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出自孔子的门人及其再传弟子辑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论语》。
原文如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想要知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而”的用法,就要追本溯源,了解在古代汉语中“而”的主要用法。
在商务印书馆年第5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而”有6个义项,分别是:
1、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例如《左传》中的“余知而无罪也”的意思是“我知道你没有罪”。
2、连词。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之间的并列、转折、相承等关系。例如《韩非子》中的“故其国富而兵强”的“而”表示并列关系。
3例如《愚公移山》中的“面山而居”中的“而”连接状语“面山”和中心语“居”。例如《愚公移山》中的“面山而居”中的“而”连接状语“面山”和中心语“居”。
愚公移山
4、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如果”或“却”的意思。例如《左传》中的“子产而死,谁其嗣之?”的意思是“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能够继承他呢?”
5、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例如《论语》中的“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的意思是“罢休吧,罢休吧!现在当官的有多么危险!”
6、如,像。如《荀子》中的“黭然而雷击之,如墙厌之”的意思是“突然地就像雷电闪击他们一样,就像墙壁倒塌压死他们一样”。
孔子
根据上述6个义项,结合上下文,可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而”的用法是“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也就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而”的第3个义项。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句中“吾”是主语,“志于学”是谓语,“十有五”是状语,修饰谓语中心语“志”(动词,立志),表示孔子是从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的。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京东月销量¥34购买
小结:要正确解释一个文言词语,既要了解它的主要义项,又要结合上下文,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