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哪些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mvdtj.com/庞光华,男,年生,北京大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曾留学日本东京大学,现为五邑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汉语史、古典学、古文献学、学术史、文化史等。发表学术论文60篇,个人学术专著两部。本文承蒙畏友萧旭教授提出宝贵意见,特致感谢。参考文献随文出注,文末不详列。详文参见,庞光华教授《论〈韩非子〉的民众观》,上海社会科学院《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21辑,.10。
提要:《韩非子》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在人性论上承袭《荀子》的观点,主张性恶论,进而主张依法治国,而不是以礼义仁爱治国。在《韩非子》看来,民众天生是自私自利的,并不向往美德;民众不服于仁义,只服于威权法律;民众是愚昧的,不能参与治国;民众的利益与国家政府的利益永远是对立的。世俗所赞赏的民众都对治国有害,世俗所嫌恶的民众其实都对治国有利。《韩非子》的民众观虽然有其合理性,但流于片面极端。尤其是厉行法家思想的秦帝国败亡后,两汉的思想家总结秦帝国灭亡的教训正是其严刑峻法、刻薄寡恩。因此,两汉思想家几乎都对法家政治持批判态度。梁启超对法家政治的批判也很深刻。我国先秦的法家思想与现代世界的法治思想完全不是一回事。《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是维护君权,为君王谋划;现代法治思想是以法律限制政府和执政者的权力,为民众谋划。因此,《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导致君主专制,而现代的法治思想却导致民主政治。
关键词:性恶法治民众愚民德教
《史记》载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批判法家说:“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不能改也。”
虽然对法家有所肯定,但毕竟“严而少恩”,“不可长用”。
这个批判也是中肯的。
西汉末期刘向编撰的《说苑》卷五《贵德》篇就是收集各种材料阐明在治国方法上贵德的重要。
且举二例。
孝宣皇帝初即位,守廷尉史路温舒上书言“尚徳缓刑”:“臣昧死上闻,愿陛下察诽谤,听切言,开天下之口,广箴諌之路,改亡秦之失,遵文武之嘉徳,省法制,寛刑罚,以废烦狱,则太平之风可兴于世,福履和乐与天地无极,天下幸甚。”
路温舒的“尚徳缓刑”论明显是针对秦帝国灭亡的教训而发出的。
同篇又如:“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徳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夫徳不施,则民不归;刑不缓,则百姓愁。使不归之民,役愁怨之百姓,而又夺其时,是重竭也。”
春秋时代晋国贤臣叔向主张贵德而缓刑辟,这明显是针对法家政治的。
待续