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他有着远大理想,怀才不遇,死后学说被历代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儒学作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一直被统治者推崇,但古代还有另一派思想--法家思想,虽然没有被沦为封建正统思想,可却被历代君王推崇学习,其中一位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理论被统治者青睐,在地位上虽然不及孔子,但却有许多君王把他视为圣才,他就是韩非子。

虽然韩非子的法家影响后世深远,但他的一生却是历尽坎坷,含冤而亡,在先秦百家争鸣时期,法家曾经有一段辉煌的历史,当时儒家思想被诸侯们避而远之,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也不被重视,反而法家最受到亲睐,韩非子出生于公元前年是战国末韩国的公子,更是法家的集大成者,有趣的是韩非子的师傅荀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过荀子也并不排斥法家,荀子他主张用礼法并用来实现国家统一,荀子的弟子韩非子与李斯则全面投身于法家思想,韩非子在跟着荀子学习时为人聪慧富有自己的见解,而荀子的另一个弟子李斯则因为师生在统治秩序有分歧而离开荀子,与主张礼法并用的荀子不同,李斯则认为君子统治地位至高无上,无人能敌。

公元前年,此时的秦国由尚未成年的嬴政继位,全国的大权还掌握在吕不韦手中,来到秦国的李斯成为吕不韦的门客很快就升级为吕不韦的心腹,经历了商鞅变法的秦国把法作为国的根本,李斯很快发现秦王的主张与自己十分相似,十分聪明的他发现秦王特别渴望统一六国,就编写了论统一书献给秦王鼓励其抓住机遇实现一统,很快李斯就得到秦王的重视,成为他的得力左右手。

而彼时韩国的韩非子却壮志未酬,他作为韩国的贵族非常想依靠与韩王的血缘关系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可惜韩非子有一个特别大的缺点就是天生口吃,虽然他思想敏捷但是在辩论或者表达时往往没有办法很好的表现出自己的观点,我们都知道战国时百家争鸣,想要说服君王,那必须就得依靠文字和语言,可惜口吃这个缺点让韩非子沦为一个不合格的说客,而且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不断强大,韩国也从来没有在战争中胜利过秦国,此时的韩国已经丧失了战争的勇气。

韩非子的思想是对先秦以来法家思想的总结,他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把法术势结合起来,进行创新,总结出一套适合帝王的专制理论学说,这就是后来的帝王之学,其中法是法律条例,他主张任何事情都要通过法律来加以规定,用罚与赏来当作统治的工具,实行轻罪重行,术是君主对大臣的统治手段,他研究了大臣的各种行径,为君子设计了各种各样的防治手段,还把这份手段上升到后妃夫人嫡子,韩非子非常自白的探讨了人性的卑鄙肮脏,势就是君主的权威,怎样掌握了法和术就能够掌握势,让君主的权威越来越大,韩非子是专制至上主义者,他认为君权集中的指导思想就应该是法家思想,所以他并不认同法家以外的其他学,他也主张严格限制思想,如果合理利用他的治国之道,国家无疑会走向强盛,而后世的君主中实际上也都选择了法家的思想与儒家的思想进行融合。

虽然韩非子的思想并没有得到韩国的支持,可是他的才华却被嬴政认可了,这时韩非子的同门李斯又出现了,提出可以以韩国水工事件为借口,逼迫韩非子来见秦王,听信李斯的嬴政立刻派兵攻打韩国,以此来要挟韩非子出面解决两国的矛盾,韩非子为了国家与百姓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秦国的道路,秦王见到有才的韩非子非常兴奋,而这时李斯却感受到了威胁感,他害怕好不容易得来的成就因为韩非子的到来而灰飞烟灭,于是李斯用狡猾的语言诋毁韩非子,在秦王面前游说道韩非子作为韩王的人不可能真心实意的帮助秦国,嬴政又一次听信了李斯的传言,把韩非子打入监狱,为了彻底解决隐患李斯给韩非子送了一杯毒酒,后来清醒过来的秦始皇想要派人把韩非子释放才发现已经赶不及了。

这位集大成者的法家思想家最终在牢狱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嬴政后来把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付诸实践,他不仅在武力上征伐六国而且还擅长离散各国之间的关系并收买六国人才,至此实现了秦国的大一统,之后秦始皇又根据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设立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包括后代的君王的治国措施中我们都能在韩非子学说的依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