。

后来的发展也如当初世家大族阶层判断的那样。强悍的董卓彻底消灭了宦官势力集团,而此时,以王允,袁绍等人为代表的世家大族阶层,开始了讨伐董卓的行动,其目的主要也是想从董卓那里重新夺回权力。

正当世家大族阶层开始跟董卓争取多利之际,荀彧这个世家中的世家,如此根正苗红的世家阶层,却做了一个令人非常意外的举动。他不仅没有参与到这次争斗之中,反而是带着家人,拿着钱财逃离政治争斗核心区域,走得远远的躲了起来。

这或许也是荀彧的高明之处,因为当时荀彧对于事态还没有洞悉清楚。毕竟董卓带领着一帮子西凉骄兵悍将,武装实力雄厚。袁绍等世家大族跟董卓彼此交锋,到底鹿死谁手,结果还不一定。

所以那时候荀彧也没有贸然行事,而是选择站在一旁观察局势走向。因此,在三国早期,不论正史还是小说演义,几乎都没有记载荀彧参与此事。荀彧这位怀有大才的世族人物,还没有登上历史舞台。

随着时间推移,不得人心的董卓眼看着要倒台。这时候精明的荀彧果断作出决策,他毫不犹豫的投靠到以袁绍为代表的世家大族集团之中,这也标志着荀彧正式出山登上了历史舞台。

当年荀彧第一次出世,无疑选择了权力,实力,以及地位上都冠绝群雄的袁绍。荀彧投靠到袁绍帐下,在史料上有明确的记载。

袁绍顶着“四世三公”的头衔,在那时候威望很高,并且也是那个时代世家大族拥护的对象。而同样出生于世家名门的荀彧,本质上跟袁绍属于一个阶层。并且当时袁绍控制着大量地盘,手下兵精粮足。因此,荀彧初期到袁绍帐下效力,也是最佳选择。

但来到袁绍帐下之后,荀彧却发现袁绍这个人非常傲慢,对荀彧不冷不热。似乎话里话外还有点瞧不起荀彧。其实这也好理解,荀彧出生名门望族,在过往日子里,身边那些普通百姓都仰慕他这等尊贵的身份,碍于这种身份地位,很多人都尽可能的捧赞荀彧。

因此,荀彧也总是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但袁绍身份地位,及家庭出生甚至都高于荀彧,因此自然也不觉得荀彧有何等高贵之处。这种心理上的落差,或许让荀彧很难受,但更让荀彧担忧的是当时的局势。

尽管董卓和宦官集团已经被消灭,可天下乱世已经形成。袁绍作为世家大族的领袖代表,性格优柔寡断,杀伐决断能力比较弱,在那种大争之世的时代,荀彧判断出袁绍基本不会有大的作为。

因此,荀彧又开始谋划着做出选择。这一次,他的举动又超出了普通人的意料。出生名门望族的荀彧,居然投靠了曹操。

众所周知,曹操是宦官之后,在那些世家大族眼中,曹操身份非常低贱。而荀彧选择投靠曹操,其实是在对未来投资,他看重曹操的能力,而且荀彧也觉得曹操是那个时代,能够结束乱世,匡扶汉室的最佳人选。于是他冒着背叛世族阶层的风险,其实是对未来投资。

曹操和荀彧的结合,本质上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曹操重用荀彧,其实一则是荀彧的才华可以辅佐他打打天下,而另外更重要的是荀彧的世家大族身份。有荀彧在帐下,曹操就有了拉拢世家大族的资本,而在那个年代,要想成大事离不开世家大族的支持。而荀彧甘愿给曹操效力,其实也有个人目的也很明显,那就是结束乱世恢复汉室,让国家恢复到以往的秩序。这样一来,荀彧便能作为世家大族的领袖,继续享受无上的荣耀。

曹操和荀彧彼此相伴二十年,而两人一直密切合作,最终也统一了北方。但这个时候,曹操露出了不臣之心,他要当魏王。这无疑跟荀彧的世家大族利益阶层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因为在荀彧心中,汉室才是正统,像他这等世家大族代表,只能辅佐汉室。而曹操地位低贱,本质上世家大族根本不可能接受曹操坐拥天下。

在当魏王这个事情上,荀彧极力反对,甚至不惜跟曹操决裂。史料上记载荀彧的死有两个版本,一个说他是忧患而死,另一个说是被曹操逼死。其实不管荀彧的死亡原因究竟是哪种,但他的死代表着世家大族已经无法再阻止曹操篡权多位。而荀彧一生为了恢复汉室,重塑世家大族荣耀的梦想,也枭雄曹操面前变成了泡影。

荀彧的死,说明曹操搬掉了阻止其称王道路上世家大族的障碍。而他称王也标志着三国时期,从早年间战乱纷飞的时代,正式跨入三足鼎立,相互称王称霸的时代。所以史学界说“荀彧之死”是三国时期一个明显的分界线其实也很准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